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佛教之旅
出行匆匆
宝岛台湾的风光和佛教,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佛教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僧青年。两年前,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老师的推荐下,得到法鼓山圣严长老之邀,拟赴台进行佛教教育文化交流,但因因缘不具足而未能成行。这次随中佛协赴台参加2005年台北林口体育馆国际供佛斋僧大会,由中华国际供佛斋僧功德会理事长净耀长老邀请,团队一行22人。可是距出访时间仅剩几天的时候,中佛协来电话告知,台湾之行因入台证问题而取消。说实在话,台湾之行是我多年前的夙愿。
世事往往难以预料。8月18日下午,接到五祖寺见忍大和尚的电话,说明天要赶到北京广济寺随中佛协组团去台湾。消息突然,匆匆准备之后,19日我与见忍法师乘坐8:00的飞机从武汉天河机场赶往北京。这一天是农历7月15日,即佛陀欢喜日。广济寺的香客居士云集,十分热闹,平时安静的寺院一下子变得拥挤狭小了。
台湾,一道海峡与祖国大陆相隔相望,但它隔不断两岸民众的思念和交往。近年来,内地的佛教界和台湾的佛教界,在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佛指舍利成功赴台巡展和两岸四地在厦门南普陀寺举行降伏“非典”祈福法会、在三亚举行的佛教圆桌会议等活动,为促进两岸民间的交往,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出席僧会
乘机于20日凌晨3:00抵达台北桃园中正机场,宿长庚饭店。6:40早餐,7:00整在台湾居士的引导下,赶往林口体育馆。这时的体育馆诸上善人云集,居士们列队欢迎,工作人员十分忙碌。我们一行在长长的签名长布上,分别写上名字,随即来到一个临时休息的地方。出来之时,看到了正在下车的真华长老。
僧会11:00准时开始。大家列队,工作人员高举伞盖,队列排成一字长龙。参会总人数约3万人,其中僧众有5千多人。这么多人夹道欢迎,十分壮观。十几个喇嘛在宽广的舞台上吹着长长的号角,我们依次坐下,主持人介绍来自20多个国家的法师齐集这个斋僧大会。
净良长老、觉光长老、宏印长老,大会主席净耀长老,还有长老尼分别致辞开示,重庆双桂堂身振大和尚代表中佛协代表团团长讲话。这里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是他们法师讲话都不拿讲稿,这是台湾特色吧!宏印法师赞叹大陆佛教大多数是十方丛林而不是子孙丛林,将来佛教的希望在内地,而不是台湾。夜宿福华大酒店。
参拜寺院
22日前往新竹市福严精舍并参观了福严佛学院。这里地处闹市区的边缘,山不高却植被茂密,寺庙不大却不失庄严清雅。这里就是近、现代佛教一代导师印顺长老的道场,我们一行在印顺导师的铜像座前,至诚顶礼膜拜,缅怀大师高尚的品质,超脱的人生境界。随后我们前往灵塔前参拜长老的舍利。夜宿日月潭。
23日乘车来到慈光寺。这里地处古坑,盛产咖啡,因此名传海外。慈光寺在众山环抱之中,依山傍水。据宏印法师介绍,慈光寺是在台湾大地震后新建起来的。因此寺庙在建设风格,室内环境装饰方面独具匠心。亦可见主人特别注重人与环境、生活与自然的高雅格调。我们行走其间,对于所见所感,为之赞叹不已,同时也为之感动!
下午我们一行前往台南正觉寺,这是一座现代仿古式佛教寺庙。中间大雄宝殿有四层楼之高,乘电梯可上顶层,地下室是一个大型停车库,寺里住持是位女众。外观上看十分壮观,给人的印象是富丽堂皇。
拜会长老
23日下午,在中台禅寺拜会惟觉长老。老法师十分慈悲,与我们一行分别留影照像。因为他老人家身体不大好,他的弟子陪同我们参观了这座气势宏伟的中台山。说是寺院,其实是一座具有台湾标志性的建筑,是2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它集各种佛殿、禅堂、大型图书馆等为一体,是现代化丛林之典范。说他是寺院,毋宁说是一座佛教大城堡,内有常住人员达1000之众。无论是从他的艺术性、建筑风格,各种造像工艺等都是堪称一绝,无与伦比。你怎么看都是艺术精品,无论你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如不前往实地一睹这座佛教城堡的风采,将是来台参访的一大憾事。从中台山出来,有依依不舍之感。晚上在福华广场素食中心进餐。正巧这天是清远法师的生日,无疑清远法师是当晚的寿星,在一场生日快乐的祝福歌声中,愉快地度过了美好的时光。随后乘着夜色,净耀长老又带着大家乘兴拜会真华长老,在大陆我见过他写的《参学琐谈》一书。老法师喜爱武术,他将自创的一套健身操《十方拳》的光碟赠送我们。
24日下午参观新竹市证严法师新建的慈济医院。因为台风原因,临时改变了行程,不能前往花莲慈济医院总部。据说慈济人在台湾民众心中有相当高的位置,民众特别地肯定慈济人为台湾和世界各地所做的慈善工作。可以说,全球哪里有灾难,哪里就会出现慈济人的身影。在大陆仅有3个省没有慈济的联络处,可见慈济人救苦救难的菩萨精神。
晚上在台北三好来温泉会馆与海涛法师共进晚餐,如果用“年轻有为”这四个字来形容海涛法师实不为过,他现任生命电视台台长,利用传媒网络弘法,是他的一大显著特点。据我所知在大陆,他的弘法光碟与另一位慧律法师已经不相上下。他说:“现代人最缺什么,那就是宗教信仰,现代人最需要什么,那就是佛法。”目前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特别缺乏青年法师。当今社会对于僧才的需求,已成今后佛教发展重要的新问题、新动态。
25日拜会台湾佛教会净良长老。在欢迎会上净良长老深情地讲:“世界佛教看中国,中国佛教看福建。”他有一次对圣辉大和尚说,中国佛教看台湾。我们大家都开心地大笑起来。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只要两岸四地佛教界携手联合,中国佛教在世界上的崛起复兴乃时势之必然!真正的希望在中国佛教徒的共同联手。
星云长老
