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生活化第三卷
—‘大同’真是最理想的社会。
道小康
礼记礼运篇所载,是人文精神的变迁和转移。前说‘大同’:无私无我。今道‘小康’:有我有私。但却能崇礼守法,确立客观统一的价值观。虽然理想也高,却不是高不可攀。实在可当作当前努力的目标。分解看:
整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私有)—是谓小康。
内心世界—人各亲其亲(以自己父母为父母),各子其子(儿女)。货(物资)力(劳力)私有。
外在做为—大人世及(权位世袭)以为礼(礼制),城廓沟池以为固(保护自己)。
礼义纲纪—以正(明定名分)君臣,以笃(亲厚)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开垦、建屋),以设制度(分别宫室、饮食、衣服、车旗、上下、贵贱等),以贤(推崇)勇知(勇者智者),以功为己(私有),故谋用(诡计)是作(采行),而兵(争夺)由此起。
典章刑法—以礼表明定是非标准,导使百姓信守,惩过失,奖仁德。
有了客观的价值观,同时就有了约束与标准。
总之,小康社会之所以小康,乃在于有私有我之外,尚有伦理之规范、礼制之设施,确立了客观的价值观。
—小康社会‘有私有我’,已很需规范和约制了。
谈人文
人本主义——是孔门基本思想。认为人是宇宙主宰,万物皆为人而生。人是文化的产物,不依赖种族地域而分类。
人文思想——十三世纪导源于义大利,摆脱教会束缚,恢复人的本性。复兴古文明精神,倡思想自由。
人文精神——一切知识学问都不等于人文。
人各有内在的基本而纯正的感情,自然表现而出的深度与广度,必符合人文精神。非如近代美国人主观的表现,那全是变态的。矫揉造作的、机械的、五花八门的。
人各有外在的无量因缘,不免与他人、与物、与事打交道,一切顺乎自然、符合人性的观念和行为,均具有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关怀生命、肯定精神价值、爱己爱人爱物更爱大自然。个人生活自行约制,有趣味、有品味、不造作。群体生活重秩序、肯合作、尊重他人、谦虚感恩、不盲目追求金钱和物质。十分重视心安理得。
—人要过有品味的生活。
论礼义
‘大同世界’—无私无我,发乎爱心,顺乎自然,毫无勉强,乃构成理想的社会。尧天舜日时代,庶乎近焉。
‘小康世界’—有私有我;但同时有客观的礼义,有共同的价值观,有高尚的人文精神。禹、汤、文、武、成、周六君子,咸能垂范后世。礼义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
‘法治’—春秋末‘礼失而后言法’,生活秩序已需要法律的强制,才得维持。荀、韩、商、悝、李、管诸贤,贡献特多。但人文精神,渐趋低落。
‘礼法并重’—是当前救世的不二良方。
重振法律权威为第一优先,不惜用严刑峻法以治标,是当务之急,是政府的大责。
治本之道在倡导伦理。社会上下要全面动员,来重建礼义法制,共同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文精神。这也正是伦理会所应分担的重任!伦理会愿透过月刊和企业伦理这两份刊物、以及讲话报告等种种活动,持续推动‘伦理生活化’,以追求‘小康’境界,进而谋求‘生活伦理化’,以迈向大同。
—当前更需要规范与约束。
十手所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代表的是舆论,是监督。
