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中国近代四大得道高僧

太虚大师(1890~1947)

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浙江崇德人。俗姓吕,本名淦森,出家的示名唯心,别号悲华。清光绪三十年,披剃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同年礼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光绪三十四年,入南京祗洹精舍从杨文会学习佛学。

  1911年出任广州白云山双溪地住持,并组织僧侣教育会,自编讲义,进行讲授。1913年全国各省占寺夺产之风甚炽,僧界陷于纷乱。太虚与仁山等人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协会(后并入“中华佛教总会”),主张改革佛教,首改镇江金山寺为佛教大学,自办学校以的抵制“庙产兴学”风潮。旋以“金山寺事件”而告失败。

  1917年后,太虚先后创办了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招收青年学僧,培养佛学人才,并考察日本佛教,历游英、法、德、比、美等国,弘扬佛教。还分赴鄂、川、闽、晋、苏、浙、赣、粤、黔等地宣扬佛法;并从事撰述。

太虚大师发起组织的青年护国团僧侣救护队

太虚大师发起组织的青年护国团僧侣救护队

  抗日战争期间,太虚发起组织青年护国团僧侣救护队等,又率领中国佛教访问团,出访缅甸、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诸国,借以联络同教感情,共同反对日寇侵略,宣示中华民族为独立生存与公平正义而奋斗。抗战胜利后,担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常委,于镇江焦山筹设会务人员训练班,以全国佛教进行整顿。1947年,太虚圆寂于上海玉佛寺直指轩。其著述甚多,后由弟子们汇辑成《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太虚大师一生,主要以僧伽制度改革与唯识学阐扬而卓然名家。《全书》中涉及僧制改革的主要文章有:《整理僧伽制度论》、《僧制今论》、《建僧大纲》、《菩萨学处》等,集中体现了他革新僧伽制度观点的整个演变过程。1915年至1947后,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太虚为革新重整中国佛教制度所作的设想与努力,在上述文章里得到了全面的反映。

  【相关阅读推荐】

  《太虚大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佛教与吾人之关系:

  一者,佛法是人人好觉悟、好平等、好自由、好普济之共通本性。

  二者,人人不好迷信、邪信,好正信、悟信,惟佛教能令人人悟自心之佛而信自心之佛教,绝无一点迷信、邪信而得极圆满之正信、悟信。

  三者,佛教能满足人心之宗教上要求。

  四者,佛教能满人心学理上之要求。

  五者,人人皆欲于世界人生两问题得究竟之解决,惟佛教能得究竟之解决。

——太虚大师

  《人生佛学》以太虚法师的核心思想——“人生佛学”为主题,汇集太虚法师的42篇讲演录,涵盖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宏观如太虚法师对世界经济、战争与和平、世界佛学的看法;微观至建立孤儿院、与印度大学校长交流等。思想深邃,语言却简明易懂,即便是对佛教并无深入了解的一般读者,也能直截地感受到太虚法师博大精深的佛学理念;而对专业读者而言,又可百读不厌,深入理解其智慧所在。书前有闻中撰“编选说明”,末有“太虚法师年谱简编”,更有助于读者对太虚法师的生平、地位获得全面的了解。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