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般泥洹经卷上(二)
佛从罗致聚。呼阿难。去至巴邻聚。阿难言诺。即随佛去。时比丘僧。有千二百五十人。佛至巴邻聚。树下坐。巴邻聚鬼神即往告逝心理家。皆出有持席者。持????者。持灯者。皆往至佛所。前为佛作礼。却在一面坐。佛告逝心理家。人在世间。其有贪欲。自放恣者。即有五恶。何等为五。一者财产日耗减。二者不知道意。三者众人所不敬。死时有悔。四者丑名恶声。远闻天下。五者死入地狱三恶道中。人能伏心。不自放恣者。即有五善。何等为五。一者财产日增。二者有道行。三者众人所敬。至死无悔。四者好名善誉。远闻天下。五者死生上福德之处。不自放恣。有是五善。汝等自思惟之。佛为逝心理家。说经竟。皆欢喜为佛作礼而去。佛起到阿卫聚。坐一树下。持道眼见上诸天。使贤善神营护此地。佛从宴坐起。出阿卫聚。更坐一处。贤者阿难。正服从坐起。稽首毕一面住。佛问阿难。谁图此巴邻聚。起城郭者。对曰摩竭大臣雨舍公。图起此城。欲以遏绝越祇。佛言善哉阿难。雨舍公之贤。乃知图此。吾见忉利天上诸神妙天。共护此地。其有土地。为天上诸神所护持者。其地必安且贵。又此地者。天之中也。主此四分野之天。名曰仁意。仁意所护者。其国久而益胜。必多圣贤智谋之人。余国不及。亦无有能坏者。是巴邻城。欲坏时。当以三事。一者大火。二者大水。三者中人与外人谋乃坏此城。大臣雨舍。闻佛与比丘众。从摩竭国。转游到此。即乘王威严车五百乘。出巴邻聚往到佛所。前为佛作礼。却坐一面。前白佛。明日宁可与诸比丘俱于舍小食。佛默然不应。雨舍公言如是者三。佛法默然者如言可。雨舍公即去严舍中。为佛及诸比丘僧。施设床座。然灯火。饭食具。明日雨舍公。往请佛。佛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往饭食讫竟。佛即咒愿言。使若得道莫乐国公位。虽今世不得离于县官者。若今饭佛及比丘僧。使若后世脱于县官。世有明者。当饭食贤善道人。道人咒愿。不弃仕官。求官不可有贪心酷心进心乐心劝心。去是五心事县官者可得无他。死后可得除地狱之罪。雨舍公若自思惟。公言诺受教。佛及比丘僧皆起去。佛出城门。公即随佛后视。佛从何城门出。欲名佛所出门为佛城门。所度小溪水。名为佛溪。佛至江水边。时人民大众多欲度中。有乘舫舡者小舡者竹桴度者。佛坐思念。我未作佛时。度此曹水。乘桴船度。今我身不复乘桴船度水。佛自念言。我是度人师。使人得度世道。不复从人受度。念适已。诸比丘皆已度。佛呼阿难。俱至拘邻聚。阿难言诺。佛即与千二百五十比丘。悉俱至拘邻聚。佛言诸比丘皆听。持善心与天下无诤。自思惟当知无常。以慧忧身。持善心与天下无诤。自思惟以即明。明者即去贪淫瞋恚愚痴之态。三态去。即得度世道。不复生死。心不复走。一心无所著。如国王乐独思若干人。众中我独主。得道者。度世者。亦自思心。有若干千万端。今皆主是心。如国王典主人民。佛复从拘邻聚。呼阿难。俱至喜豫国。阿难言诺。佛与诸比丘俱至喜豫国揵提树下坐。佛遣诸比丘僧。于喜豫国分卫。以还白佛言。喜豫国多病者。人民多死者。中有优婆塞。名玄鸟。时仙。初动。式贤。淑贤。快贤。伯宗。兼尊。德举。上净。等十人。皆优婆塞。持五戒。今皆死。诸比丘俱问佛。是诸优婆塞。死者皆趣何道。佛言玄鸟等十人。死皆在不还道中。