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三十载,布施六十亿
行商三十载,布施六十亿
持戒行商30载,布施散财60亿。头顶“玻璃大王”、“慈善大王”两个光环的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中国首善曹德旺把人生当作一场修行,始终追求人格的完美,“人生借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步骤,最后达到般若(智慧),完成人生的轮回。”
11月17日,由曹德旺捐建的福清市高山镇崇思寺将举行建成仪式,曹德旺希望崇思寺能为当地造福。在曹德旺看来,生活中的一切皆是佛理:做善事是布施;规范经营企业是持戒;忽略掉社会上一些因不理解他的言行而出现的负面声音甚至诽谤是忍辱;不断摸索使事业进步的方法是精进;追求人格完美以达般若波罗。
布施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在曹德旺看来,财施仅是小善。
曹德旺的第一次捐赠是在1983年。当时他刚刚承包高山玻璃厂,还没赚到钱时,就应其小学老师的请求拿出2000块钱为母校添制了新课桌。从那次开始,他的善举就没有间断过,至今,曹德旺的捐赠已经累计超过60亿元。在中国慈善排行榜上,曹德旺在2010、2011两个年度身居榜首,并蝉联“中国首善”称号。
“捐款,我是出于一种共享的心态”。对于其每一次慷慨解囊或解危救急,曹德旺往往表现出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淡然,他很少主动去渲染他的义举给获助对象带来的改变。曹德旺认为慈善是财富第三次分配、调节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工具,“我希望带个头,引起企业家重视慈善事业,因为中国的事情应该由自己人来完成。”
然而,曹德旺又绝不是一个不计成本滥施善心的“老好人”。他特别注重调研,所参与的大部分慈善捐助工程,都亲自安排工程施工队,并时时现场监督工程项目的进展,以便将每一分钱落到实处,让他的捐助款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效果。
在捐助西南五省抗旱项目上,他要求实施方中国扶贫基金会半年内必须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差错率不得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3%。这份被媒体誉为“史上最苛刻的捐款”的捐赠合同,给曹德旺打上了“既慷慨,又抠门”的慈善家标签。
最终,中国扶贫基金会顺利地完成了项目实施,树立了基金会的品牌,同时也为中国公益慈善界提供了一个超脱固定思维模式,求新求变,提高运转效率的经典案例。
“对有能量的人抠门,也是一种英雄本色”。曹德旺对扶贫基金会的“苛刻”不仅是为了让慈善更有效,同时,也是借此推动公益组织更加专业化。“关于基金会的管理费,我现在认为最重要的是花钱要透明,在这个前提下,合理就行,不管是3%还是10%,能经得起检验就好!”曹德旺认为,在公益慈善领域引入市场手段,让管理费比例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达到动态平衡。
对曹德旺而言,捐款再多也是小善,为正才是大善,福耀玻璃养活着1万5千人,上下游产业链加起来十几万人,即是“大善”。
正因如此,他捐出自己家族所持福耀集团3亿股股票(当时股价约合人民币35.49亿元),捐资成立河仁基金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变革,藉此探索现代慈善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曹德旺说:“股捐是非常好的方式,既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又能为慈善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这是政府应该支持和鼓励的。成立河仁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发展和创新慈善制度,定位就是要做民间的慈善智库。”
“市场经济就是条约经济,条约就是要讲求公正与公开。信息公开,是公正和建立信任的基本前提”,言及30多年的从商感悟,曹德旺最看重的是规范经营。
从1983年承包玻璃厂,到现在年销售近90亿元的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产品提供商,曹德旺始终把规范经营和企业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
尽管曹德旺之兄曹德淦曾出任福建省副省长,但是他很不习惯和政府打交道,他自称企业界的朋友不是很多,喜欢一个人打高尔夫,他也从不给官员送礼。曹德旺说,他从不做灰色地带生意,不捞快收入,一门心思做好汽车玻璃产业,替国家分忧,照章纳税。为了专门琢磨经营上的事儿,很多年里,他都拒绝出任董事长,只任总经理,董事长的位置则给了一位熟悉怎么与官场打交道的搭档。
在曹德旺身上,至今仍保留着一股商界人士身上罕见的率真之气。本色的个性,容易令人遵循内心真实的考虑,洞悉问题的真正根源,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让曹德旺炼就了讲求实际的习惯,很多复杂的问题因而变得简单。
曹德旺坦言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父母,是父母让他养成了善良、正直等基本品格,他把基金会取名“河仁”,也是为了纪念父亲。除此之外,他还非常敬佩著名华侨、慈善家陈嘉庚和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慈善理念曾给曹德旺很大的触动。
已迈过花甲之年的曹德旺,并没有停止用佛理指导他现实的人生。在他的办公室和豪宅的入口处,还各自陈列着一部特制的《金刚经》——长1米2,宽78公分,厚达12公分。