例如上古男女交往非常自由。可以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并无任何拘束。但只能‘发乎情,止乎礼’,不至于苟且乱来。所畏惧的,正是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和‘畏人之多言(指责和批评)’。
西方社会也有一句谚语,‘一指指人时,三指正指向自己’。人在伸出一指(多用食指)指点(批评)别人时,至少有三个指头(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拳起后指向自己。这暗示责人的同时也要责己,而且要加倍(三倍)责己。这也暗示要宽以待人,待人不要失于严苛。
正因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是很有效的监督—无形的舆论的力量,人往往不敢做见不得人的事。人如常年不敢做见不得人的事,人品自然端端正正。大多数人都不敢做见不得人的事,社会的风气自然敦厚,自然可减少犯罪。
安徽省某地有位叶姓老人,少年犯过一次桃色的过失,他在‘十手所指’情形下,黯然离家,远走他乡。倒也肯努力上进,很发了一点财。临老落叶归根,多行善事,意在赎罪。可是他仍在‘十目所视’的情形下,提早结束了他的生命。
—我们日常生活,莫忘有‘十手所指’。
请少爷参观
传说有位大将军,冲锋陷阵,勇冠三军。但私生活非常胆小,尤其特别怕老婆,传为笑谈的故事很多。有一次实在忍无可忍了,他集合三军,剀切训话,呼吁助他一臂之力,他要大义灭亲了—消灭将军夫人。三军一向敬畏将军,全体响应,乃浩浩荡荡,杀奔后堂而去。夫人不知何事,但态度从容,轻轻问道,‘你要造反吗’?将军竟吓得发抖,立正敬礼,‘报告,请夫人阅兵’。
人类有一种联想的想像力,从这则故事中,我联想到一件事,提供给有关人士参考。
少年飙车,罚不过违警,越取缔越多,若似与警察对立,彼此斗法。何不在取缔之后,定期邀他们参观筑路的过程。先让他们知道自己只会选择平直的路面,逞一时之快。但不知道平直的路面的下面,基础有多艰难。筑路的工人有多辛苦,工程师又付出多少脑力。同样邀他们参观机车生产的工厂,看看制造过程的复杂和艰辛,想想自己坐享其成的轻松和幸福,能无抱歉和感恩?也同样参观参观外科医院,多看看那么多残肢断腿的不幸人群。再想想,自己就可能是灾难制造者的一份子,岂能连一分抱歉、一份同情或悔误都没有吗?这实在比处罚要好得多些。假如能安排他们去做做义工,那就更好了。
—亲眼目睹,比耳听训诫更有效。
盗亦有道
古罗马立法,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很重视惩罚与报复。古中国,法家一脉根源于荀子,重视惩罚,也不排除报复;但终极目的在于吓阻与防止犯法。
荀子以外的儒家思想,讲求‘以德报怨’,提升了道德层次,导使民俗归厚。陈义虽然高了一些,但确实能收化民成俗的效果。例如在河南东南部,和连接安徽西部的这一大片生活空间里,居民尽有些犯错或犯法的人,但少有大奸大恶的事。考其原因,便是在他们的家庭教养中,在社会的生活中,很受了善良习俗的‘化育’的影响。
这个地区虽有小偷,但不偷孤儿寡妇人家,不偷行善的人家。这个地区也有强盗,但不抢忠臣孝子,不抢老师宿儒。这个地区也有报复寻仇之事,但都能遵守‘冤有头,债有主’的传统风俗,并不乱杀无辜。
有一个姓詹的保长(相当于台湾的里长),一夜之间被剖腹取心,拿来下酒。自然有深仇大恨才如此报复。寻仇的人是弱势族群,如循正常途径,必无法求取公道。但他止于寻仇,并未拿一瓦一物,也未曾伤害任何其他的人。乡人并不赞成杀人,但对他的报复反到有一点同情。因为他至少做到了‘冤有头债有主’。这与宋襄公‘不重伤’(二次伤害)和‘不禽二毛’(不逮捕老人)的距离自然很远,但和今日暴力犯罪相比,却已经好得太多了。
