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二年九月十五日观音佛七共修第三课
二O一二年九月十五日观音佛七共修第三课
主讲:悟演法师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一连串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是俗称“邪惑”的事情呢?其实,这是一个“心的法则”。为什么一个人有时候会莫名其妙遇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其实,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是我们自己的心中保持着一种心像,即是心灵的图像,所以这是从自己心里而来的。因为恐惧,那个东西就很清晰的出现在心里面,它影响了身体的物理磁场而感召了,接引那些不好的东西出现。佛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其实任何境界都是我们的心所想象的,就是说当你的心清净无染障,没有任何的一种刻意的行为,和潜意识的东西,当下的一种自觉,就是冥冥中的一个答案。所以在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警惕,一定要懂得这个因缘。如若说你当场不自觉,凭着自己的感觉,那么,人生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到来,或者是不吉祥的事情,如果你触碰了这些事情,它就会一二三连续而来,因为喜怒哀乐在我们心中是很飘很浮的,唯有伤悲、错节会很刺你的心,让你根深蒂固,你心的影子永远在此轮转。今天晚上,我就是要跟大伙说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本书叫《秘密》,这本《秘密》就是告诉我们大伙,如何用心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但是,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不只这样去作义思维,更多的是体悟,觉醒人生心灵的法则,为什么你做这个事情是好事,没有人可以理解,因为你心中的这个图象所固有的东西与外界的东西是不相应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心就像磁铁一样,好坏都是从自己的心而来。
在西方哲学中,有一位约翰·亚萨拉夫,他写了这样的一段话:「身为人类,我们的任务就是持续保持我们想要的事物的思想,於我们想要的事物在心中保持绝对的清晰,从而启动宇宙最伟大的法则之一——吸引力法则。」另外一位哲学家查尔斯·哈尼尔说:「主要的思想和心态,就是磁铁,同类相吸,就是法则,结果必然是心态会吸引与其本质相呼应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若干年代前的西方哲学已经认识到心的作用,正如我们《华严经》的一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法不孤起,仗境而生。”一切好的因缘和坏的因缘都是心的境界所现,但是,学佛的人如若你不懂得“因缘观”,不懂得“智慧般若空观”你会随着自己的心性变化的喜怒哀乐,而会召感一些东西,会把一些飘渺不定的东西成为实有,那么你就获得不稳定的东西,人生的一切都是业力所感,现前、现受、现报,因此作为一个佛教徒,他应该懂得如何在当下转识、转念,只有把心转变过来,把念头转变过来,把一切不好的东西要转化过来,把一切好的东西升华起来,那么,你心相应的东西就比较优良优美,也是你想真正得到的东西。因此,学佛皈依是人生的平安符,就是说一切要依托如来教法,懂得转识成智,要把知识认识转成为无上的智慧。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人生的乐趣,否则会十分之偏离。那么,大家会说“人生无常”我们无法把握。因此,今日讲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让我们过得自由自在?