佛告诸比丘僧。若曹但见十人死。佛持天眼见。见优婆塞死者五百人。皆生不还道中。复有二百优婆塞。如难提等。生时无淫态无怒态无痴态。死皆生忉利天上得沟港道。当复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道。玄鸟等五百人。皆得不还道。自于天上得应真道。佛告诸比丘。若行分卫来还何为道。是十优婆塞。若曹故欲扰佛。谓佛不欲闻是恶。佛亦当何所畏难。其有生者皆当死。过去当来现在诸佛。皆般泥洹。今我作佛。亦当般泥洹。用是身故作佛。若干劫求佛。止生死之道。作佛绝生死之本。知是人本从痴故。从痴为行。从行为识。从识为字色。从字色为六入。从六入为栽。从栽为痛。从痛为爱。从爱为求。从求为有。从有为生。从生为老死。忧悲苦不如意恼。如是合大苦阴堕习。佛故思惟生死本如车有轮车行无休息时。人从痴故得生死。以去痴便痴灭。以痴灭便行灭。以行灭便识灭。以识灭便字色灭。以字色灭便六入灭。以六入灭便栽灭。以栽灭便痛灭。以痛灭便爱灭。以爱灭便求灭。以求灭便有灭。以有灭便生灭。以生灭便老死灭以老死灭便忧悲苦不如意恼灭。如是合大阴堕习为尽。佛故先为若曹说。痴故有生死。慧者持道。不复生死。佛言若曹。当念奉佛法圣众。净戒相承用教佛经。当思惟端心。不复更生死。无忧哭之患。
佛从喜豫聚。呼阿难。至维耶梨国。阿难言诺。佛从喜豫聚。至维耶梨国。未至七里。佛止?园中。有淫女人。字?女。有五百淫女弟子。于城中闻佛以来在?园中。皆敕五百淫女弟子。令好庄衣严车。从城中出。至佛所欲见佛。为佛跪拜。时佛在?园中。与千比丘俱。为诸比丘说经。佛见?女。与五百淫弟子俱。皆好庄衣。佛敕诸比丘。汝曹见?女。与五百淫弟子俱。皆低头。端若心。虽好庄衣来。譬如画瓶。外有好画。中但有不净。封结不可发解。解者不净臭。即至?女。皆是瓶辈。其有比丘当见力。何等为见力。去恶就善。不听淫态。宁自破骨破心燔烧身体。终不随心作恶。不但力士为多力。能自端心。胜于力士。佛与心诤以来。其劫无数。不听随心。勤力精进。自致作佛。比丘可自齐端其心。心久在不净中。今亦可自拔擢。自思惟身体五藏。亦可齐止。生死之法。视外亦苦。视中亦苦。端若心。?女到下车至佛所。为佛作礼却坐一面。诸比丘皆低头。佛言若何缘来。?女言。我数闻佛尊于诸天。故来跪拜。佛言?女。若乐作女人耶。?女言。天使我作女人耳。我不乐也。佛言。汝不乐作女人者。谁使汝畜五百淫弟子者。?女言。是皆贫民。我养护之。佛言不然。若不厌女人之病。月期不净。拘绊捶杖。不得自在。不厌汝身。反更从五百人。?女言。我痴所致。慧者不为是。佛言。审如是者善。?女即长跪白佛。明日请佛及比丘僧。佛默然不应。?女大喜。即起为佛作礼而去。去未久。维耶离豪姓诸理家。闻佛比丘僧俱来。去城七里。在?园中。即乘王威。皆严驾乘而出。欲觐见供养佛。中有乘青马青车。青衣青盖。青幢青幡。官属皆青。中有乘黄马黄车。黄衣黄盖。黄幢黄幡。官属皆黄。中有乘赤马赤车。赤衣赤盖。赤幢赤幡。官属皆赤。中有乘白马白车。白衣白盖。白幢白幡。官属皆白。中有乘黑马黑车。黑衣黑盖。黑幢黑幡。官属皆黑。佛遥见车骑数十万人来。即告诸比丘。汝欲见忉利天上帝释苑中侍从出入者。如此诸理家无有异也。诸理家行到道口。皆下车至佛所。前者为佛跪。中央者皆低头。最后者但叉手皆坐。佛问。若曹所从来。诸理家言。闻佛在是故。出城跪拜。