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基法师
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据说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此子将来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然而,他父亲怎么也没有想到,生长在王侯家里的窥基,后来竟成为玄奘法师的高足弟子,唯识宗的一代祖师。
宿世因缘
转眼间,窥基已长成翩翩少年了。一天,他同几个豪门子弟到郊外走马踏青。几匹红黑黄白相间的烈马,争先恐后地飞跑在乡间的大道上。突然,在一个拐弯的地方,窥基骑的黑马箭一般地向站在路边的一个僧人奔去。他赶紧勒住缰绳,随着马的嘶鸣声,窥基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正好跌跪在僧人的面前。
这僧人不是别人,正是从印度取经回来的玄奘法师。今日正在经行,不料在此与少年相遇。还未等玄奘回过神来,少年已满怀歉意地望着玄奘,叫了声师父。这一跪一叫,仿佛晴空霹雳,顿使玄奘法师一振。望着少年明澈的慧目,玄奘法师又是一振,感到似曾相识。
自取经回来之后,玄奘法师一直在想着接纳门徒之事。今天刚想到这里,恰好就与少年相遇,又正好看到他跌跪在面前口称师父,心想这真是缘份。
少年解释说:“让师父受惊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家世代信佛,很尊敬出家人,还常读经书,有的还是梵文。”
玄奘不禁问道:“你懂梵文?”少年说梵文是他家的家传,因为祖先是西域部落,常与梵僧交往。
玄奘又问:“你是哪家公子?令尊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说:“左金吾卫将军之子。”接着又报了自己的名字。
玄奘若有所思,向他挥手说:“去吧,你的同伴还等你哩。”
少年听后立即跃上马背,扬长而去。望着渐渐远去的身影,玄奘心想:我一定要度他出家!
玄奘难忘少年那双灵秀的慧目,记起二十年前去天竺取经途中的一段往事。
那年冬天,玄奘大师来到印度北部,要翻越雪山,到另一个国度。山上除了冰雪,连一只飞鸟也见不到。当他爬到山顶时,惊奇地发现,白雪覆盖的山顶上裸露出一片黑土。玄奘仔细察看这片泥土,发现了几丝粗长的头发。於是顺著头发挖去,挖了三寸深,渐渐地显露出一个人头。他猜想一定是得道的高人在这里入定。继续用力挖,终于把埋在地下的人挖了出来。只见那人双目紧闭,盘腿而坐。
玄奘问道:“你是哪里的罗汉,为何在这冰天雪地里修行?”连问了几声,那人一言不发。大师于是上前揪住那人的耳朵,挖去里面淤积的泥土,然后取出引磬,轻轻敲起来。
“你是什么人?来这里取闹,打扰我的修行。”那人突然开问问道。
玄奘大师说自己是中华的僧人,来天竺求取佛法真谛。“求取佛法,求的是什么佛的法呀?”那人问道。
“当然是释迦牟尼佛了。”玄奘觉得很奇怪,怎么这人连释迦牟尼佛也不知道。
“什么?你说是释迦牟尼佛?他出世了吗?”那人睁大了眼睛注视着玄奘,双眼射出两道慧光。玄奘被他的那双眼睛吸引住了,心想:“这是真身罗汉才会有的慧目啊!”
“释迦牟尼佛不仅已降世,而且已经涅脖一千多年了,他创立的佛教已经在天竺在东方盛行开来。”玄奘回答。
“可惜,可惜,我白等了这么多年,却错过了时机。我本是迦叶佛末法时代的比丘,自幼出家修行,立志修道成佛。因为预知释迦牟尼佛将来会降世,就来到此处修禅打坐,等待释迦牟尼佛出世,好向他请教佛法真谛。想不到入定时日太久,错过了当面请教的机会。”
玄奘既惊讶又感叹地说:“大师原来修得了罗汉真身,具有如此高的定力,真令人佩服。你现在打算怎么做呢?”
“我只有再等下去,等到下一劫弥勒菩萨来到人世,再向他请教。”说完,又闭上眼睛,准备入定。
玄奘慌忙上前轻轻揪住那人的耳朵,大声喊道:“请慢一点入定,如果你再入定等下去,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时,你不能出定,岂不是又错过了机会?”
那人听了玄奘的话,睁开眼睛,说:“你说得有道理,可是我如果不等下去,又能做什么呢?”
玄奘说:“我是大唐国的僧人,不远万里前去天竺,目的就是求取释迦牟尼佛祖传下来的真谛,然后再将其带回大唐,使其广泛流布,超渡众生。你如果想得到佛经真义,不妨将元神出体,到东方大唐国投胎。等我到天竺求取真经回来,你做我的弟子,那时我就将释加牟尼佛的经义传授给你,你认为如何?”