今日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启动我们心的力量?如何明白心力的法则?这一切只有通过“禅心”来觉受,只有充满禅的生活才会有真实的快乐,才能真正带来力量。我们大家都在麻木忙碌工作,结婚生子,无非都是想自己的生活过得自由自在。人生本无常,但是,我们有些人总喜欢去占有,也觉得这个人世间有些东西真实存在,其实不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算是夫妻,结婚前结婚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结婚前,情人眼里出西施,啥都好;结婚后,大家互相的习气毛病就暴露无遗,甚至会产生情绪冲突。随着孩子的降生,夫妻的情感就会不断的变化,很难再做到婚前的那种亲密情感。到了孩子成长了,立业的时候,更多的是扶持孩子们来传承自己的东西,而这个时候你们对孩子的心,和孩子还没有成家前的心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面对世间人事的一切无常,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是很坦然,不是对方在变,而是自己的心在变。因为我们想拥有世间人事的美好,这个拥有的心态其实就是我们俗人所讲的占有,人生无常,你能占有得了吗?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享有,当你能够享有的时候,你会充满无穷的快乐,所以又何必拥有呢?这是我所说的:在想自己过得自由自在,能够享有又何必拥有的思想理念。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冲突?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家庭关系,同事关系,都会很微妙很难处理,是因为现在我们人心都很浮躁,我们大家都不肯吃亏。当我们受到人家的凌辱,不能够忍辱,当人家侵害到我们利益的时候,当我们不满意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理解,即是说不能换位思维,所以我们永远在烦恼颠倒。因此,你在烦恼的同时,对方不也是一样烦恼?也许,你在烦恼的时候,与你不友好的人还在乐,他就是喜欢看到这个现象。所以我们的生活就很难自由自在,那么,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就要学会什么呢?古人说的:「吃亏就是福。」因此,要想过得自由自在,我们第二点就是要学习“吃亏做人讨个便宜”。我们现在的人什么都能够吃,唯有不肯吃亏,如果一个人肯吃亏,别人会很乐意亲近你,如若你老是想占人家便宜,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会远离你,我们从这里人生的点点滴滴中间就要充分认识,要乐于学习吃亏的智慧。其实学习吃亏里面有一个微妙的人际关系处理,就是人我互调对方的位置,每当我们遇到烦恼,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我们的心就特别特别的烦恼,甚至是看什么都不顺眼;当你觉得这个人跟你不合意的时候,你看他怎样也不顺眼,他的一句好话别人都能够接受,偏偏就在你的耳朵里觉得难以接受了,永远不顺心不如意,那我们就调换对方的本位,对换一下想一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么样呢?这就很好去处理这种人事关系,也许自己的心在很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可以尽快脱离,永远保持这种亲切友善的心态去接触一切有缘的人,人我互调这一点其实是很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艺术。
我们安住于道场修法,周边都有神明,你旁边也有你的冤亲债主,所以心要安于道,就让你前后左右的那些冤亲债主也能跟你一样,被你的正能量身心所感染吸引,都能安住于此,他的心能够静下来就不干扰你了,他不干扰你就平静平安了,因此,阿弥陀佛无上医王就是由此而来,只要我们的心很纯净,念一句佛心灵相应,周边法界一切野魂孤鬼,乃至冤亲债主,乃至堕胎婴灵,乃至法界其他一切,他们都能得道,是什么道?让他们安静下来好好的念佛就是道。如果你的心本身就不净,那么,你周遭的这些东西迟早都会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随你带来种种业报现前。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业果法则”,业果法则和我今日所讲的“吸引力法则”同出一辙,只是表述的方法不一。比如说我们要晋升主任,我们就要心中构想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要具足这些东西,我一定要具足那些善人善事在一起,当你的心十分坚定的时候,很不自觉很自然这些东西就相聚在你身边,这颗心一定要很坚定,一定要一成不变,心定下来就有心的力量,简单来说就叫“心力”,日而久之,你便可以找到人生最好的对制方法,得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作为一个佛教徒要懂得修心的妙用,修心的妙理在哪里?就是要善缘善用,启动自己吸引力的法则,这个吸引力的法则就是增强自己的善缘善力,壮大自己的心力,因此感召殊胜的因缘来成就我们当下的一切人事,这是创造自己佛化人生和快乐人生的一种妙用方法。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权巧,门门方便,旨在用心办道。当下的心要了了分明,这是用心启动自己的吸引力。积极去积累善缘善力,成就当下美好的因缘。
能够享有又何必拥有?不去执着而去充分发挥享有的过程的一切,学习吃亏的智慧就能讨个平宜,不是傻乎乎的那样给人家去欺负,是转心转智的妙用。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就可以面对无常的人生,并且创造美好的人生了。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宝林禅寺)
- 上一篇:二0一二年九月十八日观音佛七解七
- 下一篇:盂兰盆法会前夕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