第十二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十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十善品第三十八之余
佛言:“有善男子、善女人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是为相似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是为相似般若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是为相似般若波罗蜜。相似般若波罗蜜者,说色无常,作是言‘能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行者求色无常,是为行相似般若波罗蜜;说受、想、行、识无常,作是言‘能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行者求受、想、行、识无常,是为行相似般若波罗蜜。说眼无常乃至说意无常,说色无常乃至说法无常,说眼界无常,色界、眼识界无常乃至说意界、法界、意识界无常,说地种无常乃至说识种无常,说眼识界无常乃至说意识界无常,说眼触无常乃至说意触无常,说眼触因缘生受无常乃至说意触因缘生受无常,广说如五阴;说色苦乃至说意触因缘生受苦,说色无我乃至说意触因缘生受无我,皆如五阴说;行者行檀那波罗蜜时,为说色无常苦无我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说无常苦无我,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行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为说无常苦无我,行四念处为说无常苦无我,乃至行萨婆若时为说无常苦无我,作如是教能如是行者,是为行般若波罗蜜。憍尸迦,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憍尸迦,若是善男子、善女人当来世说相似般若波罗蜜,作是言:‘汝善男子、善女人修行般若波罗蜜,汝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当得初地,乃至当得十地,禅那波罗蜜乃至檀那波罗蜜亦如是。’行者以相似有所得,以总相修是般若波罗蜜。憍尸迦,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欲说般若波罗蜜,作是言:‘汝善男子、善女人修行般若波罗蜜已,当过声闻、辟支佛地。’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如是说:‘汝善男子、善女人修行般若波罗蜜已,入菩萨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忍已便住菩萨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如是说者,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如是说:‘汝善男子、善女人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当得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如是说者,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如是说:‘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功德善本,从初发心至成得佛,都合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说者,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说般若波罗蜜:‘善男子,汝修行般若波罗蜜莫观色无常。何以故?色、色性空,是色性非法,若非法即名为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色非常非无常。何以故?是中色尚不可得,何况常无常?’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说者,是名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说:‘汝善男子,修行般若波罗蜜,于诸法莫有所过,莫有所住。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可过可住。所以者何?一切法自性空,自性空是非法,若非法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可入可出、可生可灭。’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说,是名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广说如上与相似相违,是名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如是,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演说般若波罗蜜义。若如是说般若波罗蜜义,所得功德胜于前者。
“复次,憍尸迦,阎浮提中所有众生皆教令得须陀洹。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善男子、善女人,汝来受是般若波罗蜜,勤诵读、说、正忆念,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须陀洹。
“憍尸迦,置阎浮提中众生,复置四天下众生、小千国土、二千中国土、三千大千国土众生,若有人教十方如恒河沙国土中众生,尽教令得须陀洹。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善男子,汝来受是般若波罗蜜,勤诵读、说、正忆念,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须陀洹。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阎浮提中人,令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善男子,汝来受是般若波罗蜜,勤诵读、说、正忆念,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故。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众生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中众生令得辟支佛道。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善男子,汝来受是般若波罗蜜,勤读诵、解说、正忆念,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辟支佛道故。四天下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众生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中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亦如是言:‘汝当随般若波罗蜜中学,当得一切智法;汝若得一切智法,汝便得修行般若波罗蜜增益具足;若得修行般若波罗蜜增益具足,汝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中,生诸初发意菩萨摩诃萨故。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中众生,令住阿毗跋致地。于汝意云何?是人福德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亦如是言:‘汝来善男子,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汝便得一切智法;得一切智法已,乃至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菩萨摩诃萨阿毗跋致地故。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一阎浮提中众生发意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是人广说般若波罗蜜,及其义解开示分别,如是言:‘汝来善男子,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学已汝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人为一阿毗跋致菩萨演说般若波罗蜜,及其义解开示分别:‘汝来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学已汝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男子所得功德甚多。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若有一阎浮提中众生皆得阿毗跋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是人演说其义,于是中有一菩萨疾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此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及其义解,是人功德最多。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亦如是。”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菩萨摩诃萨转转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是应转转教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应教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亦应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随其所须。是善男子、善女人法施、财施供养是菩萨,所得功德胜于前者。何以故?世尊,是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尔时,慧命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为圣弟子,安慰诸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法施、财施利益法应尔。何以故?菩萨中生诸佛圣众。若菩萨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菩萨不能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若不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则无声闻、辟支佛。以是故,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断地狱、畜生、饿鬼道,世间便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乃至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出现于世,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皆现于世。”
随喜品第三十九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语慧命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所得故。若声闻、辟支佛福德,若一切众生福德——若布施、若持戒、若修定、若随喜,是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福德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何以故?声闻、辟支佛及一切众生布施、持戒、修定、随喜,为自调、为自净、为自度故起。所谓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菩萨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是功德为调一切众生、为净一切众生、为度一切众生故起。”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弥勒菩萨言:“诸菩萨摩诃萨念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国土中,无量无边阿僧祇诸灭度佛,从初发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乃至法尽,于其中间诸善根应六波罗蜜,及诸声闻人善根——若布施福德、持戒修定福德,及诸学人无漏善根、无学人无漏善根、诸佛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一切智、大慈大悲,及余无量阿僧祇诸佛法,及诸佛所说法,是法中学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入菩萨摩诃萨位,及余众生种诸善根,是诸善根一切和合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如是随喜已,持是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善男子行菩萨乘者作是念‘我是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生心缘事。若善男子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所念可得不?”