—盗亦有道,有他们的原则。
六尺巷
安徽省桐城县,在清朝出过父子双宰相,地方传为佳话。儿子宰相叫张廷玉还配享了太庙,更是满人政权中难得的‘异数’。老子宰相叫张英,也是了不起的人物。
桐城派古文就是发源在桐城人之手,当时的健将有方苞、姚鼎和刘大魁。他们三位的家族都是望族,以方家人丁最多,田地最多,在地方的势力最大。
后来方家和张宰相家发生边界纠纷,张家人丁单薄,不是对手。由族长派专人送一份家信,向老宰相求救。好像做宰相的人,都是有度量的。只见张英老先生在家信后面批示四句话: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的族人遵照老宰相指示,将院墙退后三尺。
方氏家族也不后人,也将自家的院墙退后三尺,中间空出一条走道,成为象征谦让的六尺巷。据说至今此巷还在,便利无数子孙们通行。
当时相争,无非意气。忍得一时,让得一步,便是天下太平。敦亲睦邻,谦让是极为重要的原则。
—谦让是与人相处的美德。
无知
无知并非一无所知,而是对某一人、某一事、某一个道理缺乏了解。尽管人人都不轻易承认无知,但往往因为无知而误事,并不自觉。
王先生无知于抽菸并非个人之事,几十年为自己抽菸而辩护,而且理直气壮。好像抽菸顶多伤害他自己,干别人何事。邱吉尔雪茄不离口,还不是活到九十多岁。麦克阿瑟烟斗不离嘴,年纪不比邱小。他自己抽菸几十年都没有出皮漏,大家穷紧张个什么?直到前年他才确知二手菸害的严重性,也就断然戒掉了。
病人有知的权利,是近年流行的一句话。话是不错,但人有个别情况,医生却未曾重视,也或许无知。无可否认,有些人开朗洒脱,能勘破生死大关。有些人想不开,闻知有危险,会立刻崩溃。邻居某太太得了癌症,发觉时已经较晚,无知的医生仍坚持‘知的权利’,病人却因此提早结束了生命。
孔子时代,天下已乱。许多才智之士,为求洁身自好,往往隐于下位。孔子不以为然,遇荷篠之丈人,使子路返见之。遇楚狂,下车欲与之言。意指贤者如再不出来服务社会,眼前的温饱也不可长保。孔子以为他们都‘无知’于这个道理。
—要用谦虚和善意化除无知。
伦理生活化
如能做到‘生活伦理化’,便可以培养你成为高等人类,过一流的文化生活。虽然二流或二流以下的生活,也是生活,总不免庸俗、肤浅、重物质而忽视精神价值,强过动物的地方不多。
要想‘生活伦理化’,先得让‘伦理生活化’。也就是先要把伦理的原则和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融入,能成为国人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化为天性。
‘伦理生活化’的途径还很多,可惜近代物欲横流、乱象丛生、人心败坏、法纪废弛,很少有人注意实践罢了。例如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训),指导国人,在每天每天的作息中,学到作人的原则,待人的态度,和作事的方法。虽然现代生活环境已有变迁,此一古老格言仍然值得修正推行。不但家庭适用,更是中小学绝佳的课外教材。
好像是宋哲元将军吧,当年把四书改写成浅显的歌谣,早晚带士兵‘唱歌’。士兵虽大多并不识字,却个个唱得出大道理——爱国和保乡。也唱得出小道理—作人、作事和待人。无论大事小事,其效果都非常宏大。这个‘方法’,实在值得模仿和发扬。
伦理不是说的,是做的。做,就是实践,实践要注重方法。上面说到的‘格言’,是应该做的内容。说到的‘唱歌’,该是怎样去做的方法,至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伦理贵在实践,必须生活化。
五育融和
