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能了生脱死 并不提倡人人出家

\

  虽然出家为僧功德无量,但佛教不要求人人出家。

  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清朝的顺治皇帝曾有诗赞僧云:“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出家僧众为人间种福田、做出世之导师,肩负着宣传道义、感化人心、度化众生的终极责任。因此,倓虚法师说“和尚是世界的大轴”。

  三世诸佛皆以出家身而成佛,佛子成佛之际必然人人出家,故人人皆宜有出家之志愿。虽然出家为僧功德无量,但佛教并不要求人人都出家。为什么?

  首先,人们的因缘、善根各不相同,出家的因缘不会在同一时间成熟。何况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想要具足出家的因缘难上加难。当出家的善业尚未成熟时,人们是不会同时出家的。但幸好佛教并不认为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在家人也可以修行,可以了生脱死。比如佛陀在世时,就有维摩诘大士等居士示现在家成就的例子。

  再次,根据佛教教义和制度,出家应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佛教对出家的条件要求很高。赵朴初老先生曾在《佛教常识问答》中介绍:第一、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第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应当自动还俗;如果犯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则应当摈斥在僧伽之外。第三、出家有许多限制,例如要得父母允许、要年满二十(求比丘戒比丘尼戒)、不是肢体不全或精神上有缺陷、不是逃避刑法债累等等。第四、出家受戒,要得戒龄满十年的僧侣十人以上介绍、证明和会议通过;舍戒还俗则很容易,只须告知一个人便行。

  佛陀时代,出家修道在印度已经成为风气。佛教有弟子四众,出家男女二众称为僧人或僧侣,在家男女二众称为居士或白衣。出家二众负责住持佛法,在家二众负责护持佛法。自古以来,佛教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比出家人多。

  弘一法师指出:“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灭种,此说不然。信佛法而出家者乃为僧尼,此实极少之数,以外大多数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佛法中之僧尼与他教之牧师相似,非是信徒皆应为牧师也。”

  佛教并不要求人人出家,很多佛教经典特别是大乘经典如《维摩诘经》《优婆塞戒经》,都称赞在家学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