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时,对不懂的问题刨根问底,是执著吗?

法量大和尚:学佛时,对不懂的问题刨根问底,是执著吗?

问题:

  顶礼师父!

  我们学习世间法时,是要对知识理解透彻的。但我学习佛法时,想弄清楚某个问题,就容易被说成是“执著”。我们学佛一直都在讲破我执,我觉得,应该在明白道理之后,才能破我执。不明白的时候,不敢问,能觉吗?

  请问师父,对不理解的问题刨根问底,是执著吗?

法量大和尚:

  明确方向,树立目标

  学佛通常有两种方法能深入佛法大海:一、信入;二、理入。

  信入者对佛陀的证言量、圣言量深信不疑,因为他知道佛陀是大智慧觉悟者,佛陀所说法是佛亲身体验的法。如《金刚经》所说:佛陀不妄语,不颠倒。所以,信入者对佛陀的功德信心非常强,他依着佛陀的教法去行持也能够成就。

  但更多的学佛弟子是:你要给我讲明白通达,我才能深信不疑。

  所以,为追求真理而生起的善法欲,不是染污的“我执”。

  我们说初果圣者是没有疑的,因为初果圣者见道的时候就断了“疑”,实际上这就是理入。

  我们学佛从来没有要求大家不要疑。你去推究的时候,其他人也不会像你所形容的那样说你。最主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去学习——是为了执著,还是为了把这个法厘清?

  但,厘清也不是我们学佛的根本目的。跟前面大和尚讲授《就像邮递马车的次第接力》故事里说的一样,我们学习佛法是为了修学的次第接力,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事物弄清,而是回归到生命解脱当中来。

  善作分别,为不分别

  我们学佛法从来没说不可以有疑惑、不可以推究,若我们对法理没厘清时,一定要厘清。不同的人、不同的根器,所学的法是有差别的。比如,禅宗讲不立文字,是让我们在参禅时回归到当下,觉察自己当下种种的妄想是怎么起的。若我们是偏于理入的人,在没有断疑之前,也不是说要把理搞明白了才学佛。

  有的人说,师父讲话经常前后矛盾,说不要分别……但是,不分别怎能把法相说清楚呢?这不是糊里糊涂吗?

  师父说不要分别,是因为你已经对事物清晰明了,不需再“头上安头”去分别了。

  比如,你刚来六榕寺,是不是需要先好好认识寺庙,才能讲得清楚“这是什么地方,那是什么地方”呢?而我对六榕寺的所有情况都已经很熟悉,还要再重新去认识吗?如果对事物已经很清晰,就不需要了。

  所以,这里的“不分别”是来源于前面的“分别”作为基础——已经对其认识得很清晰了。

  我们学习佛法,就如《金刚经》所说的“筏喻者”。我们学习的方法就像船,是为了渡我们过河的。当我们已经过了河,就不要背着船了。这就类似于我们所讲的“不分别”。

  多闻善思,次第修学

  我们并非认为学习佛法不需要明辨。为什么修学的次第要建立在闻思修的基础上?因为我们一开始就应该多闻,有了多闻的基础,才会在遇到问题时,能依着所听闻的法进一步修学、思维。这也是经典常说的“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

  我们佛学班有位学员去参加一个月密集禅修。他说在禅修的时候,因为不可以做其它事情,空间相对封闭,所以能更多地觉察自己内心的状态。他说,这时若没之前听闻佛法的基础,就很难做到能依据师父开示引导的方法去正确修学。

  这就跟我们课后的禅修一样。我让大家好好安住在所缘境上,守护自己的念头。但我们在禅修时,念头会经常跑。若没有修学基础,当念头跑了,我们可能不是把念头拉回来,而是研究“我的念头为什么跑了呢?我跑的原因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就像《箭喻经》讲的,一个人中箭之后,不是把箭拔出来进行治疗,而是计较“箭从哪里射来的、它用什么材料做的”等等与疗伤不相关的问题。

  禅修的时候,当我们发现念头跑了,把它拉回来就好了,不要去计较为什么起这个念头。否则,就会产生诸多念头,念头就跑得更远了,而我们却可能没有觉察,就跟《箭喻经》的喻所说的,在头上安头再安头。

  学贵有疑,深入推究

  我们学习佛法,要看是从理入,还是信入。

  假如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很具足,就可以完全依着佛陀的言教去实践。因为我们心里很清晰,自己现在之所以还不明白,是因为自己的智慧还未达到那个高度。但我们心里很清楚,佛陀所说法是如实的。

  假如我们不是信入的人,就大和尚曾教授的,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存有疑问,不断深入推究,学习、弄懂它。经典常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我们应抱着这样的学习心态,依着佛陀所说的法义去思维、体验、体证。

  学习佛法,从来不是糊里糊涂地学。学习佛法是有理性和感性的,这要看我们是从理入,还是从信入。

  就像《同一个识在轮 回吗》所说的,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因为食物所提供的营养,若没有食物滋养色身,我们的生命到了一定期限就会毁坏。我们对此是非常清晰、如实知道的,因为我们都能亲身体验。所以,当佛陀问这类问题时,大家肯定能非常清晰地回答:“是的,世尊!”

  我们学习佛法时,若对诸法的实相已如实了知,我们也会这样回答。但我们现在对诸法实相还未弄清,不像我们对“吃饭能够延续生命”有这么清晰的认识,所以我们才有很多疑虑和疑惑。

  如实观照,安住当下

  《同一个识在轮 回吗》中还讲到四食住——四种食,也讲了十二缘起当中的很多内涵,还讲到了多闻圣弟子们为什么不担忧未来世的生命是什么状态、前世的生命是什么状态。

  如果我们对诸法的缘起很清晰,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因为很清晰这是我们以前诸法因缘的聚集,才导致现在有这样的果受;未来怎么样决定于我们当下是什么因缘。

  如果对诸法的缘起相、因果法则很清晰,我们就会安住于当下,不会总想着“我过去怎么样,将来怎么样,之后又怎么样……”

  如果我们能清晰地了知诸法的缘起相,对生命的轮回就不会担忧——本来就没有这样的“我”在轮回,唯有诸法、诸蕴之相似相续的作用。

  如果我们在诸法的缘起上,就像十二因缘里讲的,我们在爱取上已经离爱染之后,就没有后面的“后有爱”;没有“后有爱”,就不会招后续的生命;不招后有,就不会有下期生命的轮回。

  但是,我们对未来生命的走向都非常担忧!这说明我们学习还不到位,对自己的信心还不强,对法的理解还不够,正见正信还没真正建立起来。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榕书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