台湾佛教界的重量级长老很多。如印顺导师、净良、惟觉、圣严、证严长老等。不过,作为我个人前来台湾的一个重要想法,就是能来佛光山一睹星云长老的风采,我以为我的这个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次有幸能有机会亲临佛光山,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1989年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读书时,星云长老亲率一个庞大的佛教代表团,回到阔别了40多年的南京和他的母校。我当时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现在我又来到他亲手开辟、创建的佛光山道场,一种企盼已久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我们代表团一行到达高雄市大树乡佛光山已是夜晚。新任住持心培法师在麻竹园设欢迎晚宴。夜幕下的佛光山,星星点点显得庄严神秘,在夜色的笼罩下,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与遐思。夜宿云居楼。24日早餐后,在觉慎、慧眼、永会法师的陪同下,参观如来殿、佛陀舍利、大会堂、禅堂、宗史馆、大佛城、研究院、丛林学院、净土石窟等。上午10:00点星云长老在法堂客厅接见我们代表团一行。如果用城堡来形容中台山,那么佛光山就是一座佛教大学城,给我留下的印象有如武汉大学一样大的规模。
大陆寺院有规模的如厦门南普陀寺、浙江的普陀山,应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大丛林。可是当我们参观过佛光山之后,尤为他浓郁的文化氛围,恢宏的建筑群,以及他的人文景观集一身而惊叹。佛光山的大礼堂一次可容纳2千多人,我们参观了3个,听说还有2个这样的大礼堂,堂内干净无尘。偌大的现代化禅堂,上写“法界禅门”。堂内墙上有星云长老题写的“万古时空,一朝风月”。学院研究所以及佛光山创办的书刊读物有十几种。青年僧才储备充裕,管理井然有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仿佛是印度那难陀大学的再现。我想当时的那难陀大学亦不过如此!
星云长老见到我们一行都是僧青年,亦显得十分兴奋。他动情地讲:当时来台对太虚、慈航法师十分崇拜。他毫不讳言,太虚大师是他的偶像。如果说,太虚大师当时叫我为佛教作些什么的话,我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是一位79岁高龄的佛门长老亲口讲出来的。星云长老用他在佛门将近半个世纪的行动来躬行实践人间佛教,沿着太虚大师当年走过的人间之路,行走在人世间的道路上,凭籍着他的大智大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可以说真乃行愿无尽的大菩萨行。走出台湾,走向世界,走到了每一个有缘之人的心中。
感动之旅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总结这次台湾之行,净耀法师行程中的安排,给我们提供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分别参访台湾佛教具有代表性寺院的札舍的方便。使我们看后、听后,能与所在寺院直接交流。在互访的过程当中,真正感受到两岸佛教血缘法缘极深极厚。这种感受只有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能有。我认为,能够持久地维系两岸民众亲情的最大因素,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佛教、道教文化。台湾虽然很小,但是勤劳、善良的台湾同胞,用他们的行动和智慧,创造出了台湾佛教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这让我们感到欣慰和兴奋。在台湾的佛教法师和信众当中,你总能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我很感恩”。开始我们并不习惯这样讲,但在不知不觉的几天行程当中,我们也在说“我很感恩。”感谢台湾佛教界的热情之恩,因为大家是一家人,彼此往往都沉浸在感恩之中。我认为,这次台湾佛教之行,在我们互相真诚的交流中增进了友情、友谊,对于许多事情都十分的感念。台湾之行虽然很短暂,可是对于台湾佛教的发展,有了直接的认识和感受。我只想说,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只属于中国。
2005年8月28日于东方山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正慈法师:林下相逢,只谈因果;山中作伴,莫负烟霞的解读
- 本源法师:佛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入世的
- 太虚大师:学佛者第一步需要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
- 界文法师:佛教的慈悲观怎么理解?
- 正慈法师:大足石刻,将佛法的真谛讲述给一代又一代人
- 妙江法师:“科学”、“贸易”、“单位”这些名词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师:佛教“牧牛”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修心
- 大安法师:佛教经典与道教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 印光大师:佛教以孝为根本在大乘经中多有阐发显明
- 宏海法师: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净界法师: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 觉真法师:佛教因果论的社会功能和伦理价值
- 界文法师: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禅的?
- 宏海法师:佛教为什么不杀生?戒杀是首善
- 印光大师: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觉真法师:佛教的平等思想,是科学而又伟大的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