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应论并问
明报应论并问
问曰。佛经以杀生罪重。地狱斯罚。冥科幽司。应若影响。余有疑焉。何者。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寄生栖照。津畅明识。虽托之以存。而其理天绝。岂唯精粗之间。固亦无受伤之地。灭之既无害于神。亦由灭天地间水火耳。又问。万物之心。爱欲森繁。但私我有已。情虑之深者耳。若因情致报。乘惑生应。则自然之道何所寄哉。
答曰。意谓此二条。始是来问之关键。立言之津要。津要既明。则群疑同释。始涉之流。或因兹以悟。可谓朗滞情于常识之表。发奇唱于未闻之前。然佛教深玄。微言难辩。苟未统夫指归。亦焉能畅其幽致。当为依傍大宗试叙所怀。推夫四大之性。以明受形之本。则假于异物。托为同体。生若遗尘。起灭一化。此则慧观之所入。智刃之所游也。于是乘去来之自运。虽聚散而非我。寓群形于大梦。实处有而同无。岂复有封于所受。有系于所恋哉。若斯理自得于心。而外物未悟。则悲独善之无功。感先觉而兴怀。于是思弘道以明训。故仁恕之德存焉。若彼我同得。心无两对。游刃。则泯一玄观。交兵。则莫逆相遇。伤之岂唯无害于神。固亦无生可杀。此则文殊案剑。迹逆而道顺。虽复终日挥戈。措刃无地矣。若然者方将托鼓舞以尽神运干鏚而成化。虽功被犹无赏。罪罚之有耶。若反此而寻其源。则报应可得而明。推事而求其宗。则罪罚可得而论矣。尝试言之。夫因缘之所感。变化之所生。岂不由其道哉。无明为惑网之渊。贪爱为众累之府。二理俱游。冥为神用。吉凶悔吝。唯此之动。无明掩其照故情想凝滞于外物。贪爱流其性。故四大结而成形。形结则彼我有封。情滞则善恶有主。有封于彼我。则私其身而身不忘。有主于善恶。则恋其生而生不绝于是甘寝大梦。暋于同迷。抱疑长夜。所存唯著是故失得相推。祸福相袭。恶积而天殃自至。罪成则地狱斯罚。此乃必然之数。无所容疑矣。何者。会之有本。则理自冥对。兆之虽微。势极则发。是故心以善恶为形声。报以罪福为影响。本以情感。而应自来。岂有幽司。
由御失其道也。然则罪福之应。唯其所感。感之而然。故谓之自然。
自然者。即我之影响耳。于夫主宰复何功哉。请寻来问之耍。而验之于实。难旨全许地水火风结而成身。以为神宅。此即宅有主矣。问主之居宅。有情耶。无情耶。若云无情。则四大之结。非主宅之所感。
若以感不由主。故处不以情。则神之居宅无情。无痛痒之知。神既无知。宅又无痛痒。以接物。具是伐卉翦林之喻。无明于义。若果有情。四大之结是主之所感也。若以感由于主。故处必以情。则神之居宅。不得无痛痒之知。神既有知。宅又受痛痒。以接物。固不得同天地间水火风明矣。因兹以谈。夫神形虽殊。相与而化。内外诚异。浑为一体。自非达观。孰得其际耶。受之既然。各以私恋为滞。滞根不拔。则生理弥固。爱源不除。则保之亦深。巷设一理逆情。使方寸迷乱。而况举体都亡乎。是故同逆相乘。其生仇隙。祸心未冥。则构怨不息。纵复悦毕受恼。情无遗憾。形声既著。则影响自彰。理无先期。
数合使然也。虽欲逃之。其可得乎。此则因情致报乘惑生应。但立言之旨本异故其会不同耳。
问曰。若以物情重生。不可致丧。则生情之由。私恋之惑耳。宜朗以达观。晓以大方。岂得就其迷滞以为报应之对哉。
答曰。夫事起必由于心。报应必由于事。是故自报以观事。而事可变。举事以责心。而心可反。推此而言。则知圣人因其迷滞以明报应之对。不就其迷滞以为报应之对也。何者。人之难悟。其日固久。是以佛教本其所由。而训必有渐。知久习不可顿废。故先示之以罪福。罪福不可都忘。故使权其轻重。轻重权于罪福。则验善恶以宅心。善恶滞于私恋。则推我以通物。二理兼弘。情无所系。故能尊贤容众。恕己施安。远寻影响之报以释往复之迷。迷情既释。然后大方之言可晓。保生之累可绝。夫生累者。虽中贤犹未得。岂常智之所达哉
- 上一篇:如何建立国民的道德标准 太虛
- 下一篇:明佛论2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原文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全文
-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层地狱分别叫什么?十八层地狱详细图解
- 戒除邪淫得清凉
- 《佛说圣者无量寿智大乘陀罗尼经》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读诵无量寿经的利益
- 念佛怎样“发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忏悔发愿文
- 净土五经一论是什么?有哪些内容?
- 简单的早晚课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生死关全集
-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净宗朝暮课本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净修捷要
- 极乐辅臣观世音菩萨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佛说无量寿经
- 净土十要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观经四帖疏
- 西方发愿文(图文)
-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