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十一尤
笠翁对韵全文+译文 下卷 十一尤
【原文】
荣对辱,喜对忧,缱绻对绸缪①。吴娃②对越女,野马③对沙鸥。茶解渴,酒消愁,白眼④对苍头⑤。马迁⑥修《史记》,孔子作《春秋》。莘野耕夫闲举耜⑦,渭滨渔父⑧晚垂钩。龙马游河,羲帝因图而画卦;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畴⑨。
【注释】
①缱绻对绸缪:缱绻和绸缪,都是形容感情亲密、情意缠绵的样子。
②吴娃:吴地的姑娘。娃,少女。
③野马:《庄子逍遥游》中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说的是早春大地上蒸腾的水蒸气。(唐)韩偓诗:“窗里日光飞野马。”
④白眼:(晋)阮籍视人,能作青、白眼,见庸俗之士则以白眼对之。
⑤苍头: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有一支义军的士卒以青巾裹头,称苍头军。后世苍头多指老年仆人。
⑥马迁:即司马迁。
⑦莘野耕夫闲举耜:此句疑用伊尹故事。《吕氏春秋》说:有侁氏女子得婴儿于空桑之中,名伊尹,长而贤,商汤王准备聘请他,有侁氏不肯,汤于是聘有侁氏女,以伊尹为陪嫁奴隶取了去,后以为相,国大治。有侁氏即有莘氏。又解为《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⑧渭滨渔父:指商代末年的姜尚。
⑨神龟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畴:上古传说,夏禹曾参照洛水神龟献出的宝书,制定了“洪范九畴”。
【原文】
冠对履,舄对裘,院小对庭幽。面墙②对膝地,错智对良筹③。孤嶂耸,大江流,芳泽④对圆丘⑤。花潭来越唱,柳屿起吴讴⑥。莺懒燕忙三月雨,蛩摧蝉退一天秋。钟子听琴⑦,荒径入林山寂寂;谪仙捉月⑧,洪涛接岸水悠悠。
【注释】
①舄:鞋;同澙,咸水浸渍的土地。
②面墙:《论语》记述孔子的话说:“人而不为《周南》、《如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后来“面墙”就成了思路闭塞的代用语。
③错智对良筹:错,指西汉政治家晁错,他在文帝时曾为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是主管太子府内庶务的官员,相当于太子府的总管,很有谋略,多智,大家称他为“智囊”。良,指张良。良筹是说张良的高明策略。又解为汉初张良借箸筹画政事。
④芳泽:泽本是妇女用的脂粉,或说内衣,后芳泽即转为女性的代称。
⑤圆丘:是古代天子祭祀天神的地方,也写作圜丘。
⑥吴讴:吴地的民歌。
⑦钟子句:上古故事,余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解琴,闻伯牙鼓《高山流水曲》,遂相知好。子期死,伯牙碎琴不复鼓,谓无知音也。
⑧谪仙捉月:古代民间传说,诗人李白特别喜爱明月,在采石矶,一次酒醉,看到江心倒映的月影,就前去扑捉,结果溺水而死。
【原文】
鱼对鸟,鹡①对鸠,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②,爱日③对悲秋。虎类狗④,蚁如牛⑤,列辟⑥对诸侯。陈唱临春乐⑦,隋歌清夜游⑧。空中事业麒麟阁⑨,地下文章鹦鹉洲⑩。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注释】
①鹡:鹡鸰,一种小鸟。
②七贤句:(晋)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友好,常宴集于竹林之下,号为竹林七贤。三友:以三种事物为友,如松、竹、梅;琴、酒、诗;梅、石、竹等。
③爱日:指暖和的阳光;珍惜时间。骆宾王《赠宋之问》诗:“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④虎类狗:东汉马援在《戒兄子严敦书》(写给侄子严敦的信)中,告诫他们说,学龙伯高,不成犹为谨慎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学习豪侠好义的杜季良,不成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
⑤蚁如牛:(晋)殷浩患耳疾,听见床下蚂蚁动,以为是牛斗之声。
⑥列辟:辟,君王;列辟等于说诸王侯。
⑦陈唱临春乐:南朝陈后主荒淫,修结绮、临春、望仙阁,与张丽华、江总、孔贵嫔诸人日夜游戏、歌唱,其中以《玉树后庭花》、《临春乐》为最有名。
⑧隋歌清夜游:传说隋炀帝夏夜宴游,放萤火虫照明,歌清夜之曲;冬日剪彩为花。
⑨空中事业麒麟阁:汉宣帝时,为了表彰功臣,将霍光、苏武等画在麒麟阁上,共十一人。“空中事业”,是说功名富贵本来是虚幻的,这是作者的消极思想。
⑩地下文章鹦鹉洲:三国时才士祢衡,因反对曹操,被排挤到荆州,后被刘表部下黄祖(忌其才)杀害。他曾写过《白鹦鹉赋》,因此他被害之处人们就称之为鹦鹉洲。“地下文章”是说该人已死去。
-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 学而第一
- 论语序说
- 日知录 卷三十二
- 国风·周南
- 开宗明义章第一
- 了凡四训 第四篇 谦德之效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 虞书·尧典
- 为政第二
-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 一、释诂
- 孟子序说
- 第一章
- 日知录 卷一
- 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
- 隐公(元年~十一年)
- 曲礼上
- 中论 卷之上
- 日知录 卷三十一
- 日知录 卷二十六
- 了凡四训 第三篇 积善之方
- 日知录 序
- 天子章第二
- 八佾第三
- 日知录 卷二十四
- 里仁第四
- 日知录 卷二十七
-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 尧曰第二十
-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 雍也第六
- 公冶长第五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 国风·召南
- 了凡四训 第二篇 改过之法
- 二、释言
- 泰伯第八
- 上经乾传卷一【上】
- 述而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