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报亲恩
诸佛欢喜庆新年
中国农历七月,民间信仰:地狱门开,孤魂野鬼回阳世,接受生前子孙的祭祀,所以把七月名为「救鬼月」、「鬼魂回乡度假月」。佛教界也盛行救度地狱饿鬼的瑜伽焰口法门,寺院、街坊、工厂、到处锣鼓喧天,举行大拜拜,放焰口做功德、布施十方法界六道群灵,期以金刚上师的法力,孝子贤孙的善行,使河沙饿鬼,「来饥去饱,同沾法味,共证菩提。」
从佛法说,七月是最吉祥,法筵盛开,诸佛皆欢喜的佳节。因为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也即是佛教徒的新春过年。依世俗言,新年到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每人的年龄增加一岁。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除旧迎新,到处喜气洋洋。然而,佛教的新年应不同于世俗,出家人的「戒腊」是以结夏安居来计算的。初出家受戒,十夏之前称「下座」,十至十九夏称「中座」,二十夏以上称「上座」。每逢七月十五日「解夏」,出家的资历增加一岁,所以「佛欢喜日」就是佛教徒欢度新年的节日。
依印度佛教的原始制度,从四月十五日起至七月十五日,适逢雨季,出家比丘为了慈悲护生,避免种种不便,不再天天外出托钵化缘,大家共聚一堂,专心用功办道。经过三个月,功德完成──「解夏」,出家的「戒腊」就多了一岁。由于弟子们精进的结果,各各有所成就,或证得初果、二果,乃至四果阿罗汉。「佛欢喜日」即由此而来。这一天又名「僧自恣日」。三个月以来的共处,明日就要各奔前程,随缘去做内修与外宏的出家本业。今天僧团的成员,各以坦诚之心向大众宣示:如个人有任何不如法之处,请同参道友不吝赐教,慈悲举罪,以便忏悔,改过自新,梵行清白。这是僧团和合、清净、安乐的要素;具有「续佛慧命」、「正法久住」的意义。
目连尊者与地藏菩萨
七月三十日是九华山地藏比丘入涅槃的纪念日,中国佛教把它定为地藏王菩萨圣诞。根据『佛说盂兰盆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七月十五和三十这两个大日子,与中国孝亲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如经说:「大目干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这是神通不抵业力的明证。难道无其他办法解救吗?「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目连尊者依教奉行,结果「是时目连其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这是目连救母的典故,也是七月供僧以报亲恩的由来。
在七月中,很多佛教徒特别精勤读诵『地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有人以此经为日课,每天至少受持一部。如遭逢厄难、病苦、鬼祟、死亡,更加用功念诵,以祈消灾免难,往生净土。
弘扬地藏法门的圣典,主要的有『善恶业报占察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和通行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此中以『十轮经』最切要。地藏赞偈言:「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如我人所见的地藏圣像,手持锡扙和明珠,用意在打开地狱门,照亮天堂路,令罪恶众生解脱地狱苦,上升人天乐。菩萨发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如何度众生,不堕地狱,解除苦因苦果,乃是菩萨宿世的本愿。依经中所说,堕落无间地狱的极重恶业,有二大类:一、十一种恶业:五无间、四根本戒、毁谤正法、疑三宝人。也即是造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另外,杀、盗、淫、妄中最重的,如杀独觉圣人、盗三宝物、淫阿罗汉尼、以不实语分裂僧团。加上谤正法和疑三宝。在十一种恶业中,随犯一种,必堕阿鼻地狱。第二类是十恶轮:一、谤阿兰若(闭关专修的比丘),二、谤于别乘(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各以本位主义,自赞毁他),三、瞋害比丘(迫害有德比丘和破戒比丘),四、侵夺清净僧物回与破戒比丘,五、毁害法师,六、侵夺僧物,七、毁寺逐僧。「于十恶轮,或随其一,或具成就,先所修集一切善根,摧坏毁灭。命终定生无间地狱。」佛门成语:「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若人恭敬三宝,深信因果,即保证不种恶因,不受苦果、地狱归空,天人充满,这才是「天堂挂号,地狱除名」的真意。
中国佛教徒重视现实的利益,确信受持地藏经,称念圣号,礼拜赞叹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是人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是人命终之后,宿映重罪,至于五无间,永得解脱。」真是方便法门,获福无边!
