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四节 菩萨行果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四节 菩萨行果
一、大乘与小乘
乘者,运载义,引伸称运载诸有情,度生死海,到涅架彼岸之教法,名为乘。大简小而言,求佛之教法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之教法为小乘。佛果者,开一切种智,尽未来际,化益众生,即三觉圆满,万行所成,故云佛果。大乘又称菩萨乘,三大阿僧抵劫间,广修六度行,证无上菩提。菩萨,梵语菩提萨捶,译云觉有情。菩提是觉义,即智所求果;萨捷是有情义,即悲所度生。就是以大智上求无上正觉果;以大项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具有这种自觉觉地的修行者,具足自利和他的大愿者,名为菩萨。小乘者,视三界如火宅,急求出离,不堪度生,永无悲愿,以不度生故,则不成无上正觉。
二、所修胜行
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为基础,以方便为究竟。《华严经》云:“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菩萨观察四圣谛真理而发四弘誓愿:为解脱众生之苦而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为灭除众生烦恼而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为令众生住圣道而发法门无量普愿学;为令众生得涅染而发佛道无上誓愿成。
菩萨所行法门无量,以六度为其根本。《解深密经》佛合现自在菩萨说:“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到彼岸。”
布施,梵语擅波,度澳食。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布施一切财物及生命资益有情。法施是为有情宣说如理正法,使有情止恶修善,断染证净。无畏施是为有情解脱逼迫之灾难恐怖。
持戒,梵语尸罗,度毁犯。有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律仪戒是指菩萨所受的防非止恶的成,包括诸戒,即无恶不离。摄善法戒即菩萨所应修学的六波罗密多等善法。饶益有情成即菩萨以善法利乐有情。
忍辱,梵语展提,度瞑意。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观法忍。耐怨害忍是能忍耐他有情对己所作怨对损害。安受苦忍在修习道法时,于所遭自然界及自身上的苦痛能安然忍受。谛察法忍对甚深法义,以坚忍意志审谛观察思惟,以求悟人。
精进,梵语毗梨耶,度懈怠。有披甲精进、加行精进直依弱精进。披甲精进于所修善法发起大誓意乐,勇敢不退。加行精进勤习五波罗密进趣不息。无怯弱精进为利乐清有情作清事业,无有退转、无有喜足,勇悍策进。
禅定,梵语禅波,度散乱。有安住月没心事三种。安住者,远离昏沉掉举等障定法,引生轻安寂静的等待现前,而能安住领受其乐。引发者,由定力为依止,引发种种神通功德。办事者,由定力为依,清除有情诸痛苦,成办有情利乐事。
智慧,梵语般苦,度愚痴。有缘世俗谛慧、缘胜义谛慧。缘饶益有情慧。缘世俗谛慧,能通达调伏有情之世俗方便法。缘胜义谛慧,通达人法二无我真实智慧。缘饶益有情慧,作一切利益有情妙慧。
三、行位
菩萨行位,就因果台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果。若开十住中第一发心住所修信等十心为十信,于第十地之终别开等觉,则总为五十二位。但十信是十住中发心住所修,等觉是法云地摄,故不别开。此四十一位,又束为五位:一资粮位,即地前住行向之三十位。二加行位,即修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善根位。三通达位,即初地人心通达二空无我理的见道位。四修习位,自初地住心至第十地出心(等觉)中间,修习妙观以断除余障的修道位。五究竟位,即究竟断惑证理的无学位。前四位是因,后一位是果。资粮加行二位是初阿僧抵劫;从通达位至第七地终是第二阿僧抵劫;从第八地至第十地满是第三阿僧抵劫。时经三劫,行备四位,方证究竟的菩提大果。
资粮位:菩萨为趣证无上菩提,修集种种殊胜的福德智慧行,是资益已身成伟之粮,故名资粮位。此位有三十心。
(-)十住,菩萨在此位中,于无上大菩提创发安住之心,虽修六度等行,还未至殊胜,故但得名住。
一发心住,大发菩提心。于此位中修习十信:
l、信心,闻大乘法,心无疑惑。
2、念心,忆念三宝,明记不忘。
3、精进心,勤策三业,离于懈怠。
4、慧心,简择邪正,不起邪见。
5、定心,心能湛寂,离于散乱。
6、施心,等施财法,离于使贪。
7、戒心,住净尸罗,三业无犯。
8、护心,护持正法,并余九心。
9、愿心,发四弘誓愿。
10、回向心,所修善法,回向无上菩提。
二、治地住,净治三业生一切功德。
三、修行住,观真如理,修六度妙行。
四、生贵住,闻圣教生如来种。
五、方便具足住,有自利利他之方便。
六、正心住,心定不动正真安住。
七、不退住,心不动转。(不退有四,第六住名信不退,
第七住名位不退。初地名行不退,八地以上名念不退)
八、童真住,不受染法。
九、法王子住,净心继续佛位。
十、灌顶住,行股湛受灌顶之礼。
(二)十行:此位菩萨,于六度等行增殊胜。
二、饶益行,利益一切众生。
三、无毒行,怨对能忍。
四、无尽行,化现无尽。
五、无痴行,了达法门无颠倒错乱。
六、善现行,善巧度化而顺机宜。
七、无著行,心无著碍。
八、尊重行,缘般若而无著。