王先生读大学时欢喜看校队打篮球,一位右锋,常常脚在边练里,身越边线外,救回险球,转身纵投,凌空进篮,博得如雷掌声。观众中少有人关心两分的得失,欣赏的是技术,更欣赏的是艺术—潇潇洒洒,姿态美妙。那实在是体育和美育的结合。至于同队的默契与合作—团体技术,更是体育与群育的结合了。
至如智育与德育,各有群的需要与发展,各自有美的净化与提升。知识方面的集体创作、汇编,以及二次大战时原子弹的实验等,都是群性的发展。传达知识的语言和文字与图表,也都会出现声音的、形象的美感经验。至于内容的高度成就,也会进入哲学领域、和美感的境界。
再如德育方面,伦理等公德即具有群性。儒家标榜的圣贤或完人,则必是私德与公德的兼备与整合。尊重和关怀,容忍和宽恕,诚实与博爱,甚至四维八德等,都能带来人性的温馨、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襟,构成道德之美。
所以教育目标,不止是德智体的三育并进,而是德智体群美的五育的融和。要让学生接受了完善的教育,也正是获得完整的教育的涵蕴与修养。五育融和的化育功能,能造就最健全不过的个人。将来置身社会任何岗位,必也是最健全的一个分子。
—五育融和,才是最完全的教育。
“小国以下大国”
过去报载一则消息,泰王蒲美隆的祖父,在遗嘱中交代:以灵活的外交求取安全。因而二次大战日军打遍东南亚,并未攻占泰国。使人想起道德经上的两句话。
一句是‘狐狸多智,刺猬有一大智’。刺猬如对上狐狸,自是弱小族群,但却有自保之道。它立刻全身倦曲,把最脆弱的腹部圈在中间,放射在外面的全是‘刺’,任凭狐狸多么狡猾,总是无从下牙。所谓‘大智’—先求自保。
另一句是‘小国以下大国,则小国胜’。历史的例证很多。朱元璋最初以金陵一隅之地建国,东要抗吴,西须抗汉,北得抗元。他能低其姿态,灵活应对,终得各个击破,而获全胜。
后金崛起于东北部,应付强邻,颇能灵活运用,不摆高姿态,最后得开一统的局面。
金国初起时,以‘下’事辽,最后灭辽。
成吉思汗初时只是一个部落,夹在东西两个大国之间,也靠著能‘下’的低姿态,屹立不摇,最后灭此二国,更在南侵宋国遭遇顽抗时,转而西征欧洲,再自欧南下以占领中南半岛,再又北上而南北夹击,迂回的消灭了宋王朝。
近代中共以弱势击败中央政府,占据整个大陆。当年毛泽东由美国代表陪著去重庆谈判,他曾大呼‘蒋委员长万岁’,该也是‘小国以下大国’之例了。后来蒋经国先生在台湾宣布解严,准予探亲、通邮等,虽亦属‘小以下大’之例,可惜他很快逝世,以致有未能‘胜’而反攻大陆之憾。
—‘下’是放下身段,是谦虚、尊重与妥协。
“大国以下小国”
‘大国以下小国’。句中的‘下’字同样可解释为:谦虚、尊重、与妥协,指放下身段。但‘下’字绝不代表投降或屈辱。
管仲伐楚,有二大理由,一是‘昭王未复’,一是‘王祭不供’。楚国屈完后来只承认‘王祭不供’一罪,答应岁岁进贡,拥护东周王室。管仲立刻罢兵,终止作战。后人不察,责管仲示弱,因为当时齐国的国力大过楚国。
当时楚国国力确是弱于齐国,但并非不堪一击。战争一起,欲罢不能。则兵连祸接。生灵涂炭,怎么说也不是谋国大臣所愿看到的结果。何况兵法说:‘胜而愈强’,这个仗才值得一打。
胜而愈强,指不需付出重大代价,即可以屈服对手。甚至能接收对手的人力、武器、资源,一一转为我方所用。管仲的‘胜’,除了声讨纠正了楚国一罪,更保全了国民大众免于牺牲。而齐国的声望虽未大振,也绝无挫折。又如早年中共曾有打败陈济棠二十团兵力的纪录,也有打溃陈诚十二团兵力的纪录,但是,毛泽东并不高兴。因为当时中共的兵力弱于中央,‘惨胜’绝不是‘胜而愈强’,自己方面的损失是难以补充的。
桐城六尺巷的美谈,是由于张方两家边界纠纷所引起。方家地方势力虽强,敌不过张家有当朝宰相撑腰。老宰相居强势而裁示‘让他三尺又何妨’,感动了方家,也退后三尺,形成了今日犹存的六尺巷。既化解纠纷,亲仁善邻;也便利后人行走,更启发了子孙们的谦让美德。虽‘下’,仍然是‘大国胜’。
