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九讲:三辈章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九讲:三辈章

  讲解:纯祥法师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里依止哪个善知识特别重要,《选择本愿念佛集》根本的依止,除了净土经典之外,专依善导大师,提出的依据首先在善导大师的著作里找,净土宗有十三位祖师,为什么要专依善导呢?善导大师能够圆满的显明佛经的正意,《正信念佛偈》里说:善导独明佛正意,很多祖师也解释,但解释得不够圆满。现在传播净土教的善知识也有这样的,有的人解释得与佛经比较相应,有的就偏颇不圆满。法然上人随时都依善导大师,随时想到善导大师怎么说?我们念佛时有的莲友说这个人这么说,那个人那么说,我们第一个想法应该想到《无量寿经》里怎么说,《观无量寿经》里怎么说,《阿弥陀经》里怎么说,如果那人的说法跟净土三经相应就听,不相应就不需要听,心的坚定跟经的学习有关,遇到问题首先要想到净土三经,如果有不理解,就听听善导大师对净土三经的解释。下面学第四章:三辈章

  《无量寿经》云: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问:上辈文中,念佛之外,亦有舍家弃欲等余行;中辈文中,亦有起立塔像等余行;下辈文中,亦有菩提心等余行,何故唯云念佛往生乎?

  法然上人把第四章定为“三辈念佛往生之文”,三辈往生是《无量寿经》里面的说法,法然上人把三辈往生都称为三辈念佛往生,有人会问:依经文上辈、中辈、下辈都有其他的修行,为什么专门说念佛往生呢?好多人就不太清楚,会起疑问,法然上人帮我们解除疑问:1.往生还需要再做多种修行吗?专门念佛能不能往生呢? 2.专门念佛和多种修行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善导和尚《观念法门》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依此释意,三辈俱云念佛往生也。

  善导大师对三辈往生的经文这样解释:佛说一切众生的根性是不同的,根性就像种子一样,有的人有智慧、有的人没有智慧;有的人有福报、有的人没有福报;有的人出家、有的人在家;有的人发菩提心、有的人不发;心也有不同,兴趣也不一样,根性差别不同,有上等的根性、中等的根性、下等的根性,但不管什么根性,佛全部劝专念无量寿佛名,都是一向专念。三辈都是念佛往生,念佛都有临终的迎接,因此就尽得往生,所以把三辈的往生都说成是念佛的往生。

  问:此释未遮前难,何弃余行,唯云念佛乎?答:此有三意:一为废诸行归于念佛而说诸行也。二为助成念佛而说诸行也。三约念佛、诸行二门各为立三品而说诸行也。

  上面的解释说三辈都有念佛往生,但三辈之中有其他的修行,怎么丢下不说而专说念佛往生呢?这里有三层意思:1.为了废除、舍弃诸行,归于念佛而说的,诸行的修行方式为废而说。2.为帮助念佛的行而说,诸行的修行方式为助而说。3.念佛分三品,诸行也分三品,就跟你的选择有关系,净土教有自力和他力,这就是自力修行和他力修行的关系。

  一 为废诸行归于念佛而说行者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说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此等诸行的修行方式呢?是为了废弃这些诸行,劝导众生归于念佛而特意说出的。

  善导《观经疏》中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上辈之中虽说菩提心等余行,望上本愿,意唯在众生,专称弥陀名,而本愿中更无余行。三辈俱依上本愿,故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也;若念佛外亦加余行即非一向,虽先说余行,后云一向专念,明知废诸行,唯用念佛,故云一向。

  善导大师的《观经疏》里讲定善和散善的二种修行都是有利益的,但佛的本愿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是让众生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佛的本愿意思是让我们一向专称无量寿佛名。《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是说了出家发菩提心等种种修行,但这跟本愿的选择不是一回事,本愿的选择只有一个,乃至十念才是本愿,其他诸行本愿里没有说,所以依本愿就是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一向,就是一个方向念佛往西方,如果修发菩提心或是舍家弃欲诸行,有可能就不是专门向西方,为断除贪心、嗔心、积累福报就走偏了,比如一会儿觉得嗔心太重想降低,火河在南,就跑到南方去了,一会儿又觉得贪心太大想念佛减弱,水河在北,一想又偏到北边去了。很多莲友到庙里做各种善行,每一个善行都有因果回向,做之前心中都有一个盘算计较,想增加福报或是宁静健康,有些莲友特别注重吃素,有的特别注重放生,如果以这些作为往生的资粮,就不是一向,我们是非常不容易一向,甚至从来都没有真实一向过。一向专念就是以念佛为唯一的真正的修行,阿弥陀佛选择一向专念作为本愿,用这种方式来救度你,其他的诸行跟往生的关系比较远,对于你来讲就是专门念佛,把其它的全部废舍,就是执持名号,一直往西一向专念,念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往生。

