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白道喻”第三讲
《观经》上品上生章“二河白道喻”
(三)
主讲:纯祥法师
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
我们怎么才能走上白道呢?“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愿力白道,法藏菩萨成就了这个名号,就是我们往净土的道路。这条道是佛为我们铺的,“欲”就是“南无”我愿意,“向西”就是“阿弥陀佛”去往极乐净土。
“寻道”就是念佛,我们去哪里,当然要把道路搞清楚,你不能走错了。如果作其它修行,那你就是走上了其它道路。你持五戒、修十善,就是走上了人天道;修行戒定慧,就走上了声闻道;修行六度就是走上菩萨道。现在我们寻的这条道就是心心念念,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你就是走上了阿弥陀佛给我们成就的愿力白道,就是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道。
寻道而行,我们一边念着佛,一边就看到水火二河,这代表我们随时有贪心和嗔心。我们念佛又害怕堕在水火两条烦恼河中。如果特别烦恼就很让自己丧失信心,觉得业力太重受不了。会怀疑佛的力量,怀疑念佛就能往生吗?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
如果我们产生了恶行,你马上就会对往生产生怀疑,那时就“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我没有恐怖,那你就更要反省自己。如果往生的愿望强,你才很担心自己能否往生;相反愿望不强,即使念佛也不想现在往生。愿望强,感觉现在不能往生,就是最重要的事没有完成。往生的愿望越强,你对往生的怀疑心也越容易被激发出来,恐怖心也越容易产生,其实你越想得到,反而越害怕,如果你都不想得到,也就不害怕。越想往生越感觉到自己烦恼很重,业力很大,很恐怖。
在通常的观念上,净土是清净的国度,怎么可能要坏人,你真的想去,就会觉得自己不够格。越想去的人,越觉得自己业力深,相反你不是为了往生念佛,你常常觉得自己有进步了。没有学佛以前,不知道善恶的标准,也不知道佛菩萨的慈悲,现在知道了,视野宽广了,比别人要看得开一些,但这不是对着往生。直接愿往生,你进步再怎么大,只要没有往生,你就不会满足。其实真正想往生的愿心,通过念佛发起来后,就是至心回向,力量相当强,是“不复可言”。
所以学佛法的一些阶段,反而激发了更大的怀疑和烦恼,那不见得是坏事。就象治病一样,喝了药下去,把病都给激发出来了。虽说也有烦恼,但是信佛的心更强了,愿望也更强了,这样其实是进步,不是退步。
由于愿心强烈,对照自己的行为,就感到很恐怖,就会想(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这叫三定死,死是轮回六道受苦。我们前往净土叫往生,往生是一条真正出路,是解脱成佛的路。如果不能达成往生,就只能在三界六道里继续轮回,跟苦连结在一起。
“我今回亦死”,为什么这样想呢?想往净土的人,感觉到自己贪嗔烦恼强烈,越念佛越强烈,就觉得往生太困难了,算了,还是放弃吧!还是回来作人吧!但作人的烦恼也很大,人天都是要生老病死,安乐也像杂了毒一样很辛苦。不去极乐世界接着作人,那至少要持守五戒,但这很困难,今天的我们基本作不到,那就又必定落在轮回里。你不往生,感觉倒回头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回亦死”。“回”包含着,我不去极乐世界了,修其它法门。法门虽有八万四千,但由于你的根性不行,很难获得真实果证,最终还是落在轮回里。念佛行人认清了往生的重要性,相反不念佛的人不觉得很烦恼。
我们是大海里瞎眼乌龟遇到枯木一样得到难得的人身,你在人身不能解脱,住在这里,终究还是在轮回,觉得住亦死。我们实际上非常无助,在这样虚幻的境界里,做梦飘荡。念“南无阿弥陀佛”,往西方极乐世界去,自己没有确定的把握,靠阿弥陀佛,又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你没有信心,就没有确定性。
当然这种感受要有前提条件,就是念佛人往生的愿望真切。对往生愿望不强的人,你问他:“念佛能不能往生?”他一会说能往生,一会儿又说不能往生。这样你就不是心心念念去追求阿弥陀佛,念念问自己,我到底能不能往生?因缘成熟的人,临终遇到佛法,很容易往生,因为他不得不死,不得不选择。我们现在还有“偷心”,往生心不强,不容易时时刻刻去念佛。“去亦死”是说往生的愿望依自力念佛达不成。
下面,念佛行者就被佛愿推进到打赌的心态,“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
比喻念佛求往生人到了绝境,回来是不行了,住在这里也不可住,往前走也没有力量,自力怎么样都不免一死。反正都是要死,我宁寻此道,“宁”就是宁可,我宁可沿着这个念佛之道往前走,自己安慰自己,既然有这个道,必定应该可以得度。这就不是确定的心态,只是自己跟自己在这里计较。