—大国肯‘下’小国,更可见谦让与妥协的美德。
明理不全靠读书
皖西霍邱县南乡一个农村小镇上,住著一位张三爷,是一间杂货铺的老板。‘爷’,是乡下人对他的尊称。他不识字,家世平平,何以如此受人尊敬,外乡人无法了解。
王先生是不太远的外乡人,可是也不了解。直到有一次,到张三爷附近的窦家作客,才获得了答案。
一位年青妇人,抱著幼儿,哭哭啼啼来到杂货铺找三爷评理。一会儿妇人的李姓丈夫也来了,谨慎小心的准备接受呵责。原来小两口发生口角,李姓青年打了太太两耳光,李妇上吊被救,特来告状申冤。
张三爷叫李妇先讲,不许青年插嘴,自己也不表示意见,然后听青年陈述,也制止李妇插嘴。陈述完毕,三爷评理。先把柜台连拍,大骂老李家小子混账,民国时代了,男女平权,又不是大清帝制,怎么可以打老婆?何况小媳妇极得婆婆疼爱,人人喜欢,怎么会打得下手。连连骂混账不止。然后又重重一拍,骂老李家媳妇也混账。小两口吵架,家常便饭。他自己和老婆磨茹大半辈子,还不是儿孙满堂。何况李婆婆待如亲生女儿一样。吵了架为什么不早些前来找三叔我评理,怎么能一根绳子去上吊。要是救不过来,小子一定逃亡,婆婆吃人命官司,能对得起婆婆吗?混账。
最后三点结论:一、一起回去跪地求(守寡抚孤,拉拔小子成人,待媳妇如女儿的)老奶奶的原谅。二、以后不许胡闹。三、都混账。风波平息了事。
—凭经验和智慧,一样能明辨事理。
反转来说
有时候有些话不好正面说,可以反面说,可以旁敲侧击说,也可以举例以明之。例如劝同一辈的友人读书,总是不大好直言‘你要用功读书了’。但可以说‘你的学问虽好,应付多元时代,能再多知道一点就更妙了’。可以说‘还好,你没有像我不喜欢多读书’。也可以说‘像某某越来越懒,快要与新知识绝缘,越来越落伍了’。
抗战期间,华中长官白崇禧将军反对女人烫发。当时女性外出工作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但那时代的观念要维护善良风俗,和维持简单朴素的战时生活。他不能明令禁止,只好鼓励特种职业的女性多多烫发,一般工作的女性则可以自由决定。结果效果蛮好,大家都能接受战时简朴的生活。
朋友相聚,一齐逼问某校长是不是真的怕太太。他回答‘不会呀,我们早就分工了。家内之事,我管大事,她管小事,一直相安无事’。听来与传说不同,大家都很奇怪,不好再问,可是疑团未解。一位最接近校长的老朋友补充一句:‘校长是聪明人’。大家还是不懂,于是再作补充:‘校长家直到今天为止,并未发生什么大事啊!’原来如此。
—多方面去思考,妙用有多多。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常见的两句标语。好像先要人人为我,然后才我为人人,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为人人是有条件的,其境界显得低了一等。
上古之世讲究无我,一切为人。人人都肯为别人设想,其实结果同样是人人为我设想。但能够从无我而为人出发,其道德情操与生活境界,可就高出很多了。
‘我为人人’,必是无我而为人,这种不为自己打算,只不过自己不为自己打算而已。例如张三正在‘我为人人’,人人之中自然没有张三。可是张三以外,尚有无数人群,这无数人群如果全都在‘我为人人’,人人之中必然全都有张三。这是张三无心的,却也是必然的福报。
这也是诚心‘为人’,却人中有己。
问题在如何让人人全都去‘我为人人’呢?我想‘伦理’应该有这种功能。
伦理是为人的。周文王‘为人子,止于孝’,‘止于’指孝顺父母,不望回应。孝顺为了父母开心(并非为己),父母心情顺畅,他们必然更勤奋支持和经营这个家,任何成果裨益全家每一个人,我何至于独例外?何况自己的‘止于孝’,示范了儿女。儿女们也‘止于孝’,我就更外有福了。
