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命好又会读书的小宝宝之积善修德与修行
要生福慧俱佳的宝宝,最有效的原则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积善修德及修定修慧。亲近一个可靠的正统宗教道场,追随其中的导师、善知识、及同修道友等人努力修行,或至少随缘修学,就是一个可靠的方式。本文不详谈各种修行法门,因为每个道场都有生活化和精辟有效的教法。本文只是强调一些您可能忽略的观念,希望能帮助您有效的应用所学到的法门,以吸引命好又会读书的宝宝降临。笔者是佛教徒,因此只叙述一些佛法的修行观念,期望本段对其他宗教也能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有些人开始修行不久后,就有很好的体验发生,但那不一定表示修行有很好的成果。由于习气的影响,常人在获得这种体验之后,会生起想长久维持这一水准,或者要求得更进一步体验的贪心和狂热心,这和身心平衡是有一些差异的,因此其智商稳定地增进的程度并不突出。我们亲近善知识要依其教导修行,或有空就深入佛法或某一正统宗教的教理,依照一个法门努力深入修行后,到底要修行到那一程度才算有效地增长世间智慧,又不容易退转呢?通常一旦开始学佛或修行,会在日积月累中增长福慧,因此更容易招引有福报的下一代。但若未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佛法生活化’,则只是累积资粮,有限地培福修慧。原因是定力和智慧不足,对各种诱惑很难把持得住。所以古今的大德,莫不勉励我们,除了恭敬三宝、常供养清净福田僧之外,应从随缘行善、布施、戒杀、放生等做起,以逐渐转化自己、提升品格、改善气质,最后真正的达到日日培福修慧的目标。从北传(大乘)佛法的观点来说,就是谈如何落实‘戒、定、慧’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修行法在日常生活之中。
至于努力修行若要达到变化气质,以真正落实‘佛法生活化’的目标,其中最具关键的地方,笔者认为是修持‘忍辱波罗蜜’和‘精进波罗蜜’。金刚经的经文有一段说法:‘一切诸法无我得成于忍’和这种目标有密切的关联。这段经文的原意是指一切的法都是依据因缘而产生作用,不会无中生有,故其本质是空性,若要证到这种‘法无我’的境界,必需在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安住于忍才能成就。将之引用到初学者如何落实佛法生活化,是指当修行碰到障碍、身心疲惫或生病时,需要体会到放下自我才有机会成就,而放下自我也等于不起分别心,心中了了分明,不起丝毫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杂念。若起了‘修行有没有用,这种法门好不好’的念头,甚至真的不再修行或换法门等等都是不对的,要精进地‘提起修行时必须安住于法’的忍辱心。换句话说,我们在此时一定要轻松、安然的坚持原来的法门,不计较成果地继续修持下去,才有机会成就。例如我们持诵某一部经,偶尔会出现身心舒畅的现象,很多人就要求自己每次都要能达到此一状态,这就是四十二章经所说的‘见好不求难’。但这和维摩诘所说经的‘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并不相应,正确的方式是持经时一念不生,没有舒服与否或正在持经的感觉出现,持经后也完全没有持过或未持过的念头。若持经持得身心舒畅,相当于在享受福报,对于无法持经时段之身心稳定不一定能够有帮助。相反的,持经持得不好而起烦恼、妄念纷飞、或者身体不舒服,虽然也和这一经文完全不相应,但若能不计成败、放松身心地坚持下去,则和‘安住于法’相应,此相当于在修持忍辱波罗蜜,又因为不向烦恼屈服,也和精进波罗蜜相应。由于种下日后可能‘得成于忍’的因,累积福德之效果是不可思议的。实际上,能够落实佛法生活化的人,在充满不耐烦心、妄念极多、身体很疲倦或身心很不舒服时,仍然能打起精神来念佛、诵经、持咒、打坐或祈祷,以修行方法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是相当于在严酷的条件下,已经养成怡然自得地去面对的习惯,所以能够在平时轻易地提起心力以平衡身心,使慈悲和智慧自然地流露。笔者有两种有趣的经验:(1)在盘腿打坐一段时间后,双腿陷入剧烈痛苦的时候,若记得安慰自己:‘在此刻若仍能持续原来使用的方法,则其他时段应该可以轻易地用上任何一种方法’,结果真的能使心力进一步提升,在随后几天的日常生活中,自动地提起修行的念头。(2)有时到外地出差很晚才回到家时,身心经常陷入极度疲惫的状态,若能不计较是否专心而坚持一定要做完晚课才去休息,则几天之内,也会有法喜充满或者身心寂静的觉受出现。
能够‘落实佛法生活化’的人,除了日常的行为大多能合乎戒律的规矩,他们连微细的心念起伏都能或多或少遵循道德的标准。由于习气减少,虽然仍会犯错,但能很快的察觉改过,并且常常检讨自己,其积善修德的行为和心态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慈悲与智慧,这不是常人经过学习、或者刻意模仿能够达到的。除了极少数人之外,一般人要花很多时间去修行,才能达到此一阶段。或许年轻夫妻没有很多时间来修行,因此本文将如何达到‘落实佛法生活化’的原则和修行时应有的积极心态,集中于最后一章,以便您想进一步了解时,可以查阅这些方法。
在很多人熟悉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药师经或其他经典中,提到持诵佛菩萨圣号,容易获得成效。笔者建议读者采用普门品所建议的‘恭敬持念观音圣号’法门,这是因为古来有许多念圣号得到观音送子的神奇感应故事,可以加强我们的信心。由于要达到能在生活中应用佛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达到的,只要您自己或近亲婚后想要小孩,可尝试这种神奇的观音法门,依据善知识的教诲,并参照本段所叙述的原则,则您将有很高的机会在未来添加命好又会读书的儿女。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