  二 为助成念佛说此诸行者:此亦有二意:

  (1)以同类善根助成念佛,善导和尚《观经疏》中,举五种助行,助成念佛一行是也;具如上正杂二行之中说。

  同类助成就是身口意三业全部都以阿弥陀佛为中心,有五种:1.一心专读诵净土三部经2.一心专思想、观察、忆念极乐净土依正二报庄严3.一心专礼、专拜阿弥陀佛4.一心专口称“南无阿弥陀佛”5.一心专称扬、赞叹、供养阿弥陀佛。

  除了一向专念称名念佛之外,身业对着阿弥陀佛礼拜磕头,口业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意业作愿观察、回向、供养,身口意三业都可以供养,都是直接向着阿弥陀佛,除了念佛以外的,拜佛、诵经、观察、作愿等,这些都是同类助成。

  (2)以异类善根助成念佛。上辈正助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者是正行也,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等者是助行也,谓往生之业,念佛为本,故为一向修念佛,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又发菩提心等也。就中出家发心等者,且指初出及以初发,念佛是长时不退之行,宁容妨碍念佛也?中辈之中亦有起立塔像、悬缯、燃灯、散华、烧香等诸行,是则助成念佛也;下辈之中亦有发心,亦有念佛。

  不是以阿弥陀佛为中心的修行就叫异类助成念佛,上辈中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正行,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等是异类善根的助成念佛,出家和发菩提心的修行是能够帮助念佛的,念佛是长时不退的修行,只有念佛才能得到往生的利益,出家和发菩提心是刚开始修行,也是念佛的助行,要以念佛为主,念佛之中包括了发菩提心在里面,不要在念佛之外另外的修学发菩提心。修学净土就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要因修行发菩提心而妨碍了念佛。

  法然上人把异类助成也算成了念佛修行,比较宽松,我们做得较多的是起立塔像,哪里有修庙呀去捐点钱、给佛贴金、立根柱子、做幡盖、佛前点灯、烧香等做这些中辈修行,做这些对念佛有助成的作用,对于没有接触过净土教的人,到庙里去做这些修行,可以进一步的引导他来念佛。

  我们专修念佛,佛让一向专念,有的人就听佛的话,就一向专念,有的人的自力心比较强,觉得还是要去做点功德,不做怎么好意思呢?还是很喜欢去做燃灯、烧香之类杂行,就不听佛的话,法然上人把这些叫异类助成,当然这些最后还是要归于念佛,但有些人可能就不去念佛了,不念佛就不是什么助成了,就停在这里了,比如说就光烧香不念佛了,如果又去散花烧香又去念佛也叫异类助行,但这是宽松的说法,是为了给他一个安慰,这样的修行效率比较差,我们要一向专念。

  三念佛诸行各为立三品而说诸行者:先约念佛立三品者,谓此三辈中通皆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此三辈中通皆有菩提心等诸行。

  三辈也叫三品,都是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一向专念也是有差别的,虽然都不做别的修行,同样都是念佛,但也有念得多和念得少之分,上辈的一天念好几万,中辈的念得少一点,下辈的就更少了,乃至十念,乃至一念都有,依念佛来分有信心的强弱,分成了三辈。源信法师在《往生要集》里就说念佛有深有浅,三辈也都有发菩提心,依发菩提心也分成三个等级,这里说法比较复杂,就是不论是三辈的深浅还是发菩提心的深浅,核心全部都是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初义即是(1)为废立而说,诸行为废而说,念佛为立而说;

  真实行就是依立而说,诸行为废而说,二者比较取舍,舍掉其他的修行,一向专念,故意把诸行跟念佛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念佛的利益大还是诸行的利益大,比如为了显示一个人很富有,特意找一个穷人跟他比一下,富有的人显得更富有。

  为废而说诸行也一样,为了把念佛修行的好处立起来,所以才讲发菩提心、出家什么的,讲那些并不是让你出家、发菩提心、去庙里烧香,是让你跟念佛比哪个更殊胜,不比就不知道哪个更好,为了废掉诸行称念佛的好处,为废而说诸行,为立而说念佛,二个摆在一起就清楚了,让你取舍,念佛确实是比做其他的好,你自然的就一向专念了。

