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余行--胜劣比较

\

一、念佛是本愿行,余行非本愿行。

  弥陀本愿者,即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此愿唯说念佛,不论余行。故知:念佛一行,顺佛本愿。善导大师判念佛为正定业,云:「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法然上人云:「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二、念佛往生决定,余行往生不定。

  弥陀酬因报土,高妙殊胜,非以余行为往生因,唯以念佛为往生因。其「念佛往生愿」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云:「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又云:「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法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故知:专修念佛,顺佛本愿故,决定往生;杂修余行,不顺本愿故,往生不定。

三、念佛偏蒙赞叹,余行不蒙赞叹。

  《观经》下品上生者,临终化佛菩萨来迎之时,不赞闻经之事,唯赞念佛一行,云:「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又《观经》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善导大师以「五嘉誉」赞叹念佛之人,云:「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四、念佛蒙光摄,余行不蒙光摄。

  弥陀光明无量,唯摄念佛一行。《观经》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观经疏》云:「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观念法门》云:「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般舟赞》云;「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五、念佛灭罪多,余行灭罪少。

  任修何行,都能灭罪。然念佛一行灭罪多,余行灭罪少。《观经》〈下品上生〉章云:闻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但除千劫极重恶业;念佛一声,则灭五十亿劫生死之罪。《观经疏》释云:「闻经十二部,但除罪千劫,称佛一声,即除罪五百万劫。」

六、念佛是无上功德,余行是有上功德。

  众行虽多,唯念佛一行,胜易超绝,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所谓「念佛成佛是真宗」也。《大经》云:「闻其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七、念佛诸佛证诚,余行诸佛不证诚。

  《弥陀经》中,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特为证诚此法。余行则无如是诸佛之证诚也。《观念法门》云:「六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如上六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

  又《往生礼赞云》:「十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八、念佛诸佛护念,余行诸佛不护念。

  六方诸佛出广长舌赞云:「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观念法门》释云:「如《弥陀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尽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

九、念佛为释迦付嘱,余行不为咐嘱。

  《观经》因韦提希夫人之请,初开定散二门,后特为下三品之极重恶人,别说念佛一行。于流通文中,不咐嘱余行,唯咐嘱念佛一行:「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十、念佛为佛所特留,余行不为佛所留。

  《大经》云:「我以慈悲哀悯,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留此经者,特留念佛也。

  观如是众因,知念佛一行,超胜一切诸行,是多善根,非少福德。如《弥陀疏钞》所赞,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名号万德,乃弥陀正觉果体,超异一切因中之行。众行虽广,无一能比念佛。如同千江万河,不能同大海比也。故善导大师云: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