—伦理功能可推动‘我为人人’。
伦理的象征
汪先生推荐前逢甲大学董事长廖博士,和中兴大学的前任校长贡博士,担任中华伦理研究学会的顾问。是因为这两位博士教授本身就是‘伦理的象征’。
贡校长家庭美满而和乐,夫人雷教授内助外助都非常人能及。儿女们个个读书有成,连同儿女的配偶们,几乎人人是博士,而且都很孝顺。其第三代也将取得博士学位了。如称赞他们是博士之家,幸福之家,都不算过誉。
廖董事长儿女不多,但个个都有卓越的成就。他和元配夫人孟老师情深爱笃,他也有一个模范的家庭。廖先生秉承其先世教训,兄弟之间,友爱非凡。他曾经写过好几册‘齐家之道’等书,流传于世。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和继配夫人日籍女士,经谢前副总统介绍相识,极为亲爱,但廖先生坚持要为元配夫人守义五年,毫无勉强,才在八十一岁时举行婚礼。新夫人也很能支持丈夫的义行。
在祝贺的宴席上,汪先生说过一段感性的话。他说,在我们处身交往频繁的多元社会中,人与人的感情可能有密度,因而成为最亲密的战友。感情也可能有强度,杯酒之间,就得而以生死论交,热烈过人。但却缺少‘桃花潭水深千尺’那样的深度。也缺少‘高山流水’那样的纯度。今日感情的深度和纯度,我们又可以在廖先生婚姻中见到了。
—愿人人都能成为伦理的象征。
探
为了发掘有潜力的球员,著名球队会派出‘球探’,四处探索,多方争取。同样为发掘有潜力的演员,认真的影视公司,也会派出‘星探’。
我想伦理会也应该学样,就各分会会员中,征求‘探员’。或委托会员们代邀他们的亲友,客串‘探员’。四处采访,为中华伦理传统的原则,找出当代的实行家。或以文字纪录,或以录音访问,定期汇送会内编辑部门整理。
整理出来的资料,可以写入‘伦理月刊’和‘企业伦理’这两份刊物,可以编成专书,可以在报纸辟一个专栏,可以到电台、电视台辟一个时段。运用本土的潜德幽光,来化除暴戾之气,来转移庸俗的世风。进而匡正人心,增进祥和。
台湾的大都市多已现代化了,但广大的乡村,依然有传统的保守。‘为善不欲人知’的原则,早已深入人心。即如嘉义何老人的行善团,何尝为沽名钓誉而造桥?无数的伦常光辉的事迹,不可能由他们自己提出来,去‘申请’好人好事的褒扬。
有著庸俗的‘作秀’心态的人,永远不会了解‘为善不欲人知’的崇高和纯洁。不为人知的潜德幽光,所以必须我们主动去发掘,所以必须去探求,所以必须先把‘探员’动员起来。
—‘为善不欲人知’是美德,发扬出来便是善行和教育。
外国的月亮圆
几位朋友闲聊,谈到写作和出书的经验时,个个都对自己失败的经验—校对,大叹苦经,认为校对非常困难。第二重困难是出版商人的恶劣—没有时间的责任,往往一拖再拖。
王先生自己未出过书,自然也没有‘校对’过什么文章。唯一的一次,是替他外叔祖校对一部诗集,前后经历三年。舅舅远在国外卧病,但事事还是先要请示他。诗中古字很多,有些字需要现铸。经过了三校五校,还有遗漏,竟未校出。最后印成装好,除了尚有少数遗漏的字而外,也还有不少已校未改的。
王先生经验不足,能力不足,但已尽了心,也尽了力,态度不失为负责。出版商拖延时间尚有可原,但已校不改的过失,就显得高度不负责任了。
座中有一位管先生,他除中国文学外,还精通英文和法文。他说他读过不少中、英、法文的名著,读时不觉得怎样,听王先生等这么一说,才发现两个现象。第一,好像读过的英法名著中,没有发现过错字。第二,中国的古版名著,也未发现过错字。外国印书是分工制,排版、校对、印装分别签约,大多能负责,较少出错。中国的祖先们也由于‘负责’,少有错字。他们自小的教育是,字如写错,先错到底,然后在右上角划‘〤’作废。你如果嫌费事,你就小心不要出错。
—天上月亮一样圆。人间的月亮能一样圆吗?