曹德旺相信,这么多年来,他的修功德行为,与他做企业的成功,冥冥中有一种关联。“功德做得越大,我感觉自己的企业也越成功。并不是真的有‘菩萨’在保佑你,而是佛教能够净化你的心灵,当你一心修行功德时,内心变得宁静、简单,怀有感恩的心态,这种心态会转移到生意的方方面面,变为做生意时的一种内心状态。”
曹德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于佛学,他始终保持着独立理解、独立领悟、独自修行的方式。他斥巨资兴建寺庙,却很少烧香许愿,“有时候我进寺院,出于对佛祖的敬重,也会烧香。但是我从来不求什么,我知道求也白求,根本不灵,一切都在你自己心中。你为什么去祈福烧香?因为你嫌自己不够富。你为什么嫌自己不够富?因为你有贪念。烧香烧不出佛理,烧不出平常心。”
曹德旺的财富观是,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财富好像流水,留是留不住的,不必留给子女太多钱,应该留给他们智慧和修养。“你有能力就会有钱,没有能力,给你钱也会花光。”
曹德旺说他从不怕谁对他有非议,“我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我所做的事情,在中国企业家中凤毛麟角。我30几年创业,没有给任何一个官员送月饼,但每年我都会给员工送两盒月饼。如果想通过捐款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我可以花钱把CCTV的广告都包下来,但是捐款几十个亿,是赚不回来(影响)的。”
如今从福耀管理一线退下后的曹德旺,不必再时时刻刻操心公司的事务,其位于福州市郊占地6000平米的豪宅,完全依据曹德旺个人的建筑审美风格而建。但是曹德旺并不是一个享受安逸生活的人,“在这里(豪宅)我感觉不太自在,佛祖是在露天的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的。我住这么好的房子干嘛?”
1991年,曹德旺看了一本弘一法师的自传,深受感染,想要出家。“早也一餐饭,晚也一餐饭,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么辛苦为什么?我认为不值得,想不通”,后来,他明白修佛就是修自己,佛理就是哲学,一心向佛,也不一定必须皈依。宗教是哲学,不是迷信,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中国的商帮文化,就是秉承佛家来的。儒家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曹德旺穷过,然后借助智慧和机会享受到了财富能给予他的一切物质上的奖励。但如今,住在豪宅里的曹德旺,设想的并不是将财富留给下一代,或是创造一个百年家族老店。进入花甲之年后,在“获得”和“放下”之间,他越来越向后者倾斜,这不仅能使自己的人生实现一个圆满的轮回,他也是在亲身为中国慈善界摸索着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持戒行商30载,布施散财60亿。头顶“玻璃大王”、“慈善大王”两个光环的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中国首善曹德旺把人生当作一场修行,始终追求人格的完美,“人生借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步骤,最后达到般若(智慧),完成人生的轮回。”
11月17日,由曹德旺捐建的福清市高山镇崇思寺将举行建成仪式,曹德旺希望崇思寺能为当地造福。在曹德旺看来,生活中的一切皆是佛理:做善事是布施;规范经营企业是持戒;忽略掉社会上一些因不理解他的言行而出现的负面声音甚至诽谤是忍辱;不断摸索使事业进步的方法是精进;追求人格完美以达般若波罗。
布施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在曹德旺看来,财施仅是小善。
曹德旺的第一次捐赠是在1983年。当时他刚刚承包高山玻璃厂,还没赚到钱时,就应其小学老师的请求拿出2000块钱为母校添制了新课桌。从那次开始,他的善举就没有间断过,至今,曹德旺的捐赠已经累计超过60亿元。在中国慈善排行榜上,曹德旺在2010、2011两个年度身居榜首,并蝉联“中国首善”称号。
“捐款,我是出于一种共享的心态”。对于其每一次慷慨解囊或解危救急,曹德旺往往表现出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淡然,他很少主动去渲染他的义举给获助对象带来的改变。曹德旺认为慈善是财富第三次分配、调节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工具,“我希望带个头,引起企业家重视慈善事业,因为中国的事情应该由自己人来完成。”
然而,曹德旺又绝不是一个不计成本滥施善心的“老好人”。他特别注重调研,所参与的大部分慈善捐助工程,都亲自安排工程施工队,并时时现场监督工程项目的进展,以便将每一分钱落到实处,让他的捐助款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效果。
在捐助西南五省抗旱项目上,他要求实施方中国扶贫基金会半年内必须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差错率不得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3%。这份被媒体誉为“史上最苛刻的捐款”的捐赠合同,给曹德旺打上了“既慷慨,又抠门”的慈善家标签。
最终,中国扶贫基金会顺利地完成了项目实施,树立了基金会的品牌,同时也为中国公益慈善界提供了一个超脱固定思维模式,求新求变,提高运转效率的经典案例。
“对有能量的人抠门,也是一种英雄本色”。曹德旺对扶贫基金会的“苛刻”不仅是为了让慈善更有效,同时,也是借此推动公益组织更加专业化。“关于基金会的管理费,我现在认为最重要的是花钱要透明,在这个前提下,合理就行,不管是3%还是10%,能经得起检验就好!”曹德旺认为,在公益慈善领域引入市场手段,让管理费比例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达到动态平衡。
