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详情]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十八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八) ──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转眼间我们今年的华严吉祥法会已经过了一半,其实《华严经》所说的,就是教我们如何成就菩提道,亦即实践「菩萨行」。但是,因为众生有太多的迷惑、有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妄想、太多的障碍,所以无法生起实信,也就不易落实起行,所以佛才在〈如来出现品〉中说:「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如来的智慧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到的,为什么呢?其实任何一个众生原本都具有如来的智慧,但是因为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能悟佛知见、入佛的知见,所以不能证得。如果能够远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就会现前。这就是「舍妄归真」、「转识成智」,只要我们离开这个妄想颠倒的识心,就能证得和佛一样的智慧。

  接着经文又再说下去:

  佛子!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如来的智慧,是无量的、无碍的,能令一切众生,普遍获得利益,而且这种智慧具足于众生自身之中,就是说众生身中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可是我们这些愚迷凡夫,「妄想执着,不知不觉」、「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所以慈悲的佛就说了,「我当教以圣道」,这个「圣道」就是「成佛之道」;令到众生们「永离妄想执着,于自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佛是因地、果地都圆满的,我们践行菩萨道的目的,就是希望证得与佛同样圆满的佛果。所以,我们若想证得佛果的话,首先就必须要生起大悲心,如果没有大悲心,我们这个果是没办法成就的。

  因此,在〈离世间品〉里说到,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何等为十?

  「所谓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性不调顺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夜睡眠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是为十。菩萨恒以此心观察众生。」

  第一「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所谓「无依无怙」,以世间的解释,就好像没有父母可依靠的孩子一样,在无边的苦海中飘荡、流浪;以佛法来说,就是众生追逐外在的尘境,不知道自已真正的主体是在一真法界的性海之中,因此不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与意义,而终日向外寻找,這实在是非常的可怜。因此我们修行的目的,就必须找到生命的本体,才会有所依靠;我们必须借着佛法的修学与菩提道的实践,生命的目标才会清晰、堅定;只要循着正确的方向下功夫,真实的法门自然就会现前,我们的心就能够安定,种种的妄想、执着就能夠破除,就能够与本体的真理相应,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才有所依靠,才会在菩提道上,对道有所认识,才会逐渐具备道资粮。所以内心的安住,才是我们的根本依靠,外境尘缘都是世间法的假相;从菩萨的立场来看,众生都是缺乏道资粮的,因此要帮助众生把心安住,认识自已的内在世界;从众生的立场而言,自已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要懂得如何去充实,并且要与法及善知识相应,菩萨才能依法指导我们。这就是菩萨起大悲的原因。(未完待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