黄皮肤的外国人
赛珍珠女士初来中国时,只能和留学生交往,留学生留英留美返国,能通英语,颇能满足女士对新环境的新鲜和好奇。
日子久了,女士通晓了中国语言文字,不再需要那些留学生了。再后来女士更精通了中国文化,也热爱中国文化。再和那些留学生谈论时,发现他们虽熟知英美皮毛,而对本国文化却一无所知。很不客气的批评他们,说他们只不过是‘黄皮肤的外国人’。
当代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好像黄皮肤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了,真是十分不幸的事。一个人生在地球的这一个角落,对这个生活空间过去的历史和文化,总该有起码的了解。生在这个时代,对这个时代的国内和国外情势,总也得有个粗浅的认识。
黄皮肤的外国人,是上一代留学生的耻辱,也是这一代留学生的责任,如何补救,别让下一代留学生重蹈覆辙。
也有人称呼科学家,是一批‘技术高超的野蛮人’。因为科学虽然给了我们生活的方便,而带来的灾害却更多。空气和水的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日见厉害,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等,无一不在腐蚀人类生活的安乐和宁静。
如何能使科学家成为‘技术高超的文明人’,同样是严肃的课题。
—要固本清源,不要舍本逐末。
那里知道艰难?
北宋寇莱公寇准先生,虽然公忠体国,主持澶渊一役,尤有贡献,声望崇隆。但私生活他却未能免俗,也极尽声歌繁华的能事。有一天,不知什么事使他特别高兴,会齐家中姬妾(歌妓和侍女),饮酒高歌,快乐非常。
寇大人一高兴之下,吩咐取出上百匹绫罗,都是最高贵不过的;分赏给各人。
当时只有寇公最心爱的碧桃,独清独醒,及时提出了婉转的劝谏。她作了一首小诗,呈献给寇莱公。
‘一曲新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寒窗下,多少工夫织得成’。
是的,豪门的歌姬们,那里知道纺织和刺绣的辛苦啊。
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现在生活所需,得来容易,相对便忽略了艰难。例如笔者以前曾说过,飙车少年,那里了解—更那里会重视,在平直的马路下面,有多深的基础!从设计到修筑,从清洁到保养,多少人付出辛苦,多少人尝尽艰难。少年自然不知道艰难,但我们谁是今日的‘碧桃’,好叫少年们去知道艰难呢?
—你我他她,都要立志做碧桃才好。
发扬潜德
十室之邑,必有芝兰。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虽然当前社会脱序,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官吏与民代交相争利,金权与暴力惊心。幸而我中华民族经历过优美文化的陶铸,经历了风俗习惯的涵蕴,根气深厚,国本将摇而未摇。民间仍然潜存著感人至深的懿德嘉行,以及放射人性光辉的伦常美德,为民族保存了一分元气。只是这些潜德如尘封、如雾锁,少为人知。如不及时发掘,如不及时多方表彰,必将永远淹没无闻。这可是活生生的教育题材,足以为败坏的社会去腐生肌,培元回本。
此所以当年我曾提过一个‘发扬潜德’专案,建议恒常在日常生活中,去发掘不为人知的潜德懿行,和光辉的事迹。同时举证了四个事例。一位赵司机开车二十年,不曾出事。一位刘先生掌管考题二十多年,毫无差错。一位教授夫妇,二十四小时在医院轮值。照顾已成植物人的妈妈,夫人且是中生代的人,就更为难得了。以及嘉义行善团造桥的何老人等。
如能透过媒体持续报导,取代奸盗邪淫、杀伐不绝的传播,其正面的化育功能,将是无比的深远!