依大乘思想说,菩萨的伟大,在于无尽悲愿。故此,请看地藏本愿,如何发菩提心以报亲恩:一、过去久远不可说劫之前,身为长者子,见师子奋迅如来,妙相庄严,因而立下成佛度众生的弘誓:「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二、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法时代,示现为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依业报定理,必受恶报。为知其母死后生处,至诚供养先佛塔寺。果然蒙受如来感应指示:「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圣女感动莫名而发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三、清净莲华目如来之世,转生为光目女,设食供养阿罗汉,请示先母往生之事,所得答案是堕在恶趣;虽得孝女福力,转生为人,但下贱又短命;而后再堕恶道。光目发愿言:「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及历恶道。十方诸佛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愿力不思议,后来光目女者,即我佛世尊法会上的地藏菩萨;而从恶趣出来的光目之母,即解脱菩萨是。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为报答昊天罔极的亲恩,唯有学习地藏本愿,发菩提心,本大乘三心而行六度,才能普度我人无始以来,生生世世的六亲眷属。──「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人间佛教与度亡法事
中国佛教的传统,偏重于死亡、他方、鬼神的信仰,所以超度亡灵,求生乐土的法事,无比兴盛。印顺导师继承大虚大师的人生佛教,而宏传「此时、此地、此人」,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近半世纪以来,人类为本的佛法已成公认的普世价值;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思想,已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然而,纵使思想是「人间」的,口号是「人生」的,实际做起来,还是与重死、重鬼的传统信仰,难以划清界限;天化、神化、俗化的流弊,还是相当普遍。推其原因,应是积习难返,革新不易吧!试想,既得的利益,结合根深蒂固的观念,要舍弃它,谈何容易?古德说:「宁坐深山饥饿死,不作人间应赴僧」,坚持素志,不随俗浮沉,不向现实低头的风骨,多么令人敬佩!
或言:佛法在人间,人生人死都是佛法大事,了生与脱死同是修学佛法的目标;难道生活重要,而生死就可弃之不顾吗?既然志在度众生,活人固然要度,死人也是人,岂可不慈悲拔度?况且说亡灵易度,活人难度呀!君不见,许多佛教徒学佛的因缘,都因亲人的谢世,面对世间的无常,悲痛逾恒的情形,承蒙法师们的慈悲,光临诵经、拜忏,做法事,而后才发心信佛的。古今教内大德,强调临终助念,法门普及,信佛的人愈来愈多。有一位长老,教导徒众以放蒙山为日课,救度水陆空的无祀男女孤魂,所以他的归依弟子众多,道场规模宏大。还有……。当我听到这番话,对人间佛教提出一连串的质疑,顿时使我脑筋转不过来,呆如木鸡,无辞以对。
度亡法事,念经,多多益善;拜忏,拜尽所有忏本为妙。这是做功德,功德还有人嫌多吗?一个人脑死断气后,念佛八小时;七七日内,经声佛号不绝,水陆、焰口、追思,节目连连。在家信徒如此,出家大德更隆重,甚至于在台湾做的还怕不够,又往大陆请更多僧人帮忙超度。举办超荐法事之前,如清明、中元、梁皇、水陆等,请法师主法召魂,初伸召请、二伸召请、三伸召请。叹亡赞、一首又一首;唱哀歌,悲悲凄凄,大家泪流满面。令人不禁要问,魂归何处?到西方?生天堂?再做人?当畜生?堕地狱?这些神识都是召不回来的了。
佛教是理智的宗教,以人类为本,凭德行的实践而向解脱。五趣流转,随业受报,随重或随习,或随忆念力,而招感未来的新生命。佛子依世间正见,修有漏善行,受人天福报;依出世正见,修无漏功德,解脱轮回;信愿增上,勤修净业,往生净土。地藏法门,令知因识果,由世间的净化而到达出世解脱。特别开方便,称名、读诵、礼敬,令不堕恶道;临终救济,施舍修福,诵经念佛,令正念分明,往生善趣,若人发心行菩萨道,则四恩总报,累世冤亲成正觉!
二○○三年七月十九日写于观音丈室
- 仁德上人:真实的菩提心
- 仁德上人:没大彻大悟之前要运用好有我而不为我的善心菩提心
- 净界法师:佛陀的呵责: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 净界法师:什么是菩提?一种无漏的智慧
- 如瑞法师:要了知发菩提心的功德就要学会善用其心
- 大安法师:哪四种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呢?
- 净界法师:菩提心在本质上的差别是什么?
- 大安法师:怎么发菩提心?从厌离启发菩提心
- 法藏法师:每个阶段应该如何期许?有没有什么检核标准?
- 净界法师:出离心和大悲心两者结合就是菩提心
- 宏海法师:怎样转烦恼为菩提?
- 清净法师:菩提心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 法藏法师:发菩提心与发心有何不同?如何保持初发心?
- 如瑞法师: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分类
- 仁德上人:知道心病在哪就要对症下药
- 济群法师:什么叫发菩提心?如何真正的发菩提心?
- 静波法师:恶止善行的历事炼心
- 能弘法师: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种子
- 隆相法师:有烦恼不可怕,怕的是烦恼缠身而不自知
- 妙江法师:辩证的看待烦恼,它不一定是坏的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