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眉忍辱不是软弱怯懦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看见厅台上的观世音菩萨像,为了给自己多一点清静的时间,我就建议她画菩萨。
一本书被我读得差不多了,女儿还在安静地低头作画。这丫头极喜跳舞和画画,平时谈论理想时,她总自信满满地要当舞蹈家和画家。两者都是需要极大心力才可能有所成就的职业,她怎么可以鱼和熊掌兼而得之?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顺其自然地满足着孩子的喜好。女儿倒也用心,寻常眼里的风景都能入了她的画,依葫芦画瓢,涂鸦得倒也有几分意趣。这次却出乎我的意料,一会儿功夫了,她纸上的菩萨只画了一点点,擦了画,画了擦,橡皮沫儿因此弥满了一地。
女儿显然费了一番功夫。
“菩萨不好画吗?”我问。
“妈妈,菩萨的眼睛我画不好啊。”女儿搁下画笔,手托腮,求助似的看着观世音菩萨像。
“菩萨的眼睛多漂亮呀,来,看着我的眼睛,嗯,就这样。”我边说边作一种低眉慈悲的表情给女儿看。
“哈哈……”我东施效颦的举动惹来一阵大笑。
低眉难画,更难作
突然意识到现代人很多已经不会低眉了。
我认识的一家三口,新近发生的事情真是让人唏嘘。
夏日午睡之后,夫妻俩一个客厅里看电视,一个卧室里看书。七岁的儿子醒来因为争频道和爸爸闹了起来。
听到儿子的哭声,妈妈的书看不下去了,冲出房间对老公兴师问罪。两个人先是怒目相向,后又唇枪舌剑,很快升级为拳打脚踢。
冲动是魔鬼,不知道打在了哪里,几番回合之后,突然妻子尖叫着倒在地上动弹不得了。
待医院的救护车来,大家七手八脚把伤者送进医院,急乱中发现不见了丈夫……
七尺男儿,竟自跳了楼!据说是凶悍的妻弟扬言等把姐姐安妥好了,回头再收拾他……他因此害怕了?
如若当初,他们当中哪怕有一个人愿意低眉,事情还会是后来这个样子吗?
悲剧既成事实,任何的假设于当事人都已没有意义,充其量只能作前车之覆,给后人一点警醒和教训了。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意为人心是能善能恶的本体。既有善恶,方生爱恨。爱恨虽是冰火两重天,但大恨大爱都有其正面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大恨是大意志、大威德,是一种瞋恨的升华,能威慑邪魔伸张正义;大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一种无污染、无条件的爱。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谓:“薛道衡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何为低眉?’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低眉不只是一种表情,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生命的呈现。
老家四奶奶就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低眉菩萨。记忆里的老人家成天低眉顺眼的,很少说话。她不像别的女人闲时四处串门,偶尔走在街上,迎面遇见熟人了,实在躲不过,就冲人家一笑,再不多言语了。所以,在大家眼里,四奶奶是个很无趣的人。
因为没脾气,四爷总不拿她当人看。我们两家只一墙之隔,曾有段时间,天雨墙坏,留个大豁子,两家几乎成了一家,因此我对四奶奶的低眉忍辱印象很深。
记得一天晚上,四爷从外面喝酒回来,杂七杂八的恶言恶语豆沫子似的朝四奶奶乱飞。四奶奶一句话都不反驳,给四爷把茶水倒上,仍低头拾掇自己的豆子。有句话叫得寸进尺,四爷的牛脾气在四奶奶的隐忍下更加大发了。后来不知道为啥他就照着四奶奶的后背猛踢了一脚,直踢得四奶奶一头栽到地上多久都没站起来。
母亲怕四爷会继续找四奶奶的麻烦,就把她搀到我们家里了。晚上四奶奶回去,四爷不给开门,她在窗下听四爷躺在床上还骂骂咧咧的,只得折身又回来。
那晚四奶奶是睡在我家的,和我一个床。夜里起来解手的时候,我见四奶奶已经起床了,堂屋里的灯亮着,她一个人在我家的观音菩萨前磕头呢。一个又一个,不停地磕,嘴里还隐隐约约地念着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后来我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母亲,又从母亲那里听到四奶奶信佛,每天早起都要磕三百个头。
当时什么都不懂,听母亲如此说,我还讥笑四奶奶迷信,质疑她那么信菩萨,菩萨怎么还让她天天挨打受气呢……
几年前,四奶奶坐在她家佛像前安然去世了。其时我们还在私下里议论,她一辈子吃穿用度没一样捞着个好,就死得还算不错,没受什么罪。可好死不如赖活着呀,大家还都替她惋惜呢。
直到后来自己也学佛了,我才渐渐明白,当初自己冷嘲热讽四奶奶只会低眉顺眼,百无一是的行为是多么的愚痴不应该,其实她是一位真正的菩萨呀。
对于志在出离轮回的佛子,生命是供我们用来享受的吗?当然不是。
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只要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
《维摩诘经》记载了为什么娑婆世界修一辈子超过在其他世界修百千劫:
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嗔恚;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
所以菩萨修六度以自度度他。
如此看来,四奶奶的忍气吞声,在世人眼里,或许是一种软弱怯懦,遭人鄙夷;但作为一名佛子,她的低眉,何尝不是忍辱的莲池里开出的一朵优波罗花?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