—潜德幽光,可激励心性向善。
“是”
‘他就是杨教授’。‘杨教授就是他’。上面两句话完全一样,因为‘是’字相同于‘等号’。
‘他是教授’。‘教授是他’。这两句话却不一样,因为这里面,‘是’字不相同于‘等号’。因为也可能教授是‘她’。
要在比较之后,特别注意:‘是’字有可能不相同于等号。所以当瞎子摸象,摸到象鼻时可以说‘这(象鼻)就是象’,但不可以说‘象就是这(鼻)。模到象牙时也可以说‘这(牙)就是象’,同样不可以说‘象就是这(牙)’。也因为它的四条粗腿,比任何动物都粗的腿,也是象。身体和任何一部份都是象。
这样不可说而说的话,犯的是逻辑错误—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许多人易犯的错,应该事事时时,理性客观的考量,力求避免。更可怕的是,犯下以偏概全,并不自知。尤其可怕的是,犯下了以偏概全,仍然自以为是。
所以,我们可以说:‘孝就是伦理’,‘慈就是伦理’,‘兄友弟恭就是伦理’,‘伦理就是道德’。但要尽量避免说:‘伦理就是孝’,‘伦理就是慈’,‘伦理就是兄友弟恭’,‘道德就是伦理’。
—切莫‘以偏概全’,切莫自以为是。
名实要相符
某私立专校,创校之初,董事长一再强调不开学店,专办教育。然而,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由一位大企业的总经理担任校长,资深的董事们,就要他把学校当作学店,用他的专业知识来管理,结果很成功。但台湾那所私立专校,却反而并未能免于学店的气息。
据闻康大从排名前十,一度跌落到三十名以后。老师宿儒,同谋对策,积极抢救。老师们学术成就是很高的,名气都很大,但大多是书呆子,缺乏行政能力,都做不好校长。才协议找出这位杰出校友—大企业的总经理,运用企业管理,办理学校。至于学术研究工作,仍然由老师们负责。教学工作,也都由他们领导和辅助。不出数年,重回前十名。
台湾这所专校,说是不开学店,却有学店气息。美国那所大学,不避学店之嫌,却得教育实效。可见名实之间,‘实’更为重要。
为避免名实不符,人人要切实检讨,自我检讨。如果你口若悬河,滔滔雄辩,是否观点正确,内容丰实,层次谨严?是否只是像英国人所说的雄辩的口才(Eloguence)?如果你已经大大出名,相关的学术或成就,是否必有相当的水准?是否必不是由沽名钓誉而得?
-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 学而第一
- 论语序说
- 日知录 卷三十二
- 国风·周南
- 开宗明义章第一
- 了凡四训 第四篇 谦德之效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 虞书·尧典
- 为政第二
-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 一、释诂
- 孟子序说
- 第一章
- 日知录 卷一
- 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
- 隐公(元年~十一年)
- 曲礼上
- 中论 卷之上
- 日知录 卷三十一
- 日知录 卷二十六
- 了凡四训 第三篇 积善之方
- 日知录 序
- 天子章第二
- 八佾第三
- 日知录 卷二十四
- 里仁第四
- 日知录 卷二十七
-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 尧曰第二十
-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 雍也第六
- 公冶长第五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 国风·召南
- 了凡四训 第二篇 改过之法
- 二、释言
- 泰伯第八
- 上经乾传卷一【上】
- 述而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