弥勒菩萨语须菩提:“是善男子行菩萨乘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缘事,若善男子取相不得如所念。”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若诸缘诸事无所有,是善男子行菩萨乘者,取相于十方诸佛诸善根,从初发心乃至法尽,及声闻诸善根、学无学善根,一切和合随喜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相故,是菩萨将无颠倒?无常谓常——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不净谓净、苦谓为乐、无我谓我——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若如缘如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回向心亦如是,檀那波罗蜜、尸罗、羼提、毗梨耶、禅那、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若尔者,何等是缘?何等是事?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是善根?何等是随喜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弥勒菩萨语须菩提:“若诸菩萨摩诃萨久行六波罗蜜,多供养诸佛种善根,与善知识相随,善学自相空法,是诸菩萨是缘、是事、诸佛、诸善根、随喜福德,不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不二法非不二法、非相非不相、非可得法非不可得法、非净非垢、不生不灭法,是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诸菩萨不久行六波罗蜜,不多供养诸佛,不种善根,不与善知识相随,不善学自相空法,是诸菩萨、是诸缘、是诸事、诸佛、诸善根随喜福德诸心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名回向。
“须菩提,如是般若波罗蜜义,乃至一切种智义,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应为新学菩萨说。何以故?是菩萨所有少许信乐恭敬清净心皆忘失。当在阿毗跋致菩萨摩诃萨前说,若有为善知识所护,若久供养诸佛种诸善根,应为是人说如是般若波罗蜜义,乃至一切种智义,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人闻是法,不没不惊,不畏不怖。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应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菩萨用心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心尽灭变离,是缘、是事、是诸善根亦尽灭变离,是中何等是随喜心?何等是诸缘?何等是诸事?何等是诸善根?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心不俱,是心性亦不可得回向,菩萨云何随喜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如是知是般若波罗蜜无有法,乃至檀那波罗蜜亦无有法,色无有法,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随喜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能如是回向,是名随喜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新发意菩萨闻是事将无惊惧怖畏?须菩提,云何新发意菩萨作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云何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若新发意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受是般若波罗蜜,以无所得故、无相故,乃至檀那波罗蜜亦如是,多信解内空,乃至多信解无法有法空,多信解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常与善知识相随。是善知识为说六波罗蜜义,开示分别如是教授,令常不离般若波罗蜜,乃至得入菩萨法位终不离般若波罗蜜,乃至不离檀那波罗蜜,不离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教语魔事,闻种种魔事已不增不减。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受一切法故。是菩萨亦常不离诸佛,乃至得菩萨位于中种善根,以是善根故生菩萨家,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是善根。
“复次,新发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国土中诸佛断生死道、断诸戏论道、尽弃重担、灭聚落刺、断诸有结、正智解脱及弟子所作功德,于是中若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净居天所种善根,是一切和合称量,以随喜心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应随喜,随喜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弥勒菩萨语须菩提:“若新发意菩萨摩诃萨念诸佛及弟子诸善根随喜功德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随喜已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菩萨不堕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念诸佛及僧,于是中不生佛相、不生僧相、无善相想,用是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心中亦不生心想,菩萨如是回向,想不颠倒、心不颠倒、见不颠倒。若菩萨摩诃萨念诸佛及僧善根取相,取相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如是名为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若菩萨摩诃萨用是心念诸佛及僧诸善根,是心念时即知尽灭;若尽灭是法不可得,回向所用回向心亦是尽灭相,所回向处及法亦如是相;若如是相回向,是名正回向非邪回向。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若菩萨摩诃萨过去诸佛善根及弟子善根,是中凡夫人闻法种善根,若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闻法种善根,若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闻法种善根,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一切福德和合称量随喜功德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菩萨若如是知是诸法尽灭,所回向处及法亦自性空,能如是回向,是名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若菩萨如是知无有法能回向法。何以故?一切法自性空故。若如是回向,是名正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檀那波罗蜜,不堕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何以故?菩萨不著是回向,亦不见以诸善根回向菩提心处,是名菩萨摩诃萨无上回向。
“复次,若菩萨摩诃萨知所作福德离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亦知般若波罗蜜是离相,乃至檀那波罗蜜是离相,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离相,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离相,如是菩萨摩诃萨随喜心起福德,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若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知随喜福德自性离,亦知诸佛离,佛性、诸善根亦离,善根性、菩提心、菩提心性亦离,回向、回向性亦离,菩萨、菩萨性亦离,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性亦离,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性亦离,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性亦离。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离相般若波罗蜜,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中生随喜福德。
“复次,菩萨摩诃萨,诸过去灭度佛诸善根若欲回向,应如是回向,作是念:‘如诸佛灭度相,诸善根相亦如是,灭度法相亦如是,我用心回向是心相亦如是。’若能如是回向,当知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回向不堕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取诸佛善根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名为回向。何以故?诸过去佛及善根,非相缘非无相缘。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取相,是不名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菩萨摩诃萨堕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若菩萨摩诃萨诸佛及诸善根及诸心不取相,是名以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菩萨摩诃萨不堕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尔时,弥勒菩萨问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善根不取相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以是事故,当知菩萨摩诃萨所学般若波罗蜜中,应有般若波罗蜜方便力。若是福德离般若波罗蜜,不得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诸佛不可得,诸善根不可得,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不可得。于是中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思惟:‘过去诸佛及弟子身皆灭,诸善根亦灭。我今取相分别诸佛、诸善根及诸心,以是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所不许。’何以故?取相有所得故,所谓于过去诸佛取相分别。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以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有得,不应取相,如是回向。
