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白黑论》
难《白黑论》
何与宗书
近得贤从中郎书,说足下勤西方法事。贤者志其大,岂以万劫为奢?但恨短生,无以测冥灵耳。治城慧琳道人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足下试寻二家,谁为长者?吾甚昧然,望有以佳悟。何承天白。
宗答何书
所送琳道人《白黑论》辞情致美,但吾暗于照理,犹未达其意。
既云:“幽冥之理,不尽于人事。周、孔疑而不辨,释氏辨而不实。”然则人事之表、幽暗之理,为取廓然唯空,为犹有神明耶?若廓然唯空,众圣、庄、老,何故皆云有神?若有神明,复何以断其不实如佛言?今相与共在常人之域,料度近事,犹多差错,以陷患祸。及博弈粗艺,注意研之,或谓生更死,谓死实生。近事之中,都未见有常得而无丧者,何以决断天地之外,亿劫之表,冥冥之中,必谓所辨不实耶?若推据事不容得实,则疑之可也。今人形至粗,人神实妙。以形从神,岂得齐终?心之所感,崩城陨霜,白虹贯日,太白入昴。气禁之医,心作水火,冷暖辄应。况今以至明之智,至精之志,专诚妙彻,感以受身,更生于七宝之土,何为不可实哉?
又云:“析毫空树,无伤垂荫之茂。离材虚室,无损轮奂之美。贝锦以繁彩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以塞本无之教,又不然矣。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者皆空也。垂荫、轮奂,处物自可有耳,故谓之“有谛”;性本无矣,故谓之“无谛”。吾虽不悉佛理,谓此唱居然甚安。自古千变万化之有,俄然皆已空矣。当其盛有之时,岂不常有也必空之实,故俄而得以空耶?亦如惠子所谓:“物方生方死,日方中方睨。”死、睨之实,恒预明于未生、未中之前矣。愚者不睹其理,唯见其有,故齐侯摄爽鸠之余伪,而泣恋其乐。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自颜以下,则各随深浅,而味其虚矣。若又逾下,纵不能自清于至言,以倾爱竞之惑,亦何常无仿佛于一毫?岂当反以一火增寒,而更令恋嗜好之欲乎?乃云:“明无常,增渴癊之情;陈苦伪,笃竞辰之虑。”其言过矣。
又以“舟壑、塘驷之论,已盈耳于中国,非理之奥,故不举为教本。”谓“剖析此理,更由指掌之民。”夫舟壑潜谢,佛经所谓“现在不住”矣,诚能明之,则物我常虚,岂非理之奥耶?盖悟之者寡,故不以为教本耳。支公所谓“未与佛同”也。何为以素闻于中国,而蔑其至言哉?
又以“效神光,无径寸之明;验灵变,无纤介之实。徒称无量之寿,孰见期颐之叟?”诸若此类,皆谓“于事不符”。夫神光灵变,及无量之寿,皆由诚信幽奇,故将生乎佛土,亲映光明,其寿无量耳。今没于邪见,慢诞灵化,理固天隔,当何由睹其事之符乎?
夫心不贪欲,为十善之本,故能俯绝地狱,仰生天堂,即亦服义蹈道、理端心者矣。今内怀虔仰,故礼拜悔罪;达夫无常,故情无所吝。委妻子而为施,岂有邀于百倍?复何得乃云“不由恭肃之意,不乘无吝之情”乎?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为身。若本不希拟,亦可为增耽逸之虑,肇好奇之心。若诚餐仰,则耽逸稍除,而获利于无利矣,又何关“利竞之俗”乎?
又云:“道在无欲,而以有欲要之。俯仰之间,非利不动。”何诬佛之深哉!夫佛家大趣,自以八苦皆由欲来,明言十二因缘,使高妙之流,朗神明于无生耳。欲此道者,可谓有欲于无欲矣。至于启导粗近,天堂、地狱,皆有影响之实。亦由于公以仁活招封,严氏以好杀致诛。畏诛而欲封者,必舍杀而修仁矣。励妙行以希天堂,谨五戒以远地狱,虽有欲于可欲,实践日损之清途,此亦西行而求郢,何患其不至哉!
又嫌“丹青眩媚彩之目,土木夸好壮之心;成私树之权,结师党之势;要厉精之誉,肆凌竞之志。”固黑蝗之丑,或可谓作法于凉,其弊犹贪耳。何得乃慢佛云“作法于贪”耶?王莽窃《六经》以篡帝位,秦皇因朝觐而构阿房,宁可复罪先王之礼教哉?
又云:“宜废显晦之迹,存其所要之旨。示来生者,蔽亏于道,释不得已。请问其旨,为欲何要?必欲使修利迁善,以遂其性矣。”夫圣无常心,就万物以为心耳。若身死神灭,是物之真性,但当即其必灭之性,与周、孔并力致教,使物无禀,则迁善之实岂不纯乎?何诳以不灭,欺以佛理,使烧祝发肤,绝其牉合,所遏苗裔,数不可量。为害若是,以伤尽性之美,释氏何为其不得已乎!若不信之流,亦不肯修利而迁善矣。夫信者,则必耆域、揵陀勒、夷陀蜜、竺法乘、帛法祖、竺法护、于法兰、竺法行、于道邃、阙公则、佛图澄、尸梨蜜、郭文举、释道安、支道林、远和尚之伦矣,神理风操,似殊不在琳比丘之后。宁当妄有毁人理,落簪于不实人之化哉?皆灵奇之实,引绵邈之心,以成神通清真之业耳。
足下藉其不信,远送此论,且世之疑者,咸亦妙之。故自力白,答以尘露众情。夫世之然否佛法,都是人兴丧所大,何得相与共处以可否之间?吾故罄其愚思,制《明佛论》,以自献所怀。始成,已令人书写,不及此信。晚更遣信,可闻当付往也。宗炳白。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