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一节 三界六道及九地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
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回莫如,因同一体性故。宇宙即世界,分有情世间、器世间二种。有情世间,即有情众生,由前世之业力所招感的身心,即有情自体,五蕴假和合,成人天鬼畜等,别名有情世间。器世间,是有自体可依止之山河大地等。有情世间是正报,器世间是依报,容受有情故名器。世间:世为迁流义,破坏义;间为中隔义,一切有为事物个个间隔而为界畔谓为世间。
此世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又分三界有情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道,或加阿修罗为六道。界者,持义,各持自相;又种族义,自类相通;又差别义,彼此差别,不相混滥。道者,道途义,众生轮回往来之道途。或有五趣,趣是所往义,众生业因差别所归趣处。
一、旅界
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六欲天之别。
地狱:不可乐,又云苦具、苦器、受罪处。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根本地狱有八大地狱及八寒地狱。
八大者:
l、等活:死而复活。
2、黑绳:绳缚而据之。
3、众合:众苦俱通。
4、号叫:众苦害故而发起悲号怨叫。
5、大叫:通于众苦更发大哭声。
6.炎热:火随身起,炎炽周围。
7.大热:热中之极。
8.无间:受苦无间,无有休息。
八寒者:
1、短部陀:极寒通身起泡。
2、尼刺都陀:寒而泡裂。
3、短听咤。
4、罐罐婆。
5、虎虎婆:此三寒通身而口发异声。
6、温钵罗:青莲花,身裂所似。
7、钵特摩:红莲花,身裂之形。
8、摩河钵特摩:大红莲花,身裂之形。
近边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即人大地狱中,每一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增其苦处,则为一百二十八,加入大为一百三十六地狱。
孤独地狱:由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
鬼:鬼类中饿鬼最多,五趣中鬼就饿鬼说。常受饥渴名饿,恐怯多畏名鬼。
畜生:又云傍生,傍行之生类,背负天,被毛戴角,多足无足等。
人四洲:多思虑故名之为人。人处有四洲之别。中须弥山为一小世界之中心,由有情业力,从空界中,十方风起,互相冲激坚密不动为妙风轮。决起金藏云遍布虚空,大洪雨降注风轮上,结为水轮。次起风,击此水,令上结成金,为金地轮,于金轮上有九山,须弥山(泽云妙高)处中而住,出水八万由旬,入水亦然。此高山外有持双、特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特边,七重金山围绕之,是为一小世界。须弥山与七山间,各有大海,名为内海。七山外有威海以铁围山为限,此为外海。外海即咸海,四方有四大洲,亦云四天下。
(一)南赡部洲,此洲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
(二)东胜身洲,身形胜敌。
(三)西牛货洲,以牛为货。
(四)北俱卢洲,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日月升起,北洲夜半,东洲田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
六欲天:天是指住上界之生类,乐胜身胜,清净光明,世间无比名为天。’六天有欲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有东持国天、西广目天、南增长天、北多闻天。
(二)切利天,又云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四面各有几天,中央是帝释天。
(三)夜摩天,译云时分,彼天处时时多分赃。
(四)暗史多天,泽云兜率即喜足,于自所受五欲乐生喜足心。
(五)化乐天:自化诸妙欲境,于中受乐。
(六)他化自在天:于他化诸妙欲境中,自在爱乐。此天能夺他所化而自娱乐。亦是四魔中之天魔。魔者,夺命,障碍、扰乱、破坏。四魔是:
(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
(二)阴魔:色等五蕴能生种种苦恼。
(三)死魔:死能断人命根。
(四)他化自在天魔:能害人善事。或言第六天上,别有魔宫,魔王波旬(恶者)居之,非他化天王。 六天中,四五、切利、依须弥山而住,名地居天。余四依空而居,名空居天、帝释是四王、仍利二处天主,他化自在天王为欲界主。
二、色界
色,质碍为义。此界有情不但光男女欲,复离段食,寂静清净,唯有胜妙之形色,正报的色身,依报之宫殿国土殊妙精好名为色果。欲界虽亦有色,然彼欲胜但言欲。有色诸天修四种禅定所生之处,因禅定有四种浅深,生处亦有四处之高下。
初禅有三天:
(一)梵众天:大梵所领所化。
(二)梵辅天:大梵之辅相。
(三)大梵天:广善所生。此三天离欲界欲,寂静清净故称梵天。
二禅三天:
(-)少光天:谓此天内光明最少。
(二)无量光天:光明转增其量难限。
(三)极光净天:光明胜前。又称光音天,以光为语,口出净光。
三禅三天:
(一)少净天:意有乐受,离喜受乐为净,净不及上位名少净天。
(二)无量净天:此净转胜其量难限。
(三)遍净天:此净周遍。
四禅八天:
(-)无云天:前造天依云而居,此天依空而住。
(二)用生天:有胜福力。
(三)广果天:果报最胜。又有于此立无想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名无想。为广果天摄,无别处所。
(四)无须天:无烦杂。
(五)天热天:意乐调柔,离诸热恼。
(六)善见天:见极清彻。
(七)善现天:果德易彰。
(八)色究竟天:有色天中更无有处能过于此。后之五天为五净居天,是三果圣者所生之天处。或于色究竟天上立大自在天居色界顶,主大千界有大势力。
三、无色界
此界无形体之相,欲色并离。正报唯受想行识四蕴之假和合,无有色身。又无依报之国土,唯有以识心住深妙之禅定。无色故不能定其方处,因果报胜前,在色界上,此界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弹定寿命胜劣有殊差别有四:
(一)空无边处天:厌色而作空无边际之现解。
(二)识无边处天:厌外空而思内识无边际之现解。
(三)无所有处天:厌识而思无所有之现解。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定心股妙,非下定粗想故名非想,有细想故不同无心名非非想。
阿修罗:泽云非天,果报最胜,而无天德,故名非天。有大神力,或居海底海岸,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好斗战。
三界又称三有,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名为有。三界中的地狱、俄鬼、畜生为三途,或三恶道,以杀盗淫为因,招感此三恶道之果报。人、天、阿修罗为三善道、合上三途为六道,声闻、绿觉、菩萨、佛为四圣,六道四圣称为十法界。
三界又分定散二地,地依处也。欲界名散地,因心散乱粗动,不能注一境。色无色界能住深妙之禅定,定心微细寂静,能专注一境故名定地。
四、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地。
(一)五趣杂居地:同为散地故合而为一。
(二)离生喜乐地:色界初禅,离欲界之欲及恶不善法,生喜乐之受。
(三)定生喜乐地:即二禅天,离初掸寻饲,禅定转胜,由定所生之喜乐。
(四)离喜妙乐地:即三禅天。离二禅欲,又离二禅粗动有分别之喜,住静妙无分别之乐受,离喜之乐。
(五)舍念清净地:即四禅天,离三禅之欲,有乐故有动转,离乐及寻们心平等正直,心无动转而能安住名舍念清净,虽离喜乐寻伺而心不忘失,了了分明舍念清受名舍念清净。
(六)空无边处地:厌患身体质碍,尽灭一切色想,一心缘空,与空相应。
(七)识无边处地:厌患虚空,混除空相,转心线内识。
(入)无所有处地:觉住识仍有所依,厌患心识,依无所有寂然而住。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定心股妙,无粗想非无细想。
光想定与灭尽定的区别。无想定是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混灭一切心想的禅定,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尚未断惑证真,此定是属色界摄;灭受想定是灭受想之心,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火灭尽定者,则息诸想念断除贫爱之心,求出世功德;入无想定,则妄计优心想以为解脱,求世间乐界。灭尽定是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无想定是有漏业,感界内无想天果报。一灭尽定,既灭第六识兼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灭第六识分另之见,不能灭第七识执我染分,并未断清邪见。故有此世间与出世间、感果不感果等胜劣不同。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九节 小乘二宗之略要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七节 律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六节 净土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五节 禅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四节 天会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三节 华严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二节 唯识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一节 缘起论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三节 佛说三科的意趣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二节 处与界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一节 五蕴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四节 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一节 百法分位
-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