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受持篇 居官门
第二卷 受持篇 居官门
居官门(共十节,合计七十五条,多属治理国家应需注意的事项。)
世界上种种的罪恶,以邪淫最为恶劣。何况身居要职,所作所为对民众的影响非同寻常。身为君王的辅佐,应当经常向上进献良言。作为人民的父母官,必须重视社会风气的教化。我谨把自己粗浅的见解呈献给您,希望能身体力行,充实完善。
翼赞皇猷第一
要尽力促使君王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常向君王讲解行善得福、淫逸招祸的道理。
不向君王进献淫书,不进献美女。
常劝告君王应少置妃嫔。
请求君王在国内下令禁止编写各种淫书;限制戏班演出及教习活动,以减少情爱风气的传播;印刷发行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书籍。
(以上八条,初成就君王的德行,次尽为臣的职责,次为宫中妇女谋福,次将恩德普施天下万民。)
【注】翼赞皇猷,指辅佐君王。翼赞,辅佐。皇猷,帝王治国的功业。
鼓励风俗第二
增编节妇、义夫的传记。向义夫、节妇颁赠匾额,以表彰其善行,但不得置办酒席庆祝。印刷发行善书。严格执行在服丧期间禁止娶妻生子的律令。
禁止养置妓女、优伶;禁止编写淫秽书籍;禁止出售描写男女情爱的小说;禁止绘制春宫图;禁止制造泥塑美人;禁止买卖淫药及淫乐用具;禁止赌博;禁止贩卖男女;禁止鼓乐迎神游街的赛会活动;男女无故不得进入尼姑的寺院;妇女不得艳装出游。
妾不穿丝绸衣服;婢女不用油脂润发;卖酒征税。
(以上十八条,初崇尚礼教,次禁止淫靡风气,次崇尚节俭。)
【注】鼓励风俗,指任职期间大力提倡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约束军士第三
严禁奸淫抢劫。
不许混入出家尼众的寺院。
(以上二条,初为普通禁令,次为特别禁令。)
不轻准呈状第四
使夫妇离异;牵连到尼姑、寡妇。
男女奸情查无实据;涉案者年龄尚小。
(以上四条,初意存忠厚,次谅情宽免。)
【注】轻准,轻易批准。呈状,即诉状。
勿逮妇人第五
未犯大逆之罪;犯罪日期在天下大赦之前;有丈夫、儿子可以代受罪责。
正要出嫁的女子;刚结婚的新妇;临产的孕妇。
自己要因事远行,无法参与对案情的后期审理;自己在醉中或在动怒。
(以上八条,初就事而论,次体谅人情,后审视自身以免误断。)
勿轻逮妇人第六
良辰吉日,节庆之时;酷暑严寒之时;事情尚可推迟。
路途遥远,需隔日才能到达。
可以调解;有权势者提起的诉讼;当事人一时冲动,未经三思。
出家尼姑;多年守寡;良家妇女;怀孕妇女;刚遭受火灾、被盗等不幸。
(以上十二条,初考虑时节,次考虑路途,次考查案件本身,次考虑涉案人的实际情况。)
谨防物议第七
不以进献美女、幼童的手段结交权贵;不纵容幕僚及自己的子弟、亲戚、仆人、随从等游逛妓院;不在任职的地方纳妾联姻。
不赏花玩月;不接受助淫的药品;不接受舞女、歌童;不参加有优伶、妓女陪酒的宴席。
(以上七条,初恐有损名节,次恐有损威望。)
【注】物议,众人的非议。
用刑仁术第八
学府中的儒生犯法,应由教官责罚。僧人、道士犯法,要先换下僧衣、道袍再施刑。
妇女因罪而受杖刑时,应穿着衣服受刑;重罪女犯应单独关押,不与男犯相混。
(以上四条,初体现贵贱差异,次体现男女有别。)
【注】用刑仁术,指用刑时也要注意遵守仁爱的原则。
毋置妾第九
已经有了儿子;年纪老迈;已有很多姬妾;造过邪淫的罪业。
家中妻子凶悍;家中有俊秀的男仆;想尽办法生子却无效。
自己地位显赫,妻子却仍在故乡。
(以上八条,初就理而论,次考虑自身实际状况,次体察妻子的感受。 以下各条也同时适用于读书人和普通百姓。)
不敢作妾第十
与自己同姓的女子;读书人家的女儿;尼姑或寡妇的女儿。
祖父、父亲的婢女。
(以上四条,初为外人,次言家中。)
【注】不敢作妾,指不敢娶为妾的女子。
- 上一篇:第三卷:决疑论 胎娠差别类
- 下一篇:见多了人世间生死离别,令我时刻警醒自己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