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伴明月 慈心无尽意——记赵朴初的慈善事业

  清风伴明月 慈心无尽意——记赵朴初的慈善事业

  清远法师

  “清风明月,大道天真”,这是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在2001年纪念赵朴初老居士圆寂一周年时题写的纪念词。赵朴老正如那明月清风一般,行如满月,纯朴无缺,又如清风,自在解脱;清凉的月光沐浴着大地万物,纯净皎洁,和畅的清风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大道天真。赵朴老今年诞辰一百周年,离开我们已七年了,本人自1988年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第一次见到赵朴老,后来中国佛学院毕业在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工作,经常有机缘接触朴老,时时感受到他老人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豁达开朗、慈悲睿智的大家风范。朴老在我们心中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还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更是一位循循善诱、让我们心服口服的老师,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始终感染着我,他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激励着我为佛教事业添砖加瓦。朴老如一个无尽的宝藏,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精神财富,数不清、说不尽的嘉言懿行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我总想把亲近朴老的往事和感受较全面的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怎奈千头万绪,文笔不力,不知从何下手。近日获悉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人民政协报社承办,在国家宗教事务局指导、中国佛教协会支持下举办“纪念赵朴初诞辰一百周年暨首届佛教慈善论坛”,本人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乃从赵朴老与慈善事业这个角度来写一点纪念朴老的文字,并依此激励自己精进不懈、广结善缘。

  赵朴老一生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作为一名佛子,始终践行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宏大心愿,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悲心深愿,慈济众生。朴老在救灾济贫、扶困助学、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爱心。赵朴老的慈悲济世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朴老长期从事社会救济救灾工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慈善事业,作为新中国慈善事业的先驱,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大家一直深深怀念着朴老的菩萨精神,感受着朴老普施大众的仁者风范,勇猛精进的大无畏精神。

  赵朴老本着佛教慈悲为怀的心念,作慈善救济事业。早在1937年,就在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任常委兼收容股主任,负责难民收容工作。1942年至1943年,河南发生旱灾、蝗灾,致使遍野饿殍。当时主持开封佛教的净严法师悲心大动,想方设法救济灾民。朴老在上海闻知开封惨状,发起赈灾募捐,不仅为净严法师募集了大量的救济资金,还先后送来数百斤急需的药材。净严法师用这些药材制成丸状药食,日服少许,便可延续生命,几如秋风扫落叶的死亡得到了迅速遏止,其效果震动了开封城,被人们誉为“救命九”。

  1949年至1950年,全国不少地方都遭受了自然灾害,以华东地区的皖北、皖南、苏北等地灾情尤为严重。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还经常受到空袭,使灾情进一步加重。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民政局与市慈善团体组成了上海市疏散难民回乡生产救济委员会,简称“疏委会”,朴老任副主任委员。这年冬,在上海市又成立了冬令救济委员会,以疏委会班子为主,朴老也是主要成员之一,从事劝募、施济、工赈、收容工作,共资助疏散了2万多人。1949年,赵朴老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为贫民提供粮食,收容战区难民。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上海市军管会将美国经济合作总署援华的全部救济物资接受过来作救济之用,交由赵朴老负责,他始终牢记这些庞大的物资属于需要它的众生,一定要认真合理地分配好这些物资到需要者的手中,他心中没有贪念,坚信佛教的因果观,没出任何差错。有一次,朴老要到北京去,可是口袋里没有钱,面对那么多的公款,他却不借,而是去找朋友吴企尧先生,很为难地向他借钱,吴先生很吃惊:赵朴老那么大的官,还管救济救灾,居然来向他借钱。在做救济工作中,经赵朴老手的巨额钱财不计其数,但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公私分明,账目清楚,深受周恩来总理赞扬,感叹说:“赵朴初长期在慈善团体工作,做到一尘不染,真是难得。”并称赞赵朴初是国家之宝。

  赵朴老虽是佛教徒,但活动空间不仅限于佛教界,他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他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宗教家的社会责任。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深切地感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救亡及社会进步事业,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危亡关头,作为一名年轻的佛教徒,赵朴初与广大民众一起共赴国难,积极接触进步人士,阅读进步书籍,关心国家大事,在“抗日救国、救亡图存”口号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赵朴老陆续送了大批干部和青壮年参加新四军,并利用节约救难的名义为新四军提供物资。在难民工作结束后,又发起成立了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并任副院长,直至改为少年村并任村长。许多孩子在少年村加入共产党,参加了解放军。他们在离开少年村后,朴老还经常给他们写信,告诫他们:“你们千万不要忘本,要永远为广大的劳苦大众谋利益。”

  从1952年后,赵朴老的工作重点在中国佛教协会,但慈善事业却是他老人家终生不弃的追求。他长期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朴老尤其关注残疾人事业,1983年,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建议,基金会在京成立之际,赵朴老到场祝贺,并担任名誉理事长。朴老还在北京医院的病榻上,为残疾人慈善事业题词“愿我们经常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关心年老的残疾人如同自己的父母,关心年相若的残疾人如同自己的兄弟,关心年少的残疾人如同自己的子女。”感人至深,激励人心。

