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十三、求子女得子女(应二求)
十三、求子女得子女(应二求)
众生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求子嗣的,菩萨就会满足他所愿,而所生的都是有福德、有智慧四美具足之好男儿。有福德是富而贤,有智慧是贵而哲,肯定受人尊重受戴。
蕅益大师,名智旭,俗姓钟,就是由父亲持大悲咒及白衣神咒十年,求观世音菩萨赐生的。大师福慧具足,生平著作很多,对佛教贡献很大,是莲宗第九代祖师。
根据《一行居集》记载,明朝的憨山大师,号德清,俗姓蔡,他母亲于睡梦中见观世音菩萨送她一小孩,然后怀孕。大师九岁便能诵《普门品》,在五台山修习禅定,悟道后,刺血着《华严经》,享年七十八岁,临命终前,预知时至。
《莲宗宝鉴》说:宋朝遵式法师,他的母亲求子心切,常恳求观音菩萨慈悲送子。某夜,母亲在梦中见一美女送她一颗明珠,不久就诞生了这位佛门大德──《观音忏法》之撰述人,获得朝廷封诰的「慈云忏主」了。
清朝乾隆年间,有王文简,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人,出身富家,考中状元,官拜尚书,亲述先祖行善而得善报的真实事例。王文简之祖父王翁是菱湖镇之大富户,育有九名愚笨痴呆的儿子,即现代话「弱能人士」。得子如此,虽然遗憾,王翁夫妇还是不离不弃,视如珍宝。某年,城中大旱,饿殍满乡,稍存性命者亦瘦骨嶙峋,奄奄存命。王翁伉俪秉性谆厚,虔奉观音菩萨,目睹情境,心生恻隐,于是大开粮仓,赈米施钱飨众饥馑,救活不少人性命,此大恩德自然获得全民敬仰歌颂,惟王翁却不以为意。行诸大善后不久,九个儿子却不幸相继夭亡,王翁夫妇当然是伤心不已,而大众亦怀疑怎么好人竟要受如此残酷恶报。王翁承受西河伤痛之余,对观音菩萨恭敬礼拜诚心未退,更上一道「求子疏文」恳求菩萨再赐麟儿,表文至情恳切,闻者感动。是夜,王翁夫妇梦中见观音菩萨对他说:「你毋须太悲伤,因你祖先积恶,那夭折之九子是讨债而来的,目的是要败坏你全部家业。今因你慈悲慷慨布施,变卖祖业救济急难而活人无数,这丰功伟德获得上天嘉许,将九恶子收回,另送你福慧具足之男儿光宗耀祖,以后更要勤修善业,自然孙贤子孝,永享福泽绵长。」得到观音菩萨的启示后,不多久夫人便怀孕,连生五子,每位都是丰神俊朗,才貌双全之大学问家,而王文简更官拜尚书,显贵一生。
王翁礼拜观世音菩萨,应验了《普门品》的「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求观世音菩萨赐生的女儿,必然是相貌端正,品德俱优,令人钦羡的好女儿。
宋朝的吕蒙正,年青时生活潦倒,但信佛虔诚,后来封为文正公。公每晨礼佛,必向佛菩萨祝祷:「不信佛的,不要投胎到我家。愿我的子孙世代得功名,护持三宝。」果然,几代子侄都为相国,并护持三宝。(详见《西归直指》)
这种以祈祷改变因缘的方法,也不是无道埋的,投生入胎的缘可以很多,但如果立了愿,藉强者先牵的道理,具有善根福慧投生的缘便可以捷足先登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