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痛苦来自对自我的执著

\

  一个女信众很认真地问了一个很好玩的,说是困惑了她很久的问题。

  她问,世界上每天会发生那么多的车祸,为什么其中没有她的前夫。

  还有一位女信众,她也认真而直白地告诉我,她就是恨,从小就恨;还有一位女信众,一提起她的前夫就咬牙切齿;还有一位,根本就不能提她的前夫;还有一位,见到别人有和她前夫性格、气质类似的言行,就会恨起来。。。。。

  唉,多么不幸的人生啊。我依稀还能记得一首小时候常听的老歌,其中有一句歌词叫“妇女的冤仇深。”

  当然,妇女的痛苦不能只归咎于女人自身的缺陷,跟老公也有关系,我们寺院所在的风景区的工作人员讲过一个匪夷所思的见闻,说是,曾经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来游玩,在一个岔路口,一个说走这条路,一个说走那条路,说着说着,两个人就吵起来,接着就吵升级了,再接着就越吵越离谱,在一边观望的孩子无奈地说,你们慢慢吵吧,吵完了,把结果告诉我。两个人就这样吵啊吵啊,最后,连见多识广的景区工作人员都看不过去了,过去跟他们说,你们是来游玩的还是来吵架受气的呢?

  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就在那个岔路口站着吵了好几个小时。

  这是何苦,女的让一下男的不就行了吗,或者男的让一下那个女的,也就没事了,当着孩子的面。可事实上呢,也许这一次让了,但下一次肯定还会再掐起来,谁能帮的上他们呢。

  其实,我们就是这样掐着掐着就把一辈子给过掉了。让一让别人,说着容易,做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有内心的真功夫,才能做的到。

  来寺院里的很多人都有婚姻关系的困惑。师父曾经转给我一封信件,北京城的一个普通市民写来的,信中表示,这信他写了很多,有的是寄给气功师,有的是寄给著名作家,这一封寄给了寺院。

  他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帮助。师父告诉我,要宽慰他。

  我仔细阅读了他的信件,内容很长,一个中年男人,从少年时期开始叙述他的生命历程,都是讲情感的,直到年纪大了,还是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中又夹杂着房子、积蓄、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如何与老人相处等等更加复杂的问题。总之,一个本应该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最终却因为情感、婚姻这样的问题把自己的肉体和精神搞成了半瘫痪的状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家庭稳定而和谐了,社会就稳定与和谐,更有利于社会发展,道理其实挺简单的,只要我们的内心少一点嗔恨,很多矛盾就化解了。否则,讲多少道理都没有用,谁都知道要互相宽容,要互相尊重什么的,但遇到境界,内心的无明火一起来,就控制不了自己了。

  这个跟文化程度、社会地位高低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信众能力很强,悟性很好,但就是被嗔恨障蔽住,引发烦恼和痛苦。误人、误己、误大家。

  甚至于,因为感情这样的事情,会搞出毁容、人命这样的灾祸出来。

  那天还来了一个小伙子,博士,为情所困,说他很绝望,不甘心。旁观者都看的出来,他女朋友变心了,没戏了。其实,放下也就得了。但,说容易,做就难了,一个没有受过内心的观察和训练的人,初涉情海,就有溺毙的危险。而且,现在的青年人和家长在这方面沟通也少,最多和要好的同学说一说,要好的同学通常也没有什么办法。谁来帮助他们呢?

  对出家人来说,长期专业从事观察和调伏内心的训练,看的就比较清楚,认识和了解的也深刻,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出家要做很多功课,干很多的活,做很多的事情,学很多的教理,经历很多内心的历练,慢慢地才能逐渐返过来认识和了解自己,认识到所有痛苦的根源来自“我执”,而不是情感或者别的什么,才能逐渐减轻内心痛苦和烦恼,并有可能最终彻底解决问题。

  帮助信众、社会解决具体问题,也是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

  按照信中的邮箱给那个市民回了邮件,想约见他,但信被退了回来,发现电子邮箱是错误的。打电话,一直是无法接通。写了一封纸信,按照地址寄去,也石沉大海。

  也许,他不想有人打扰他,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不过,也好,如果有缘看到这篇文章,也许能带给一些宽慰,乃至希望。

  事实上,遭遇情感痛苦的、嗔恨逼迫的生命绝不是一个人。有很多很多。

  我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开导别人,尝试着很小心地告诉那个青年博士,人的心是会变的,是无常的,情感记忆就如同新陈代谢的排泄物,哗啦一下冲掉就可以,问题是,我们总是忍不住去把玩它,于是就会卡住,过不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唧唧歪歪,黏黏糊糊的就有后患,有麻烦。

  也不知道我这么浅薄又不那么地道的比喻能不能真正帮助到他。

  愿佛陀以及他的教法和教法的实践者,护佑每一个男人和女人从对立的苦难中超越出来,护佑每一个孩子不再遭受父母离异而带来的痛苦;护佑每一个家庭和睦、幸福;护佑所有的人能从嗔恨的牢笼中挣脱出来,都能够认识到痛苦来自“我执”,并有办法根除它。

  愿众生,平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