“若有得取相回向,诸佛不说有大利益。何以故?是回向杂毒故。譬如美食杂毒,虽有好色、好香,为人所贪,而其中杂毒,愚痴之人食之欢喜,贪其好色香美可口,饭欲消时受若死、若死等苦。若善男子、善女人,不谛受,不谛取相,不谛诵读,不解中义,如是教他言:‘汝善男子,过去、未来、现在十方诸佛,从初发意已来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乃至法尽,于其中间行般若波罗蜜时作诸善根,行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时作诸善根,修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时作诸善根,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作诸善根,及诸佛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一切种智、无错谬法、常舍行及诸弟子是中所种善根,及诸佛所记当作辟支佛,是中诸天、龙、阿修罗、迦楼罗、紧陀罗、摩睺罗伽等所种善根,是诸福德称量和合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回向以取相得法故如杂毒食,得法者终无正回向。何以故?是得法杂毒,有相,有动,有戏论。若如是回向,则为谤佛,不随佛教,不随法说。
“是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应如是学,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从初发意乃至法尽,及弟子行般若波罗蜜时作善根,乃至修一切种智,余如上说。云何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回向?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不欲谤诸佛者诸福德,应如是回向:‘如诸佛所知以无上智慧,是诸善根相、是诸善根性,我亦如是随喜。如诸佛所知,我亦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如是回向,则为不谤佛,如佛所教,如佛法说,是菩萨摩诃萨回向则无杂毒。
“复次,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时,诸善根应如是回向,如色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不名未来,不名现在;如受、想、行、识,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十二入、十八界亦如是;如般若波罗蜜,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禅那波罗蜜乃至檀那波罗蜜亦如是,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如四念处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如法性、法相、法住、法位、实际、不可思议性、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众、一切种智、无错谬法、常舍行,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是回向、所回向处、行者不系皆亦如是,是诸佛亦不系,诸善根亦不系,是诸声闻、辟支佛善根亦不系,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如是知色,不系三界,不系法者,不名过去、未来、现在。若法过去、未来、现在者,不可以取相有所得法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色无生。若法无生则无法,无法中不可回向,受、想、行、识亦如是。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无错谬法、常舍行不系三界,不系法者,亦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过去、未来、现在法者,不可以取相有所得法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法无生。若无生则无法,无法中不可回向。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则无杂毒。
“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以取相得法,以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邪回向。若邪回向,诸佛所不称誉。用是邪回向,不能具足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能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佛十力乃至无错谬法、常舍行,不能具足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若不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回向杂毒故。
“复次,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作是念:‘如诸佛所知诸善根回向,是真回向,我亦应以是法相回向。’是名正回向。”
尔时,佛赞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汝所为,为作佛事,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所应回向法,以无相、无得无出、无垢无净、无法性、自相空、常自性空、如法性、如实际故。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国土中众生,皆行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于须菩提意云何?是众生得福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于诸善根心不著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
“复次,须菩提,若三千大千国土中众生皆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供给所须。于须菩提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是因缘故,得福德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于诸善根心不著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
- 上一篇:第十三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下一篇:第十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第四百八十三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二百五十六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三百九十五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四百七十三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四百七十四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四百七十二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四百七十五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四百九十六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四百九十八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五百六十六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五百九十一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五百九十四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五百九十五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五百九十六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五百九十七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五百四十二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三百三十二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五百九十九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三百九十九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第四百三十一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