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智慧人生

  禅与智慧人生(一)

  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

  才能安稳的踏上人生大道,

  行为有了准绳可依,才不致于迷失,

  社会也因此而得以安定祥和。

  当人出生以后,不祇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面对社会与人群,这谁都难以避免,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人生的范畴是广泛又错综复杂,要如何使你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和谐、安详、舒适、光明、幸福,进而更能提升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安稳的踏上人生大道,行为有了准绳可依,才不致于迷失,社会也因此而得以安定祥和。

  我国五千多年固有文化精髓─「伦理与道德」,所阐释与发扬的就是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它使社会、家庭、个人有秩序、纲常与原则,「伦理与道德」就像一盏明灯,使你的人生有了光明与依循。

  在佛法里,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叫做「正知正见」,又叫「正智」,然而,有了正智还不是最究竟的,佛法所弘扬的是如何将它提升到「完美人生」的境界,达到至真、至善、至美。这种提升必须具有佛的智慧、清净、光明与慈悲,我们称它为「净智」─清净无染的智慧,「净智」是每一个人的自性里本来都具足的,佛是彻底的契悟它、开发它、进而发挥它,而我们则尚不能确实清楚地掌握它,「佛」与「众生」的差别就在这里。

  禅与智慧人生(二)

  真正的「禅」是有慈悲又有智慧,

  能提升正智,又能达到净智──

  佛的境界,

  是清净且圆满的!

  智慧粗略的可以分成四种:(一)愚智(二)邪智(三)正智(四)净智。知见上的偏差而生执着,是非不明、本末颠倒,就是「愚智」,就是「邪智」,这种人生是黑暗、烦恼、苦闷与抑郁的,人格也不完整,缺陷的人格不但影响个人,严重的还会危害到家庭、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禅」能够破除愚智、邪智,提升「正智」达到「净智」,只要你能真正明白「禅」的道理。

  佛经上说:「有智慧就有光明,没有智慧的人生是黑暗的。」,可见正智、净智,在人生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佛法不只讲「智慧」,而且讲「慈悲」,「智慧与慈悲」是佛的本质与内涵,也是学佛修行者追求的目标,用现代人的说法,「慈悲」属于「感情」,「智慧」就是「理智」,有慈悲没有智慧,容易为情感所左右,一生的前途、事业就无法出人头地;只有智慧没有慈悲,整个人就会冷冰冰的,人生也是不圆满。真正的「禅」是有慈悲又有智慧,能提升正智,又能达到净智─佛的境界,是清净且圆满的!

  禅与智慧人生(三)

  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

  用这种心态去对待工作与工作的伙伴,

  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人的生活」,二「人的生命」。人有了「正智」、「净智」,生活一定非常地落实与丰富,生命也是无穷尽的。

  我们要如何把「禅」的道理落实在生活里?首先必须随时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知足常乐」听起来有点消极,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会不会阻滞社会的进步?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人的形容词叫「敬业乐群」,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当你找到一个工作以后,你所想的是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所谓「这山望到那一山高」,当你所想的就是这些的时候,烦恼就产生了,如果能用另一个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我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你就会珍惜与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用这种心态去对待工作与工作的伙伴,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禅与智慧人生(四)

  佛法上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就是要我们「知恩」、「报恩」。

  报谁的恩?

  报父母、师长、社会和国家的恩。

  佛法上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报恩」。报谁的恩?报父母、师长、社会和国家的恩。为什么?我们从出生到学业成就阶段,都是仰赖父母的生育、养育与照顾;求学阶段,师长给予我们指导与教诲,使我们有谋生的技能与知识;社会与国家,给了我们工作和安定,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困难,事业也不能成就,这些人对我们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我们能不感恩和报恩吗?

  我们还要有「好事给他人,坏事给自己。」的认识,什么是「好事给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员工及消费者,就不能成就「董事长」这个职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民与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总统」这个职务;个人的成就其实是大众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实应该与大众分享。什么是「坏事给自己」?当我们碰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应该仔细的自我检讨失败的原因,并找出缺点加以改进,不要责怪或归罪给大众。明白这些道理,我们的心就会安定下来,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禅与智慧人生(五)

  如果我们懂得「禅」的道理,

  而且能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

  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烦恼,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

  社会也会更祥和与光明。

  我们生活在这个所谓太空时代、知识爆炸的社会,人类的科技与知识提升到一个极高的领域,其实这只是「心意识」的提升,没有「正知正见」的引导,知识会畸型发展而变成病态,科技的发展如果没有「正智」、「净智」、「慈悲」做基础,每一种发明反而会造成自我的摧毁,新奇的犯罪方法,不也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禅」在这个时代里,更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不管做人做事或服务人群,甚至救国救民等崇高的理想,都必须透过「禅」的「慈悲」、「平等」、「正知正见」及「清净的智慧」来引导,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确实而诚恳的去修习,则儒家所说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绝对不是梦话。

  在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里,人们的精神层面因缺乏「正知正见」的指引,烦恼与苦闷在加深,伦理与道德也开始在沦丧,社会的乱象更层出不穷,人们已经不知道要将心安住在那里?如果我们懂得「禅」的道理,而且能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烦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社会也会更祥和与光明。

  禅与智慧人生(六)

