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饲虎的故事、壁画
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敦煌壁画)
摩诃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白话)
在很久以前,有一国家名宝典国,国王大车。大车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儿摩诃波罗,二儿摩诃提婆,三儿摩诃萨埵。
一天,大车国王相约波罗、提婆和萨埵外出游赏山谷,郊游狩猎。中午过后,三位王子辞别国王,骑马信步游往林中深处。
当他们来到一处陡峭的悬崖边时,崖下山谷中一派惨相映入三人眼中:有七只出生只有七日的小虎,围绕着一只母虎,嗷嗷待哺。而母虎由于生产小虎和饥饿的折磨,已经筋疲力尽,奄奄一息,无力喂养小虎。面对这八只即将饿死的老虎母子,三位王子都表示同情,都又无能为力。
大王子摩诃波罗望着八只老虎伤心地说:“你们看这母虎产子不过七日,七子围绕不能出外求食,要想求生眼看着就只能吃掉自己亲生的孩子了。”
二王子摩诃提婆深深地叹息道:“这情景实在太残忍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来摆脱他们的厄运呢?死亡正向他们逼近,他们要么自相残杀,要么就只能同归于尽了。”
三位王子已无心观赏这美丽山谷中的鸟语花香、成荫绿树和涓涓细流,默默无语地向回走去。
“这老虎吃什么能够活命?”忽然,三王子萨埵停下脚步,询问两位哥哥。
大哥、二哥不约而同地答道:“他只吃新鲜的热血肉,但是我们现在替他寻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就要饿死,谁又能为他们不惜生命呢?”
波罗和提婆二位兄长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三王子萨埵的心中。他想,八只老虎的生命即将完结,我能用什么办法拯救他们的生命,使他们同样享有上天赐给他们的快乐呢?萨埵似乎看到老虎们正在作最后的痛苦挣扎。随即他又想,我应该像大海里的船,去拯救落水的遇难者。此时的萨埵心里发誓,要舍身救虎,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去解救濒危苦难中的生灵。
萨埵怕两位哥哥阻拦他,就说:“噢,你们先走吧,我还有点事忘了办,随后就赶上你们。”
随后,萨埵急匆匆回到老虎身边,脱去衣服,躺于母虎的嘴边,让母虎食用自己。可母虎已近死亡的边缘,连吃萨埵的力气都没有了。
萨埵救虎心切,转身爬上悬崖,攀折一根干竹刺,刺破自己的身体,让热血奔流,再纵身跳下悬崖到母虎身边。母虎闻到了血腥味,睁开眼睛,慢慢地舔食着萨埵的热血。
此时,萨埵舍身救虎的行为,勇敢的牺牲精神把天地都感动了:“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睺障;天雨众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坠遍满林中。”
饿虎舔食了萨埵的热血后,逐渐恢复了体力,便把他的整个身子吃了下去,只剩下骨头毛发一堆。
在回家途中,波罗、提婆久等不见弟弟萨埵赶来,便赶紧返回来寻找。寻至山谷崖边还不见弟弟踪影。回首时,只见母虎精神焕发正在哺食小虎,身旁一堆刚刚被食的血肉残骸和白骨毛发。他们已知,是弟弟萨埵舍身饲虎,顿时嚎啕大哭晕死过去。
与此同时,王后忽得一梦,梦见自己两乳被割,牙齿全部落地;她的三只心爱的鸽子中,最小的一只忽然被老鹰叼去。随即顿觉两乳流出。王后惊醒,自觉此梦是不吉之兆,就对国王说:
“刚才恶梦缠身,老鹰追叼鸽子,鸽子意是儿孙,小鸽子被夺去,就是说我们的小儿子萨埵出事了!”。
话毕即有侍女告曰:“王子多时不见,宫中派人四处寻找,至今没有找到。”
王后痛哭不已地对国王说:“看来我们最小的爱子失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随即就见苏醒后的波罗、提婆两位王子急匆匆痛哭着奔向父母。他们向国王、王后叙述弟弟萨埵舍身饲虎的过程,话到一半,痛失爱子的国王、王后就昏死了过去。
在众人救助下渐渐苏醒的国王、王后,在波罗、提婆和众大臣的陪同下来到了山谷崖边。哪里还有爱子的踪迹,只看到萨埵小儿遗骨随处交横,血迹遍地、毛发一堆。触景生情,国王和王后再次昏死过去。
众人喷水掐穴,忙乱半天。国王、王后醒来后与婆罗、提婆抱头痛哭,悲伤不已。
后来,国王、王后做了七宝盒,厚葬萨埵,并在萨埵饲虎之地细心安埋,以示怀念。
其实,舍身饲虎的摩诃萨青王子,死后投身到兜率天上。当时,他还有些怀疑,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功德,竟然能投生到优美的天界。他对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于是运用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和人间等五个世界,才发现自己前生施舍的残骸散落在一座山林里,而父母、兄弟正围靠在尸首旁边,痛不欲生。摩诃萨青王子心想:“不能让他们这样下去,我要下去劝导他们。”
摩诃萨青王子即刻离开天界,立在空中,向父母亲百般规劝和训谕。国王和妃子听到空中的声音,仰天央求:“刚才规劝我的,是哪位神明呀?”
