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经故事 >

四谛说法的风骨,亦是佛教的风骨

\

  在五个比丘面前,佛陀开始说法,讲解人生应行的方向─八正道,佛陀称之为「中道」。

  「比丘们呀!有两个极端作为,出家人千万不可接近!一个就是偏重快乐之路,留念于种种欲望,这是凡夫的作为,而非圣者之道,不仅不智,而且无益。另一个就是偏于禁欲的作为,自陷苦行,徒然使自己受苦,并无益处,亦非圣者之业。我抛弃了这两个极端,悟到了中道。这就是开心眼、生智慧觉悟到的自在正道呀!」。

  佛陀举八个正道,以此为实践中道的纲目,它们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次之,佛陀以分四个阶段来说明所以采取这种实践的原由。这就是所谓「四谛说法」,为最初说法的中心内容。谛在佛教术语上,就是真理,或者是真实之意。其第一阶段就是提示人生的真实相,称为「苦谛」。

  「比丘们呀!这就是苦的圣谛。亦即生就是苦,老就是苦,病就是苦,死就是苦,遇见可恨者就是苦,别离所爱者就是苦,求而不得就是苦。总言之,这个人生就是苦聚。」。

  接着佛陀探问其发生的原因,亦即所以生出这些苦的人生条件。这就是第二阶段,被称为「集谛」,也就是对苦的原因之把握,其内容就是「因为有渴爱,才有苦的人生」。

  然后,第三阶段就是解决的方法,他干净利落地说「没有渴爱,就没有苦的人生」,此即为「灭谛」。

  而第四阶段就是实现这个方法的实践纲目,也就是之前说过的八个正道,称之为「道谛」。

  这便是四谛说法的风骨。仅仅记取四谛法,或有枯燥无味之感,但是佛教的风骨就在于此。五个比丘和佛陀一起,日以继夜反复推敲,终于领略了这个说法。至此,佛教就脚踏实地,成立于这个世上了。

经典出处:

  ◎律藏·大品·一·六

  ◎四分律·三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