  中华慈善总会筹备成立之时,赵朴老特别高兴,非常支持,朴老高兴地说:“‘老吾老,慈其幼,养其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决定它是最人道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应该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中华慈善总会正式成立,崔乃夫先生担任会长,阎明复先生任副会长,朴老欣然同意担任名誉会长,《慈善》杂志创刊,朴老高兴地题写了刊名。中国佛教协会还作为发起和会员单位之一加入了中华慈善总会。朴老指示佛协有关负责人说:“民政部成立中华慈善总会是很重要的,我们应尽力支持,慈善工作是民政部门的工作,也是我们佛教界的工作,佛教的教义就是提倡‘扶贫济困、为善最乐\’。现在不少寺院经济条件好一些了,应该多做一些社会慈善工作,协助政府做残疾人和贫困人的工作,解除他们的痛苦,使他们获得幸福快乐,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还指示中佛协教务部注意收集各地佛协和寺院开展慈善工作的情况,做好慈善救济方面的工作。

  1983年,朴老在中国佛协四届二次理事会上作了《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工作报告,就“当今的时代,中国佛教向何处去”这一命题,朴老响亮地提出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而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四摄六度的第一条都是布施,广泛地开展慈善活动,正是继承佛教关怀社会、回报社会的优良传统和人间佛教的入世情怀。当朴老听说厦门南普陀寺妙湛大和尚倡导成立慈善事业基金会时,非常高兴,多次听取妙老关于慈善基金会的工作汇报,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赞扬说:“妙老真了不起,首先创办了中国佛教第一家慈善机构,你们一定要办好,把它办成佛教界社会慈善的典范。”在妙湛法师去世后,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还得到了进一步得到发展,救助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此外,该会还帮助各地佛协或寺院建立了几十处慈善机构。

  赵朴老还关心着国际人道主义慈善救助事业,1985年5月,非洲大陆经历严重干旱,朴老从本人的和平奖中取出二万元救助灾民。1988年8月,孟加拉国遭受大水灾,朴老捐款救助。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发生阪神大地震及东大寺观音阁遭遇火灾,朴老都指示佛教协会捐款慰问。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严重的灾情牵动着全国广大佛教徒的心,也引起了92岁高龄的赵朴老的极大关注。他平时很少看电视,但对抗洪救灾的电视报导却聚精会神地收看。他多次指示中国佛协有关负责人,要求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发动全国佛教界积极支援抗洪救灾,尽最大努力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共度难关。在赵朴老领导下,中国佛教协会及时发出通知,号召全国佛教界发扬佛教慈悲济世、人溺己溺的精神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各地佛教协会及寺院、个人纷纷响应,慷慨解囊,积极支援灾区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当时我在负责全国佛教界支援救灾的统计工作,并写了一篇“洪水无情人有情,广大佛子献爱心”的报道,草稿写就后,专门报给赵朴初会长审阅,朴老细细过目,还用朱笔在稿子上的捐款单位和数目下作了记号,并用铅笔批改数句,交由《法音》杂志刊登。

  在这场捐助活动中,赵朴老率先倡办“书画赈灾义卖活动”,两次共书写六幅书法作品,义卖善款18万元,朴老又将个人积蓄10万元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捐献灾区,还于当月写词一首激励大众:“洪水肆威南北,难摧血肉长城,与天奋进建殊勋,八表风雷响应。大患转成大功,掀腾急难亲情,救灾防讯并肩行,万众一心决胜。”就是在朴老的倡导、带动和大力号召下,全国佛教界的四众弟子积极响应,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救灾热潮。那次救灾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将100万元,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举办的“我们万众一心”赈灾义演晚会捐赠给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佛教界向洪涝灾区共捐赠人民币1152万余元、港币70万元和大量食品、药品和衣物。

  赵朴老一生生活简朴,个人却捐赠财物无数,他以自己的非凡人生,在中国慈善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所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活菩萨”、“慈善老人”、“大慈善家”,朴老获得的这些赞誉,应是当之无愧的。朴老一生功德无量,生前给人题字时常盖“无尽意”章,书斋取名“无尽意斋”,自称是“无尽意居士”。而我们今天对老人家的缅怀与追思也是无穷无尽的。老人常说:“我们都是一滴水,只要尽力而为,滴水可奔入大海,永不干枯。唯有归入大海,滴水方得功德圆满。”赵朴老的功德事迹太多太多,可以说是说不尽的赵朴老。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绝非文字所能表述。“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赵朴老的慈善事业就如清风明月一般洁净无染,慈悲之心就象一滴融入大海的水,永不干枯,永远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利益着无边无际的无量众生。

  2007年12月27日凌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