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佛教名词)
禅观(佛教解释)
禅观的“禅”是指集中意识后获得的心性统一和安定。“观”是“观想”,指禅的境地里详细地思念、念想的对象。
观佛
如果这个对象是佛,称为“观佛”。白衣佛全部绘于中心柱窟内,这就表明白衣佛与观佛有密切关系。中外专家都认为,莫高窟的中心柱是设在窟中心的塔,具有观想和礼拜佛像的意义。由此进一步说明,在中心柱窟内才有的白衣佛图,也应该与观佛有关。莫高窟内的白衣佛图周围是千佛图。千佛是遍满十方的诸佛,也称十方诸佛。
方法
禅观是令心熟悉所观对象。至于如何熟悉,则有多种观法。
方法一
一种是,令心生成某种识体,如观悲或观慧。在修此观时,你力求将心生成悲识与慧识----悲与慧并非你
所观的对象,而是你想经由熟悉的过程自识转成之体。
不过,当你观无常或无我时,无常与无我即是心所要理解的对象,确为你之所观。
方法二
另一种禅观是,你若观佛之善良品性,愿为己有,则这些品性即是希求的对象;此种禅观名希求观。此外还有一种禅观是,令修道次第出现于心,亦即心念证悟的各个次第;此名省思观。
分类
禅观又可分为两类:分析的与稳定的。一般所说的止,是稳定的禅观,而所说的观,则是分析的禅观。至于所观,止与观所观的对象都可以是诸法终极实相或任何一种现象。通常,以推理追究诸法终极实相之观,最後所得是空;但在修观空之止时,修者一心专注已确定之空义,而不加以分析。因此,止观二者都观空。同样的,止观二者也都能观任何一种现象,全看心于对象起何作用了。
止主要是稳定的禅观,为佛教徒与非佛教徒所共有。在佛教中,小乘与大乘都修止,而在大乘中,显教与密教也都修止。我要简单的说明一下如何得止。
- 上一篇:【三论宗】-佛教宗派
- 下一篇:【攀缘】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攀缘?
相关阅读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未知
- 什么是缘起论?佛教缘起论的含义是什么? - 未知
- 什么是三界?三界是指哪三界? - 未知
- 什么是十二因缘?如何了悟十二因缘? - 未知
- 四谛是什么意思?佛教四谛指的是什么? - 未知
- 什么是五蕴?佛教讲的五蕴是什么? - 未知
- 什么是发菩提心? - 未知
- 什么是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是什么意思? - 未知
- 什么是因果? - 未知
- 什么是三法印?佛教三法印是什么? - 未知
-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 - 未知
- 什么是八正道? - 未知
- 什么是六道? - 未知
- 什么是十戒? - 未知
- 什么是三皈依? - 未知
- 什么是五乘教法? - 未知
- 什么是菩萨?菩萨是什么意思? - 未知
- 什么是五戒? - 未知
- 什么是具足戒? - 未知
- 什么是伽蓝菩萨? - 未知
相关名词
热门推荐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