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六如龟
藏六如龟
过去佛住世时,有一比丘发心远离尘嚣,来到邻近河边的僻静森林,独自一人于树下静坐,心中满怀希求能在道业有所成就。不过这位比丘,身虽处于僻静的林中,过着寂静的生活,外表看似无求,但心中的欲望总是蠢蠢欲动,当今日食用到好蔬果,饮用到甜美的泉水,景色怡人,身心就舒服畅快,若遇到气候不佳、或饮食粗糙,便心生烦恼,甚至怨天尤人,心念随着色、声、香、味、触等外境起伏不定,时而欢喜、时而忧愁,心中始终无法安定。如此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匆匆十二年的岁月过去了,这位比丘依然没有得道,于是心生烦恼,想着:我如此的用功,为何还是凡夫一个?
佛陀知道这位比丘得度的因缘即将到来,就化作一位沙门,来到比丘所居住的森林,与比丘一起精进用功。一日,当夜幕低垂,明月高挂之际,两位比丘共同看见一只乌龟从河中慢慢的爬上岸边,而远处正来了一只饥饿的狐狸急于寻找食物,狐狸看见乌龟,张口就咬;乌龟为了保命,急急忙忙将头、尾、四肢往壳内收。狐狸以前爪拨弄龟壳,发现莫可奈何,就渐渐远去,当狐狸离开之后,好不容易保全性命的乌龟也缓缓将头尾、四肢向外伸展,最后又爬回河中。
两人皆看到这一幕,比丘告诉佛陀化现成的沙门,乌龟有保护生命的龟壳,所以狐狸无法伤害它。化沙门回答说:世间的人,还比不上这只乌龟呢!乌龟遇到危难,知道收头尾、四肢。而世间人完全不知无常杀鬼时时窥视,要想夺取自己的生命,反而恣情放纵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追逐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造做种种恶业,使得烦恼魔、死魔、病魔有机可趁,就这样随着业力的牵引,在六道的轮转中,无有止尽受百千万种的苦难。这一切都是由于心念无法作主,才会感招生死流转的苦果。
化沙门接着以一首偈劝告比丘:「藏六如龟,守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比丘听闻此偈语心开意解,断除对世间色、声、香、味、触的种种贪求,专注一心修行,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
原公案出自《法句譬喻经》
省思
修行要从六根门入,把这念心不断地向内收。
平常六根向外攀缘、分别造作,而今反闻闻自性,反过头来观察这能见能闻的到底是谁?每日当中,这念觉性都在起作用;耳闻声、眼见色、鼻嗅香、舌辨味、身的触受、意的思虑;这一举一动,乃至扬眉瞬目,都是「觉性」的殊胜妙用。
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凡夫众生也都在起觉性之「用」,可是背觉合尘,坚执五蕴为实有,起贪瞋痴、造杀盗淫;凡圣之差仅在于此,若能提起觉性,紧守六根门头,时刻反省,不攀缘、不执着、不起贪、瞋、痴的烦恼,自性本具的慈悲、智慧,必然光耀十方。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为老公念心经,菩萨真的加持为其开智慧了
- 学会心平气和
- 夫妻姻缘天注定,能改变吗?
-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 梅兰芳父亲倾囊布施 终获善报
- 当代最受欢迎的佛学大师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却很幸福
- 人生随时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驮密多的故事与传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悭与舍,堕落转生为牛的弟弟与成就阿罗汉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观」离「瞋念」
- 一串佛珠 无限祝福
- 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简和尚的故事
- 菩萨的化身
- 算命与改运的故事
- 一个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 鹦鹉婆罗门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伤害
-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济公和尚重建净慈寺的神话传说
- 缺点的功德
- 菩萨与鸟窝
- 伪善世界不可信
- 恶妇害婆终害己
- 同样供养跛脚修行人,善人得金银,恶人得毒蛇
- 文殊菩萨仗剑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忏》的神奇来历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译文、寓意
- 鸽王自救,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点
- 道信大师倒插柏的传说
- 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断,只会犯下可笑的错误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