  (2)次义即是为助正而说,为助念佛之正业,而说诸行之助业;

  有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比较出来,觉得诸行中有小乘和大乘的善,比恶行要好,要积累功德一点点的登上来,并不能一下子比较得出念佛很好,就像买东西,先买一点次品的用一下,再逐渐的往上买,这样才感到哪个更好,哦,原来还是念佛好。

  人有不同的根机,要求也不能全部都一样,有的人就是不舍诸行,自力心比较强,只有自己做了才放心,就觉得只有做了对念佛才有帮助,阿弥陀佛的净土,怎么也要帮他加点砖添点瓦嘛,怎么好意思一点都不干呢?就非要去干,总觉得做了就对阿弥陀佛有帮助,做了念佛才能增强信心,这是为助而说,依佛的本愿就是一向专念,但到了众生这里就不是这样的了,就是要比较一下。

  (3)后义即是为傍正而说,虽说念佛诸行二门,以念佛而为正,以诸行而为傍。故云三辈通皆念佛也。但此等三义,殿最难知,请诸学者,取舍在心。今若依善导,以初为正耳。

  强调念佛为正,诸行为傍,三辈之中虽然都有诸行,但都要以念佛为归,法然上人在这里对净土教念佛的人说,还是让你自己选,把决定权交给你,实际上最后的决定权也得交给你,因为经说的,祖师说的,最后还没有你自己说的大,我们是自己的老大,最后到底是听谁的?还是要听自己的选择,取舍在心,还是你自己看着办吧,要是依善导大师,就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没什么啰嗦的。

  问:何寿经三辈之中皆云念佛?至观经九品,上中二品不说念佛,而至下品始说念佛也?

  《无量寿经》里有很明确的经文,三辈都有一向专念无量寿佛,都是念佛往生,《观经》就没有说九品都是念佛往生,《观经》上品上生里说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发慈悲心,修行六念,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慈心不杀。上品中生要解第一义谛,深信因果,这里没有讲要念佛,上品下生要发无上道心,都没有明确讲要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中品上生要受持沙弥戒和出家戒,八关斋戒,回向发愿往生,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戒,中品下生是在家孝养父母,行事仁慈,上品和中品里面没有说念佛,中品下生讲到临终时遇到善知识讲阿弥陀佛的本愿,到了下品才开始讲阿弥陀佛的本愿念佛,为什么《观经》里没有讲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答:三辈之中皆有念佛,九品之中何无念佛乎!故《往生要集》云:若如说行,理当上上,如是随其胜劣,应分九品。然经所说,九品行业,是示一端,理实无量。故知念佛亦可通九品。

  九品都是念佛往生,按道理上品上生的人是一向专念,九品是根据念佛的胜劣情况分的,所以源信法师把念佛与九品往生直接的联系起来,善导大师在解释《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里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九品往生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三心,三心就是信心,信心就是念佛,虽然没有明说,但九品往生分别都讲了回向发愿,发愿就是愿生的心,里面就包含了念佛。

  观经初广说定散之行,普逗众机;后废定散二善,归念佛一行;所谓汝好持是语是也,故知九品之行,唯在念佛矣!

  《观经》九品的往生跟《无量寿经》三辈的往生一样,都是念佛往生,有人不清楚,会根据《观经》里有些地方没有讲念佛,就变成不念佛也能往生了,源信法师讲九品的往生也是一向专念,这就是真实教与方便教的差异,《无量寿经》是净土的真实之教,都是直接说的,叫弘愿门,《观无量寿经》是要门之教,念佛都含在诸行里面,不是直接就看得到,九品里虽然没有直接说要一向专念,但都藏在了经文里,祖师怕你看不到里面的深意,引导你更深一步的了解。

  佛经的解说是有难度的,若表层粗看经文,中品的人就是要持戒,想中品往生定要持戒,发菩提心才能当上品的,我就听莲友说过:哪个法师说了,只有出家的人才能上辈往生,这是依《无量寿经》里说的,上品往生依《观经》里说都是有要求的。我们依《无量寿经》不管是三辈还是九品,全部都要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念佛就是上上品,依佛的本愿就是一向专念,慢慢的成就信心,一心一向,一心就是信心,一向就是专念,安心和起行,开始时做不到一心先摆样子,如果听佛的话可以不管别的,就是专门修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如意 审核:纯祥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