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七佛传法偈(三)

  第三、 毗舍浮佛

  传法偈曰: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大意是说:“法身本来是无身的,不妨暂时借用一下,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色身(肉身)。心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是无形的;只是因为境界出现了,所以心性就对境界产生了相应的作用——于是就有了分别的念头,这就是思维心。如果所对应的境界没有了,思维心就自然消失了——它回归于了心性,而心性是寂然无形的。所谓的罪业和福报等等到底是些什么呢?它们只是众生思维心的如幻造作罢了;而思维心是有生有灭的,所以一切罪业和福报等等,也就随着思维心的生灭而变幻无常,终究归于消灭。”

  佛陀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觉性。达摩祖师在《血脉论》当中说的很清楚:“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所以,真正的佛陀,真正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它就是一切众生所共同具有的灵明觉性——也就是心性。

  正是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这个灵明的心性。于是,当心念从其中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各种形象和认识。如同水本来是无形的,当水波起来了以后,就会产生各种波纹的形象一样。

  显然,水波以及波纹的形象,无非都是水。同样,心念起来以后,所产生的一切形象和认识,也无非都是心性,都是觉性而已。换句话说,随着心念所产生的一切事物和认识,无非都是佛陀的法身。

  在古老的印度,人们把一切事物分为地、水、火、风四类元素,合称为“四大”,大是普遍存在的意思。其中,地大以坚实为含义;水大以湿润为含义;火大以暖热为含义;风大以运转为含义。显然,万事万物都由四大组成,包括人们的身体在内。

  于是,众生无形无相的觉性和法身,便随着业力(其实就是分别心念,以及分别的习性而已),暂时借着四大所组成的色身,而作为自己的身体了。

  佛陀以何为身呢?

  即使假借四大,佛陀也不会仅仅以色身为身。

  佛陀以法界(整个世界)为身。

  佛陀的法身,就表现为整个法界。所以成为圆满觉悟者,所以叫做正遍知。

  所以有一类菩萨,叫做无边身菩萨。何况佛陀了。

  心性也罢,觉性也罢,本来是不生不灭而无形的。只是由于最初的一点虚妄认知——无始无明,而有了念头。随着念头的相续不断,而显出了种种境界——也就是一切事物。正是因为对应着种种事物和境界,众生才会从心性当中生起种种分别念——于是思维心产生了。

  某个众生如果运用思维心,指挥身体去伤害其它众生的话,就叫做造了罪业。反过来,如果运用思维心,去利益其它众生的话,就叫做积累了福德和福报。所以,罪业和福报都是思维心造作的产物。

  如果没有了所对应的境界(包括外在境界,以及回忆、设想等等内在境界),众生的思维心就无从产生了。这时,思维心就回归了心性本身——这也正是指导我们开悟心性的方法。就是放下对于过去的回忆,放下对于未来的设想,放下对于目前外在境界的分别和执着。像这样去禅修,就可以比较快地开悟心性。

  既然罪业和福报都来自于思维心的造作,而思维心又是由起起灭灭的念头组成的。显然,这些罪业和福报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它们是生灭如幻的。一旦我们开悟并实证了不生灭的心性,思维心就将回归于心性,而失去它往日的力量。这时,罪业和福报就会变得虚幻不实,远没有以往那样真切了。

  当我们如佛陀一般,完全证悟了心性以后,思维心就将完全融化于心性当中。而那些所谓的罪业和福报们,也都将一并融归于心性,最终,了无踪影。

  这时,并非一无所有。

  这时,将现前空而自然明了的圆满觉性。其中,本来就蕴含着无量无边的智慧和无穷无尽的功德

  这时,我们将成为圆满觉悟的佛陀。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