“我是摩诃萨青,不久前施身给了饿虎。由于这种功德,现在才能投生在兜率天上。父王啊!有生就有死,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为非作歹的人,都会下地狱,凡有善行的人,都会出生天界。你为什么还沉陷于忧愁与烦恼之中,而不能够觉悟呢?为何空自悲叹,不去修持各种善事呢?”
国王和妃子当下仍无法明白王子讲的道理,继续问:“因为你心怀慈悲,怜悯万物,即使将自身施与饿虎,也毫无懊悔。
可我们身为你父母,一想到你惨死的情状,就为之心痛。这种苦恼与哀叹,不是用语言所能说明的。纵使你持守大悲之愿,可为什么要让我们这样苦恼呢?”
王子看到双亲的愚痴,十分同情,又竭力解释为善的功德和伟大,以打破父母的迷执。经过王子的一番说法与教化,国王夫妇才逐渐醒悟了。
国王吩咐家臣赶造七宝塔,把王子的尸首厚葬。摩诃萨青王子看到父母从悲伤的低谷中走了出来,才安心地返回兜率天宫。
舍身饲虎的故事(原文)
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有一国王,名曰大车。王有三子︰摩诃波罗、摩诃提婆、摩诃萨埵。是时大王纵赏山谷,三子皆从。至大竹林于中憩息。次复前行见有一虎,产生七子已经七日,第一王子作如是言︰七子围绕,无暇寻食。饥渴所逼,必啖其子。第二王子闻是说已︰哀哉此虎,将死不久。我有何能,而济彼命。第三王子作是思念︰我今此身,于百千生虚弃败坏,曾无少益,云何今日而不能舍。时诸王子作是议已,徘徊久之,俱舍而去。萨埵王子便作是念︰当使我身,成大善业。于生死海,作大舟航;若舍此者,则弃无量痈疽恶疾,百千怖畏。是身唯有便利不净,筋骨连持,甚可厌患。是故我今应当弃舍,以求无上究竟涅槃,永离忧悲无常苦恼,百福庄严,成一切智,施诸众生无量法乐。
是时王子兴大勇猛,以悲愿力增益其心。虑彼二兄共为留难,请先还宫,我当后至。尔时王子摩诃萨埵,遽入竹林,至其虎所,脱去衣服,置竹枝上,于彼虎前,委身而卧。菩萨慈忍,虎无能为。即上高山,投身于地。虎今羸弱,不能食我,即以干竹,刺颈出血。于时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侯障。天雨众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墬,遍满林中。虚空诸天,咸共称赞。是时饿虎即舐颈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时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稣。悲泣懊恼,渐舍而去。
时王夫人寝高楼上,忽于梦中,见不祥事,两乳被割,牙齿堕落,得三鸽鶵,一为鹰夺,夫人遂觉两乳流出。时有侍女闻外人言︰求觅王子,今犹未得。即入宫中,白夫人知。闻已忧恼悲泪盈目。即至王所白言︰大王!失我最小所爱之子。王闻是已,悲哽而言︰苦哉!今日失我爱子,慰喻夫人汝勿忧戚。吾今集诸大臣人民,即共出城分散寻觅。
未久之顷,有一大臣,前白王言︰闻王子在。其最小者,今犹未见。次第二臣来至王所,懊恼啼泣,即以王子舍身之事,具白王知。王及夫人悲不自胜,共至菩萨舍身之地。见其遗骨随处交横,闷绝投地,都无所知。以水遍洒,而得惺悟。是时夫人头发蓬乱,宛转于地,如鱼处陆,若牛失犊,及王二子悲哀号哭,共收菩萨遗身舍利,为作供养置宝塔中。
- 上一篇:辱骂僧众的比丘受果报而失去双手
- 下一篇:杀生求财是不正当的求福之道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