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受持篇 灭罪门
第二卷 受持篇 灭罪门
灭罪门(共七节,合计六十条,多属内心净化应当注意的事项。)
光阴似箭,日月交替,生命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大限到来之时,谁都无法逃避。趁着现在身体健康,何不痛下决心忏悔修行。只要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界所诱动,就能够灭除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之苦,获得永久的清凉快乐。
亲近三宝第一
继承发扬佛教精神,使更多的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塑造佛像;修建殿宇。
出资印刷流通佛学经典;持诵神力广大的密咒。
经常参访高僧大德,供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不苛求僧人、尼姑的过失。
担任官员时要护持佛法。
(以上十条,初归信,次敬佛,次敬法,次敬僧,末总结。)
发宏誓愿第二
众生无边,誓愿度脱。
烦恼无尽,誓愿断除;法门无量,誓愿修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就。
忏除业障第三
我今至诚忏悔无始以来淫乱六亲尊长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出家四众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朋友妻妾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奴仆婢女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歌童妓女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神女仙姑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天龙八部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鬼魅妖狐的罪过;至诚忏悔淫乱饿鬼畜生的罪过。以上一切罪恶污垢,恳请佛菩萨慈悲哀佑,予以灭除。
又代往世、今生的父母六亲忏悔;又代国王、师长忏悔;又代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忏悔;又代朋友熟人忏悔;又代无量劫以来的债主怨家忏悔;又代地狱、饿鬼、畜生忏悔;又代蒙受刀兵、饥馑、疾疫苦难的众生忏悔;又代诸天诸仙忏悔;又代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恼众生忏悔。这些众生的一切罪恶污垢,恳请佛菩萨慈悲哀佑,予以灭除。
(以上二十条,初自我忏悔,次代众生忏悔。)
修福利人第四
施送戒淫的书籍;销毁他人的淫书。
尽力保全妇女的贞节。
资助困难家庭置办女儿嫁妆;帮人赎回被买卖的良家妇女;收养儿童;施送有助于胎产的药方。
(以上七条,初助人以智慧,次助人以名誉,末助人以钱财。)
现在觉悟第五
见妻妾生育儿女,承受众多痛苦,应想是自己拖累她受苦,心里默念佛号,愿她生生世世不再做女人,往生到佛国净土;见到子女生病,以及生育之苦,也要想是自己拖累他们受苦,愿他们永脱轮回、往生净土;见婢女抱着自己的孩子,也要想是自己拖累她们受苦,愿她们永脱轮回、往生净土。
遥想后世子孙,一代又一代娶妻、嫁女、产育、生老病死,也应想是自己拖累他们受苦,愿他们永脱轮回、往生净土。
(以上四条,初因所见而醒悟,次因所想而醒悟。)
随喜功德第六
见到妇女恪守贞操;见到贫女、大龄女子能够出嫁;见到夫妇和好;见到善书。
见人脱离欲海出家修行,应当赞叹助成,令生欢喜。
(以上五条,初对世间功德随喜赞叹,次对出世间功德随喜赞叹。)
罪灭之相第七
忽然不想男女欲爱之事;忽然发觉女身污秽;忽然厌恶娼优;忽然想毁掉描写色情的词曲、小说。
忽然生起慈悲之心;忽然相信因果报应;忽然乐意布施;忽然对佛、法、僧三宝产生虔诚的信仰;忽然明白自己将来一定会死亡;忽然厌恶自己的肉体,生起出世解脱的渴望。
(以上十条,初为爱欲方面的转变,次为其他方面的转变。)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