对曹德旺而言,捐款再多也是小善,为正才是大善,福耀玻璃养活着1万5千人,上下游产业链加起来十几万人,即是“大善”。
正因如此,他捐出自己家族所持福耀集团3亿股股票(当时股价约合人民币35.49亿元),捐资成立河仁基金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变革,藉此探索现代慈善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曹德旺说:“股捐是非常好的方式,既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又能为慈善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这是政府应该支持和鼓励的。成立河仁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发展和创新慈善制度,定位就是要做民间的慈善智库。”
“市场经济就是条约经济,条约就是要讲求公正与公开。信息公开,是公正和建立信任的基本前提”,言及30多年的从商感悟,曹德旺最看重的是规范经营。
从1983年承包玻璃厂,到现在年销售近90亿元的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产品提供商,曹德旺始终把规范经营和企业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
尽管曹德旺之兄曹德淦曾出任福建省副省长,但是他很不习惯和政府打交道,他自称企业界的朋友不是很多,喜欢一个人打高尔夫,他也从不给官员送礼。曹德旺说,他从不做灰色地带生意,不捞快收入,一门心思做好汽车玻璃产业,替国家分忧,照章纳税。为了专门琢磨经营上的事儿,很多年里,他都拒绝出任董事长,只任总经理,董事长的位置则给了一位熟悉怎么与官场打交道的搭档。
在曹德旺身上,至今仍保留着一股商界人士身上罕见的率真之气。本色的个性,容易令人遵循内心真实的考虑,洞悉问题的真正根源,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让曹德旺炼就了讲求实际的习惯,很多复杂的问题因而变得简单。
曹德旺坦言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父母,是父母让他养成了善良、正直等基本品格,他把基金会取名“河仁”,也是为了纪念父亲。除此之外,他还非常敬佩著名华侨、慈善家陈嘉庚和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慈善理念曾给曹德旺很大的触动。
已迈过花甲之年的曹德旺,并没有停止用佛理指导他现实的人生。在他的办公室和豪宅的入口处,还各自陈列着一部特制的《金刚经》——长1米2,宽78公分,厚达12公分。
曹德旺相信,这么多年来,他的修功德行为,与他做企业的成功,冥冥中有一种关联。“功德做得越大,我感觉自己的企业也越成功。并不是真的有‘菩萨’在保佑你,而是佛教能够净化你的心灵,当你一心修行功德时,内心变得宁静、简单,怀有感恩的心态,这种心态会转移到生意的方方面面,变为做生意时的一种内心状态。”
曹德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于佛学,他始终保持着独立理解、独立领悟、独自修行的方式。他斥巨资兴建寺庙,却很少烧香许愿,“有时候我进寺院,出于对佛祖的敬重,也会烧香。但是我从来不求什么,我知道求也白求,根本不灵,一切都在你自己心中。你为什么去祈福烧香?因为你嫌自己不够富。你为什么嫌自己不够富?因为你有贪念。烧香烧不出佛理,烧不出平常心。”
曹德旺的财富观是,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财富好像流水,留是留不住的,不必留给子女太多钱,应该留给他们智慧和修养。“你有能力就会有钱,没有能力,给你钱也会花光。”
曹德旺说他从不怕谁对他有非议,“我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我所做的事情,在中国企业家中凤毛麟角。我30几年创业,没有给任何一个官员送月饼,但每年我都会给员工送两盒月饼。如果想通过捐款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我可以花钱把CCTV的广告都包下来,但是捐款几十个亿,是赚不回来(影响)的。”
如今从福耀管理一线退下后的曹德旺,不必再时时刻刻操心公司的事务,其位于福州市郊占地6000平米的豪宅,完全依据曹德旺个人的建筑审美风格而建。但是曹德旺并不是一个享受安逸生活的人,“在这里(豪宅)我感觉不太自在,佛祖是在露天的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的。我住这么好的房子干嘛?”
1991年,曹德旺看了一本弘一法师的自传,深受感染,想要出家。“早也一餐饭,晚也一餐饭,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么辛苦为什么?我认为不值得,想不通”,后来,他明白修佛就是修自己,佛理就是哲学,一心向佛,也不一定必须皈依。宗教是哲学,不是迷信,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中国的商帮文化,就是秉承佛家来的。儒家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曹德旺穷过,然后借助智慧和机会享受到了财富能给予他的一切物质上的奖励。但如今,住在豪宅里的曹德旺,设想的并不是将财富留给下一代,或是创造一个百年家族老店。进入花甲之年后,在“获得”和“放下”之间,他越来越向后者倾斜,这不仅能使自己的人生实现一个圆满的轮回,他也是在亲身为中国慈善界摸索着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 上一篇:50年的坚守成就了史努比
- 下一篇:陈坤:放生就像打坐一样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