做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这里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获得“往生信心”的体验。
你只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信佛呢?就是经过了“三定死”。你已经到了绝境,没有办法了,自力回、住、去都是死,没有出路了。这个时候你计较的心,已经没有力量了,具备了接受不行也行,超越计量,超越理性的信心空间。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去比较测量,念佛求往生我们测量的是谁?其实就是在测量佛。我们沿着佛选择的道路,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保证你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你就是不信,用种种思量去怀疑,带着往生的愿望怀疑到底。怀疑其实并不是很可怕的,关键是你要带着信怀疑到极限,最后你真的要爆炸了,会有类似这种体验。
念佛法门根本是信心,但你不能信的时候,呈现的当然是边念佛边怀疑。念佛使你不离愿往生心,你没有获得信心之前也总带着怀疑。
自知也很重要,你觉得在持五戒,下辈子还能作人,那你就没有“回亦死”的自觉。念佛使你用心去思维佛法,佛力显现出来,你才真正问自己,持戒了没有?下辈子还能真正作人吗?你就不是欺骗自己应付过去。而是非常认真,我有没有三皈依持五戒呢?实际上当今时代真正三皈依的人是很少的,持五戒的人就更少。
佛法反对执着,净土宗却是指方立向,十万亿佛国土之外,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允许我们执着,是“以毒攻毒”的法门。因为我们克服不了执着,那你就用执着,执着真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有往生,这条路是可以走的。并不需要你证入空性,理解道理。阿弥陀佛早在因地作法藏菩萨的时候,就看到这些贪嗔很重的人,不是去掉执着的根器。所以佛让我们去执着他的名号,他选择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往生到净土去。
净土教的念佛,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能不能往生这个事情?是超越理性的,你左思右想,念南无阿弥陀佛,最后到了怀疑的极限,怀疑最后就变成了什么样?就是没力量怀疑了,怎么样都不行了,就是超越了。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情,你是想不出来的,你就是想破了头,都想不出来,正面的结论你是得不出来的,但是反面结论你就能够得出,那就是我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这一整套死就是我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凭着自己的能力是不能去的,这个结论是必要的。你没有信心不能往生,根本原因是觉得自己还有依靠,对自力的依靠,因此你对佛的信任,就会保留一部分,信阿弥陀佛不完全。
信心就是完全的信任佛,你只要有一点对自己信任,那你的信任就建立在自己这边,你就不会完全去依靠阿弥陀佛。你只有通过念佛,发现往生这个愿望自己真的不行,彻底的不行,一点力量也没有,那你才去相信阿弥陀佛。
不信佛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你信自己,执着于自我,不肯归命,你对“自我”的执着非常强大。你要改变,只有通过念佛,通过佛力认识自己一无事处,从头到脚都是贪心和嗔心。
我们从无始到现在,在六道里无尽的轮回,没有哪一刻真正觉醒,但是我们就是不承认。我们觉得自己是人,毕竟有灵性,就产生傲慢,不容易建立对佛的信心。只有到了往生愿望非常强,又达不到成就,左测量,右测量,测量到没办法,你才感觉到既然有此“道”,靠自己是不行了,现在佛说有这个道,那应该是可以的吧!这时就进入打赌的状态。