九、善法行,圆融之德能成十方诸佛之轨则。
十、真实行,如说而行,如行能说。
(三)十回向:此位菩萨凡所修行,皆为回行。
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二、不坏回向,正显中道,归趣本觉。
三、等一切佛回向,运无线慈,度有情界。
四、至一切处回向,以大愿力,人一切佛上供养诸佛。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常住法,授以与前人。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行无漏善,不落二边。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性具平等。
八、真如相回向,体法平等心无所依。
九、无缚解脱回向,心无缚著。
十、法界无量回向,心等法界,含摄周遍。
加行位:即第十回向满心之位。为趣见道而加功用行。因见道体断烦恼,如火烧薪,故喻见道智慧如火,此位菩萨,未得火体,而得火相,立暖名。二项位,观法之名、义伯性、差别四法,皆不可得,慧火转盛。三忍位,印前顺后,对诸法之理顺忍悟达。四世第一位,所得智等,最胜故。
通达位:通达即证会义,即是见道位。见法之真如理,住极喜地,善达法界。
修司位:见道后,自初地中的住心出心至第十地终,为断除俱生二障,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此修习位有十地差别。
一、极喜地,人怫之智,初见此理。
二、离垢地,远离尘染。
三、发光地,智光转股净极明生。
四、焰慧地,慧焰增盛,断烦恼如火焚薪。
五、难胜地,真俗并观为难,非前四地能及为胜。
六、现前地,无生理明露。
七、远行地,加功用行修无相法。
入、不动地,无赌u智任运相续,不为有相、功用烦恼所动。
九、善慧地,善巧利生。
十、法云地,有胜智能藏众德,能断烦恼,法身圆满,如大云广遍。此十地圆满十波罗密(除六度外加愿、力、方便智)
究竟位:究竟是佛果。佛位所得的菩提涅架是究竟无漏界,性净圆明,所作皆办,功德最胜无上,故名究竟。
菩萨所修的五位次第,断二种障,显二种稳,二障即烦恼障、所知障。二德即涅桑德和菩提德。烦恼障: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扰乱有情身心,不令出离生死苦海。障是覆蔽义,即烦恼覆蔽浸染不得解脱。所知障:障碍所知之境而不使现,障碍能知之智而不使生。此障由法执而生,障菩提。
菩提是能证的无漏管,是所生得。菩提是转有漏杂染的八识而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此智为一切现行功德所依。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此智征得诸法平等的理性,及自他平等。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此智善能观察诸法自相、共相及众生根器。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此智能成就为欲利乐有情的本愿所能成事。六七二识为见道时转,前五识及人识到怫果位时转。
涅 是所证的真如理,是所显得。证佛位四智圆满时,所证真如理,安全显现,即具得四种涅筹:本来自性清净涅筹,有余依涅架,无余依涅架,无住处涅筹。
成四智,证涅桑而得三身,即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 上一篇: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 下一篇: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三节 缘觉行果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九节 小乘二宗之略要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七节 律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六节 净土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五节 禅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四节 天会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三节 华严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二节 唯识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一节 缘起论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三节 佛说三科的意趣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二节 处与界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一节 五蕴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四节 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一节 百法分位
-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