  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

  它虽然有层次上的分别,

  其实修一就具三,三个是一体的。

  希望有一个充满光明、智慧的人生,在佛法里面有一种法门,称作「三无漏学」─戒、定、慧,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第一步必须先「持戒」,「持戒清净」了再修「定」,心能定,久而久之「智慧」就自然现前了。佛法的用语─「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它虽然有层次上的分别,其实修一就具三,三个是一体的。

  为什么把「戒」列在前面?是不是佛陀专制不够慈悲?其实「戒」就像国家的宪法、学校的校规,对一个守法的人来讲,法规是多余的,因为他不会去触犯,却会因为有法规的保护,随时都是心安理得的。「戒」是为不知道或已养成坏习惯的人而设的,以轨正他的行为;戒的目的及功用,就是要彻底的拔除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进而达到身心清净。

  当「持戒清净」,心自然的就「定」了下来,所谓「心静如一潭止水」,烦恼愈来愈少,心结也就慢慢打开了,心结打开了,身体方面的疾病自然就消失了,逐渐的就自然产生「智慧」,然后用智慧去观照、断除自己的烦恼与执着,「烦恼」与「执着」永不再起时,就达到了「清净的智慧」─「净智」。

  禅与智慧人生(七)

  烦恼即菩提,

  烦恼与快乐、自在,只在一念之间而已,

  关键是──

  面临事情时,能不能定下心来?

  有没有智慧去认识与观察!

  生活当中,如果我们能够运用智慧来照破这个世界及周围的烦恼,就可以活得自在,家庭、学校、社会、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道场」。禅宗祖师说:「挑柴运米皆是神通妙用」,若能悟到「禅」是无所不在的,人生就解脱了,正是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大块假我以文章。」达到了这种境界,心是清净的,灵感自然现前,悠游于大地万物里,信手拈来的都是最好的文章,不需要假手于技巧的训练,和刻意的雕塑。

  不祗是写文章如此,即使从事各种行业,也能把事物的环境、管道看得清清楚楚,人与人、物与物之间产生的关系,也能和和谐谐、明明白白的,处理事情也能得心应手,这种智慧的人生,是每个人所追求的。

  佛法上说:烦恼即菩提,意思就是说,一件所谓「苦」、「烦恼」的事情,透过「智慧」,对事情能清楚的认识与观察,而将苦与烦恼的观念转换成快乐、自在与安祥的。烦恼与快乐、自在,其实是在一念之间而已,关键是─面临事情时,能不能定下心来?有没有智慧去认识与观察!

  禅与智慧人生(八)

  佛的慈悲与智慧是无所不在的!

  扫地、扫厕所,乃至五体投地的拜佛,

  都有很深的含义。

  佛经上说扫地、扫厕所有种种的功德。依一般人的观念,那种不干净的地方,想避都来不及了,何况去扫它呢?况且还是件下贱的工作,怎会有功德呢?

  佛的慈悲与智慧是无所不在的!扫地、扫厕所,乃至五体投地的拜佛,都有很深的含义。而扫地的功德是什么呢?第一、「降伏我慢心」─人都有贡高我慢心,觉得世界上「我」是了不起、高人一等的,不懂得尊重别人,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做事情的最大障碍。若能快乐、自在地做一般人认为下贱的工作,也就是降伏了我慢贡高的心。

  第二、「干净可以使人的心定下来」─把家里或工作环境打扫得窗明几净,不仅自己的心能感到清净,也会让经过者或使用者的心清净;心一清净,自然心就定下来了。

  第三、「扫掉心里的垃圾」─我们的心里有很多垃圾,如贪心、瞋心、慢心、疑心...,心里面的垃圾多了、烦恼多了,人也就整天糊里糊涂的。「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的垃圾扫干净了,心地就清净了。

  明白扫地、扫厕所是在启发「菩提心」、「长养善根」的「心地功夫」,每个人都会争着去做,而且是乐意的去做,「烦恼」不就是「菩提」了吗?

  禅与智慧人生(九)

  无念的心,

  就是佛的心,

  也是我们真正的生命,

  这个佛性,每个人都具有,连动物也有,

  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禅」就是要经常保持「心」的存在。走路的时候,心就在走路上面,不会边走边打妄想;睡觉、上下班也是一样,「人在那里,心在那里」。为人处事更要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随时检讨自己有没有过失,如果有,就要马上改,经常去除心中的垃圾、烦恼、无明,让我们的心净的像一面镜子、一潭止水,此时这个无念的心,就是佛的心,也是我们真正的生命,这种生命是源源无穷的、盖天盖地的,这个佛性,每个人都具有,连动物也有,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总之,能将禅落实在生活中,这一生就会过得愉快、幸福,如果想再进一步追求永远的生命,那就必须要有佛心,佛心就是清净的智慧,也就是我们清净的觉性,契悟了这个觉性,就是契悟到自己的本心,这念心当中有了定力、有了智慧,任何事情都能看得非常准确与真实,用这念本心来研究学问,学术成就一定很高,可以自成一家之言;用来发展事业,事业一定很有成就;用来修习佛法,定能证悟菩提、证悟佛道。

  希望各位能透过「禅的智慧」来提升我们的生活与生命,人生如能朝这个方向去追求、去努力,那才是真正智慧的人生,也是禅的真谛

  取自─惟觉老和尚开示于实践家专「禅与智慧人生」讲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