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净土中道实相菩提论
- 观经四帖疏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毗婆尸佛经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
- 净土修学导引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百喻经》原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大方广佛华严经》原文
- 净土探微
- 弥勒净土论【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慈悲道场忏法
- 大乘无上续论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佛说七佛经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般泥洹经原文【西晋 白法祖译】
- 般泥洹经
- 中阿含经
- 佛说千佛因缘经
- 《贤劫经》原文
- 安乐集
- 歧路指归
- 清莲飘香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净土风光
- 念佛速证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师:入香光室
- 思归集
- 导归净土
- 印光大师文钞
- 李济华居士遗集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汉传佛教法事中的孝道思想
古印度的僧团和中国的僧团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修学形式。佛陀时代,僧众主要是听经闻法、静坐禅修、羯磨布萨与托钵乞食等,没有固定的寺院生活模式。而佛教传入汉地后则形成了稳定的寺院生活方式。汉地僧团的修学与印度的僧团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佛事体系。这些佛事有日常行持的五堂功课,有诵经、念佛、禅修,有佛菩萨圣诞的祝延、上供,有黑白月的诵戒布萨,还有瑜伽焰口、各种忏法、祈愿乃至水陆法会等等。这些佛事交叉重叠、互辅互补,构成了寺院日常修学的大部分内容。严密的佛事体系是汉传寺院修学方式的重要特征。法事活动有多方面的作用,浅的来说,众生能在殊妙的法事中收摄身口意三业,颐心养性、陶冶情操,将自己熏陶为一个情操雅洁、道德高尚的人;深的说,众生会因佛事的方便接引而消除业障,悟入佛道,进而摆脱生死烦恼。所以经典中说:“为菩萨时,当作佛事”。除了这两个作用外,法事活动还有一个特殊价值,就是能起到敦进伦理、净化民心、和谐社会的作用。例如,汉传佛教法事活动中蕴藏的孝道思想,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说到孝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世尊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释迦佛原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出生不久母亲摩耶夫人就过世了。为了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成道不久的佛陀上升忉利天宫,为母亲宣讲三世因果、六道苦空、悲济众生的佛法思想,摩耶夫人因此得度。佛陀不但对过世的母亲极尽孝道,对净饭父王也不忽视,先派弟子以神通令他慕道,然后说法劝归佛教。净饭王去世的时候,佛陀亲自扶棺为父王下葬。释迦世尊的孝行感天动地,无数众生因此而归投门下。
释迦佛除了以身示范孝道,还利用各种场所对弟子们宣讲孝行。与弟子们外出游行,看到路边一堆枯骨,他立刻起身对着白骨虔诚礼拜,弟子询问原因,他说这是过去生父母的白骨。接着,佛陀为弟子们讲述了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不易,说明了不孝之行的因果报应,指出为佛弟子应当孝养父母,报答生育大恩的道理,这就是《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的产生因缘。
目犍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为了营救在世不善而堕落恶道的母亲,以自己的神通将饭食送往地狱中,哪知人间的饮食到了那里就化为火炭不能入口,目犍连悲伤至极,求救世尊。于是佛陀宣说《盂兰盆经》,为他讲述用众僧威神力量解救父母的办法。这两部经都属于佛教的孝道类经典,是法事活动中用来报答多生父母养育之恩的常用典籍,汉传佛教中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会”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地藏经》被称为佛教中的孝经之一,《地藏忏》也成为佛教忏法中超度父母的重要法事活动。禀承佛陀遗风,中国的高僧大德也十分孝敬父母师长,从古代大德创立的法事活动中就展现出浓厚的孝道思想。
佛弟子孝敬的途径有两条:父母在世时,除了供给生活资料,还要运用善巧方便让他们学佛敬佛、持斋念佛;父母过世后则以诵经拜忏、修持佛法等功德为他们至诚回向,令其出离恶道,进而发心自利利他。这在汉传佛教的法事活动中有着许多的体现。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