“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就是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为什么到现在才说“东岸忽闻人劝声”?以前你虽然读了佛经,念了南无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也劝导你发愿往生。但由于你的怀疑傲慢,对佛的话不信任,听到了,又没有完全听到,不能完全归命阿弥陀佛。只有到了最后自力实在没有办法了,“东岸(娑婆世界)忽闻人劝声”,当你几乎超越理性,进入打赌心态,反正自力不行了,就依靠南无阿弥陀佛吧,这时候经上的话才落实到你心里。“劝声”就是释迦牟尼本师劝导我们的声音,“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净土三部经都是在讲这些话,甚至佛来到这个世间,不过就是让我们都走上这条道。告诉我们沿着本愿白道,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会解脱轮回,没有死难,“若住即死”,你就轮回无期了。释迦牟尼佛在这边发遣,我们要非常感激,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我们就没有这个愿望。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离开我们2000多年了,我们在这里学习的净土经典,每一个声音都来自释迦牟尼佛。“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就是佛给你作保证。
“又西岸上有人唤言”,西岸是指极乐世界,有人就是指阿弥陀佛,“唤”就是招唤我们。释迦牟尼佛从西方极乐世界应化来这里发起我们的愿望。阿弥陀佛就在对面招唤我们,“南无”你们要来,东岸有人劝,西岸有人唤,说“汝一心正念,直来”。一心就是信心,就是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的“心”。我们自力的“心”是不可靠怀疑的心,是凡夫贪染的心,是二心。“一心”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归命于阿弥陀佛,就是“信心”。佛是你的主,你就在佛的主宰下,在佛无量光的念念住持中。“正念”,就是名号,名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直来”就不要拐弯,指佛的回向发愿。带有自力就总觉得“佛”作的还不够,你还要作点什么。“我的业障还没有清除,念点地藏经吧,我福报还不够,要再修点福”,虽然说想去,但是你拐了点弯。阿弥陀佛说“汝一心正念,直来”,你念着我的名号,直接过来,不要拐弯,所以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你要知道这是阿弥陀佛跟我们这样说的,阿弥陀佛跟我们这样保证的。
“我能护汝”,这句话最重要了。佛能保护你,你不要怕掉到河里去,“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你怕烦恼,怕业障,怕死时颠倒,过去、现在不停的造恶业。阿弥陀佛就是对着不断烦恼恶业的人来做保证的,招唤你的,念佛是佛在招唤你。招唤里有保证,“我能护你”。你不要把阿弥陀佛的话,当成广告,佛语真实不虚,这个话发自无量光的力量。《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无所障碍,就是你有烦恼,你有业障,阿弥陀佛说:“你不用怕,我来保护你”。阿弥陀佛来保护你,就像小孩子受父母保护一样,你要相信佛力。
佛法特别注重因果,你受苦不要怪别人,那是你自己的苦因,造成自己的苦果。虽然你跟外面发生一些缘分,但是主因终究是你自己,你遇到多大的灾难,都是自己为主的因果报应。但是佛法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因果可以解脱。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给你保证,他有能力让你在因果中,依靠他的保护力量,让你得到往生,获得因果解脱。
乘佛愿力,不是非要你修到某种程度,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因缘显现,就有了保证。阿弥陀佛说:“我能保护你”,这句话时时刻刻都在告诉你,当你觉得恐怖的时候,当你觉得缺乏保护的时候,当你遇到烦恼的时候,当你怕业障报应的时候,你都没离开这个保证。
念佛是相当简单的法门,信任是彻于内心的。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信任,人们的贪染多了,感受很多苦恼。大家对苦都没有信任,对贪嗔痴又有什么信任可言。修学净土教,佛给我们保证,这里面有巨大的信任,“我能保护你”,就是佛对你的信任。阿弥陀佛对我们的信任非常大,他说我保证你不堕到水火的两条河里,有力量让你到极乐世界来,相信你能成佛;你现在烦恼大,业障深,还是坏人,但是我相信你能成佛。你不信他,要知道他信你。怀疑是最大的罪恶,会带给你无尽的苦恼,其它行持很难扫除这些障碍。惟有念佛最为有力,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笔录:罗慧丽
整理:真惠 审核:纯祥法师
- 上一篇:“二河白道喻”第四讲
- 下一篇:略述慧远大师的净土观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