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旨归 >

善导大师所说的杂毒之善与机之深信

  善导大师所说的杂毒之善与机之深信

  发 表 人:心莲居士

  止观曰:‘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涅盘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何谓三毒?智度论曰‘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嗔恚,此结使不能从智生,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之本。’人之贪嗔痴烦恼为毒,混杂三毒,污于烦恼之根的修行。如自力之修善则称为杂毒之善也。观经散善义曰:‘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

  要我们一般凡夫接纳这句杂毒之善的话是非常困难的,大部份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好人,但是从我们自己身囗意的细微处观照,再想想人人都可能有的亲身经验,就会不得不折服善导大师所说的杂毒之善,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行善最好的例子就是布施,凡夫行善不能三轮体空(施者受者与施物三者不存于意中),是无可厚非之事,但为何要以杂毒来形容凡夫的善呢?现举最平常的例子,当我们借钱或曾帮助过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时,有一天我们有求于他们,他们不理会我们,我们是不是很容易生气了呢?我家隔壁邻居的女佣是一位常跑寺庙的人,我曾多次和她交谈,知道她在晚间常到寺庙帮忙。有一次我们同乘电梯上楼,她沮丧而埋怨的对我说:‘我真不明白,我多年在寺庙帮忙,为什么我的儿子会被公司裁员?’这句话包含了不满和怨尤。走进寺庙中敬香奉果的人很多,但是并不是纯粹的敬奉神佛,内心充满了贪求的私欲,私欲不能实现,对神佛都会起嗔恨之心,又何况是对一般亲友呢?从平日生活的观察,很容易发现,凡夫的行善布施常常在私欲不能得逞时,转变为嗔毒之火,反而再来伤害(或身或囗或意)受施者。这就是善导大师说的杂毒之善!能有如此细微观照自己心性的修行人,莫若行深般若的善导大师,他在“观经疏”:三心释中,深心释: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现在),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过去),无有出离之缘(未来)。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因此凡是经过细微观照自己起心动念之人,观察到自己或别人的杂毒之善,便在日常生活的三业中,自己解悟了机的深信,此时才体悟佛誓愿救度之大慈大悲,而自然全心契入法之深信。见惑较易断,思惑甚难除,没有机之深信,便不会有真实的法深信。南无阿弥陀佛!

  附:

  善导大师的要门三心与弘愿三心

  心莲居士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开端(玄义分)‘七门料简’之‘序题门’归纳“观经”之内容而作出有名的‘要弘二门判’,所谓: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入,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自力之第十九愿):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他力之第十八愿):如大经所云:‘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要门’即是十三观之‘定善’及三福九品之‘散善’。

  ‘弘愿’即是“大经”之第十八愿,亦弥陀之‘本愿力’。

  ‘要门’是自已修行定善及散善,回向求生;此龙树菩萨谓之‘难行道’,昙鸾大师谓之‘自力’。

  ‘弘愿’是全凭弥陀本愿力,为众生完成了不可思议的救度力,即大愿业力,十方众生万机不漏,善恶皆摄,弘广大愿,故名弘愿;此龙树菩萨谓之‘易行道’,昙鸾大师谓之‘他力’。

  因为观经一部的内容在说‘要弘二门’之经,要门的观佛与弘愿的念佛之‘念观两宗’,所谓‘一经两宗’。然而观佛是自力难行道,既非弥陀本愿,也非释尊本怀,更非十方众生所能;而念佛是他力易行道,是弥陀本愿,释尊本怀,十方众生所能。因此观经的‘流通分’释尊不付嘱要门之法,而付嘱念佛之法,释尊自己废要门立弘愿门而言: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善导大师体悟弥陀、释迦二尊一致之意而解释说: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广泛地细说定散之十三观与散善之三福九品,依之而修虽有利益,回向皆得往生;然尚有更大的利益不在此定散两门,而在弘愿一门,亦即大经第十八愿之本愿念佛(大经流通分谓之大利无上功德),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呼唤(欲生我国)十方众生信顺(信乐)其真实不虚(至心)的救度(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释尊在此观经之流通分咨嗟赞叹付嘱阿难,要他‘好持无量寿佛之名号’,亦即善导大师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在此有一向任凭阿弥陀佛的救度之意,因为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佛圆满无漏的功德,能救度十方一切众生,任何众生只要任凭弥陀之救度,就已领受弥陀之全部功德,之后的称名便成为感恩、赞叹之他力称名,而不是要门所修的回向之自力观佛或自力求救称名。

  观经‘九品段’: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此三心是净土真髓,出离要道,有此三心即得往生,无此三心不得往生,为净土之核心。就其文意,三心有‘要门三心’与‘弘愿三心’之义。

  要门之定善及散善三心是‘迥斯二行求愿往生’的‘自力三心’。

  弘愿三心是‘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他力三心’。

  ‘自力三心’是行者自己发起三心之故,机有千差,故各人所发之三心程度亦有万别,而且自力之三心不是虚假无真实心的凡夫所能发起的,故为‘难行道’。

  ‘他力三心’是不论定善、散善、智愚、善恶、皆悉信顺弥陀真实之救度,故三心皆统摄于‘深心’。善导大师说‘深心即是深信之心也’,而开展出‘七深信六决定’的解译,归纳之即是‘二种深信、就人立信、就行立信’等三要义,再归纳之即是‘二种深信’亦即机法两种深信。

  善导大师将此三心归纳于‘深心’,而深心即是‘深信之心’,‘信机信法’为主要内容;是继承龙树菩萨所立之易行道名目:‘是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以及昙鸾大师及道绰禅师的‘信佛因缘’、‘三不三信’等本愿思想。弥陀于本愿文说‘至心、信乐、欲生’,此三心归纳于‘信乐’之信心,故释尊解释本愿文之‘信乐’成就文中说‘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可知此之信心为往生之正因。

  法然上人于其“选择集”之‘信疑决判文’云:‘深心’者谓之‘深信之心’,当知:

  生死之家,以疑为所止;

  涅槃之城,以信为能入。

  故圣道门之生死、涅槃之因,在于烦恼之断除与否,亦即在于迷与悟,迷则生死,悟则涅槃。

  净土之本愿法系他力之教,是全托弥陀大愿业力。以净土门而言,生死涅槃之因在信与疑,信则得生,疑者难生。故若信弥陀本愿者,昙鸾祖师谓之‘业事成办’(即往生之业已经完成),‘不断烦恼得涅槃’。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