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观世音菩萨简介 十一、浙江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
十一、浙江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
说观世音菩萨住在普陀山,当然少不了要谈谈普陀山了。
我国佛教四大名山,相传四位大菩萨都应迹住在那里。文殊菩萨在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在四川峨嵋山;地藏菩萨在安徽九华山;观世音菩萨则住在浙江省 的普陀山。
中国普陀山原名小白华,又称梅岑山,位于浙江省定海县东海中之舟山群岛,山上大小佛寺约三百余所,其中最大的三大寺是:普济寺、法雨寺及慧济寺。 每年由各地来进香朝圣者络绎不绝,香火之鼎盛,堪称各大名山之冠。既为名山胜地,又是菩萨应化高僧辈出的古道场。按《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记载:在 普陀山闭关及阅藏而得大智慧的有印光、太虚、谛闲、印顺等大师。至今禅那禅院门外石上还有太虚大师亲笔书写的四个大字「太虚兰若」刻在石上。除了高僧 大德参访外,历代帝王、近代总统及国家领袖等御驾亲临,欣赏山光水色,朝山礼佛者大不乏人。相传清代的乾隆,微服私访普陀山达三次之多,其他达官贵人 慕名游幸普陀山者更是多不胜数。
普陀山法雨寺藏有历代帝王御笔亲题字句,一对乾隆御赐的龙烛,放在后寺供游客们参观欣赏,蜡烛曝晒太阳下也不溶化,的确是无价宝物。寺内更有一万 斤重大锅,能煮一千人饭,可见当年普陀住众之多,香火之盛。
--------------------------------------------------------------------------------
[1] 《华严经?入法界品》大正藏第十册第七三二页下
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
根据《普陀山志》有两则观世音菩萨显灵「不肯去」的公案。
唐朝时代,公元九一六年,有日本法师慧锷和尚到中国寻师访道参学。一天来到山西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看见一尊观世音菩萨圣像,很是庄严,心生欢喜 。很想向住持商请运回日本供养,但又怕被拒绝,后来就不问自取,偷偷盗走圣像。
得了这宝物,慧锷法师急不及待买棹回归。但当船行驶到浙江定海县舟山群岛时,海上突然生出无数「铁莲华」拦着去路,重重围困,不能前进。经过三日 三夜,船始终无法摆脱拦路的铁莲华,冲不出重围,只能在普陀山周围打转。慧锷法师这时也着慌起来了,悄自思量,自问并无作不可告人的大坏事,为何会遭 逢此风险呢?于是就跪在菩萨像前,求菩萨哀佑。当他跪下来的时候,猛然想起这尊菩萨像是不予自取的,虽然盗取菩萨像的出发点是基于在日本流通的菩萨圣 像很少,法师悲悯国人,希望国人能观像生信,恭敬礼拜,灭罪获福,但终究盗取是非法行为,犯了偷盗戒及起了不平等心。当下,他就向菩萨虔诚忏悔,更愿 意随顺船只停顿处,留下来安住并建立精舍供奉圣像。
祷告完毕,船即能行,至潮音洞边,才停下来,亦是这方众生因缘成熟,获菩萨允肯在此地建立道场供奉圣像,令众生礼拜获福。那时普陀山是个荒岛,人 烟稀渺。慧锷法师得岛上居民张氏相助,在山上筑庵安住,取名「不肯去观音院」。就此因缘慧锷法师便成了普陀山第一代开山祖师,而这拦路铁莲华的海面亦 被称为莲华洋了。
莲华洋之得名,除上述之说外,尚有多种传说,每遇轻法慢教者,船到莲华洋必有所感。
有说宋朝太祖皇帝派王贵到普陀山礼佛,王贵只管奉命行事,对菩萨不生信仰。朝拜过后,怀着傲慢骄心离去,怎料船到莲华洋时,突然有铁莲华阻挡去路 ,致令船不能行。
另有一说,元朝有大将哈喇歹,对观世音菩萨半信半疑。闻说菩萨常显灵于潮音洞,于是怀着好奇心,亲到普陀潮音洞看过究竟。但因心不诚,所以不能睹 得菩萨尊容。哈喇歹就恶作剧地拿起手上弓箭,朝洞射去。在回归途中,经过莲华洋时,忽遇铁莲华长满洋中,令船只寸步难移。
更有传说明太祖不信佛法,听说普陀山菩萨很灵验,深得民心,拥有无量信徒,于是就派汤和到普陀山毁寺,没料到船到招宝山时,海面忽然满布铁莲华, 华叶上有金光缭绕,光明遍布四周,蔚为奇观。船被铁莲华所阻,不能过去,汤和无奈,惟有无功而回。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