中有一人字宾自。起至佛前。熟视佛。佛问若何等视。宾自言。举天上天下。皆为佛倾动。我视佛无厌极。佛言宾自。庄当熟视佛。久远乃复有佛耳。曼有佛时。当受佛教命。中有四五百理家言。宾自有大德。与佛共谈。宾自言。我遥闻佛经。我念作是经久。我适今日乃得见耳。我有慈孝心于佛。佛言。天下人少有如宾自辈。慈孝于师。佛告宾自。佛出于天下。知天下生死之道。说经开化天上天下及鬼龙。无不倾侧者。是佛第一威神。其有读佛经。自端心得道者。是佛第二威神。佛于天下说经。贤者无不喜。闻者无不喜。学者转相教。转相授导。转相端心。是佛第三威神。其学佛经者皆喜。如愚人得金。上智者得应真道。第二者可得不还。第三者可得频来。第四者可得沟港。第五持优婆塞五戒者。可得天上。持三戒者。可得作人。佛出在天下。因现此道。是佛第四威神。佛告宾自。若来熟视佛。若说数闻佛名希见佛。时坐中有数十万人。皆不问佛。若独问。是佛第五威神。佛告宾自。天下智慧者少。无反复者多。受佛经道。受师好语。持师戒法。诸鬼神龙。无不护视者。吏不敢妄召呼。当慈孝于师。师不从弟子有所求索。在师前当敬师。背后当称誉师。师死常当忆念。于今宾自者。人中雄。善乐法清戒。维耶梨逝心理家。请佛明日旦。宁可与诸比丘入城饭食。佛言。?女朝旦来请佛及比丘僧。诸逝心理家。皆俱去。?女明日旦来至佛所。白佛言。已设座。饭食具皆已办。愿天尊屈威神。佛言。若径去。我今随后。佛起着衣持钵。与比丘俱入城。城中观者数十万人。中有贤善优婆塞。皆言佛如明月。弟子如明星。与月相随。时佛好如是。佛至?女家。就坐行澡水。佛及诸比丘僧饭食竟。澡手已毕。?女持小机。于佛前坐。佛告?女。圣人及天下尊豪富贵。唯尚戒净。明佛诸经。坐中语言。无不好听。其所行处。无不敬爱者。今在天下作人。不贪财色。奉佛神化。死无不生天上者。佛告?女。善自爱重持五戒。佛与比丘俱去。
佛从维耶梨国出。告阿难。宁可俱至竹芳聚。阿难言诺。又闻竹芳聚。米谷大贵。诸比丘求分卫难得。佛坐思惟。维耶梨国饥馑。谷籴腾贵。其聚狭小。不能供诸比丘分卫。佛思念欲。遣诸比丘。分布余国。贱米谷处行分卫。佛告诸比丘僧。是竹芳聚。米谷腾贵。求分卫难得。彼间有沙罗提国丰熟。是维耶梨四界。米谷皆贵。我自与阿难。俱留此竹芳聚。诸比丘受佛教。皆去至沙罗提国。佛与阿难俱。至竹芳聚。身皆大痛。欲般泥洹。佛自念。诸比丘皆去。我独般泥洹。不事无教戒。阿难从一树下起至佛所。问佛圣体。不和宁差不。佛言未差大剧。欲般泥洹。阿难言。且莫般泥洹。须比丘僧聚会。佛告阿难。我已有经戒。若曹但当案经戒奉行之。我亦在比丘僧中。比丘僧皆已知佛所教敕。事师法皆以付诸弟子。弟子但当持行熟学。今我身皆痛。我持佛威神。治病不复。持心思病。如小差状。佛语阿难。今佛年已尊。且八十。如故车无坚强。我身体如此无坚强。我本不为若曹说。无有堕地不死者。最上有天。名不想入。寿八十亿四千万劫。会当复死。用是故起经于天下。断生死之根本。我般泥洹以后。无得弃是经戒。转相承用。自思中外。端心正行。当持戒法。中外令如常。其有四辈弟子。持戒法者。皆佛弟子。其有学佛经道者。皆是佛弟子。佛弃转轮王。忧天上天下人。亦可自忧疾。去淫态怒态痴态。
- 上一篇:佛般泥洹经卷上(三)
- 下一篇:佛般泥洹经卷上(一)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