那人听了玄奘的一番话,若有所悟,点了点头。
玄奘又说:“我大唐帝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唐的京城长安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当今的大唐天子又尊崇佛教,你如果去大唐国投胎,就直接去长安城寻一个有信仰的人家投胎吧。待到我取经回到长安后,如果有缘,我们会相见。”
那人睁大眼睛看着玄奘,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回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幕,大师心头一阵惊喜:“果真是他转世投胎来到长安吗?”
三车和尚
一天小厮忽报说玄奘法师登门化缘,尉迟宗将军忙迎进玄奘法师,顶礼拜过。玄奘法师说自己贸然造访,是有事相求,还望将军不吝布施。尉迟宗听后慷慨地说,斋供佛门是自己平生最大的宿愿,请大师明示,一定有求必应。
玄奘法师说道:“几日前令公子与贫僧有缘相识,我观他相貌堂堂,器宇非凡,颈有玉枕,十指皆盘折如印,实为佛门大器。故欲度之为僧,为我佛门立一无量功德,还望将军成全。”
尉迟宗听后直觉得热血沸腾,头上热气直冒。他怎么能舍得放爱子去出家呢?因此讪讪地说:“犬子一向粗野,怎么配大师度他?”分明舍不得爱子出家。
玄奘法师说,像窥基这样的将门佛子,非将军无人能生养;除贫僧无人能发现,实为难得的僧才啊!将军如果爱他,就应当帮助他。有道是一子出家,七祖成佛。这是盖世功德,浩瀚福田。于国有益,于家有望,于人有利,于己有德。望将军三思,说一不二。
一席话说得尉迟宗心悦诚服,思前想后,在情在理,何况他早已说过有求必应的话,因此当下同意了。不料,早在门外听了很久的窥基突然闯了进来,大声说:“我不愿意!”
又隔了几日,玄奘再次来到将军府。随身还带来了一个西域神童。将军便命窥基出来拜见法师,并要他把自己写的兵书带上,当面向法师诵读请教。
窥基不敢违抗父命,只得带上兵书,出来拜见法师。玄奘法师说:“听说公子写有数千言的兵书,贫僧今日特来欣赏,请公子念来听听,以饱耳福。”说完目视身边的童子,要他留神注意。
窥基不知就里,洋洋得意地诵完他自己写的兵书。玄奘待他念完之后,就对尉迟宗将军说:“公子所诵的是无名氏所写的古代兵书,不足为奇。”
将军不信,玄奘说如果不信,可叫这名童子诵来,他早已读过此书。童子依言一字不差地诵了出来。
尉迟宗将军听了,勃然大怒,骂儿子欺世盗名,喝令将此逆子关禁闭。玄奘法师立刻替公子求情,说与其这样,不如让我度他出家,将军这才答应免于惩罚。这时窥基早看出玄奘的用意,执意不从,玄奘“化缘”又一次失败。
后来,玄奘讨得了皇帝要窥基出家的诏书,终于将窥基“逼”入佛门。
窥基无奈之下出家,气哼哼地说:“你一定要我出家也行,不过我有两个条件,若答应了我即刻出家,否则我宁可伏剑而死,也不出家为僧。”
玄奘问道:“哪两个条件?”
窥基说:“我要吃酒吃肉,不断荤血;我要美女陪伴,不断情欲。”
话未说完,将军气得一迭声地直骂:“逆子!这那像和尚,分明是酒囊色鬼!”
儿子也不示弱,抗声说:“若不依从,我立刻饮剑而亡!”说着便嗖地抽出了腰间的宝剑。
玄奘法师忙将袍袖一拂,止住窥基说:“不必性急,我佛慈悲为怀,大开方便之门,贫僧依从你就是了。”将军不解地望着法师,玄奘又不便说明缘由。
第二天,窥基果然应诺出家。这时窥基年仅十七岁,正式受度为玄奘的入室弟子,便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窥基出家后,有一段时间,他喜爱四处游玩。出行时有三辆车子,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美女,一车装佛经,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
从此,窥基开始了他的弘法生涯,找到了他的人生归宿。窥基对佛学的修养渐趋深入之后,便不再有早年的放浪狂狷之风,在玄奘的悉心培养下,皈心佛法,风仪严整,勤奋著述,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 上一篇:人生最大的烦恼和障碍
- 下一篇:甜言蜜语是阴谋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