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育 八 念佛要生死心切
——念佛七开示之二——
各位法师、各位莲友:
今天是念佛七的第六天,明天,念佛七就要圆满结束了。念佛七的第 一天,我跟各位谈的是“念佛要三业清净”,这是因为要使各位明白:在佛七期间为什么要多多拜佛?为什么要禁语?为什么要专心而精进地念佛?为的就是要三业清净。今天是佛七的第六天,明天将是最后一天,也可以说是最后的重要关头了,所以,我要跟各位谈的是:“念佛要生死心切”。
各位!阿弥陀佛建设的那个极乐世界,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为什么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要求往生极乐世界呢?极乐世界是一个有名的净土,也即是一个符合我们理想的世界,地方是那么平坦、清净、整齐、光明,没有高低不平的山谷,也没有惊涛骇浪的江河;极乐世界的地面,是用黄金铺成的,到处都是金银珍宝;所以,像我们这个世界的打劫金铺,打劫银行这一类的事情,在那里也就不会发生了。在那里,林园是那么优美,宫室是那么富丽,飞鸟经常唱起佛曲,微风又不断送来法乐;花雨缤粉,池水荡漾,真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呀!最难得的是极乐世界的物产丰富,尽管大家随意取用,绝对不会发生生活困难,也正因为如此,在那里完全没有贫富的差别,而且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大家如兄如弟,互相友善,大家同修佛法,既没有人事上的纠纷,也没有任何不如意的事情来扰乱;大家的心理上,不会生起贫、?、痴的念头,大家的身体上,不会再有老、病、死的痛苦,大家的行为上,更不会有杀、盗、淫的罪恶。总而言之,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大家都享受到自由、平等、清净、丰富的幸福生活;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一个人不专心一意修学佛法而进步的。因为这样,所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要求往生极乐世界。
知道了极乐世界是这么好的一个世界,大家就应该放下万缘,专心念佛,以求达到一心不乱,将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去之幸福快乐的生活。为什么有些人还不能够放下万缘来专心念佛呢?这主要的原因,是生死的心不切!要知道,我们修行的目的,是在了脱生死,而了脱生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竖出三界,一种是横超三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是横超三界;其他修行的法门,则是竖出三界,竖出三界好像毛笋里面生的一条虫,笋长成竹,虫在竹中,欲求出来,就要向上咬竹节,咬穿了一节还有一节,竹节那么多,要咬完那么多的竹节出来,是多么的困难;而念佛横超三界,则好像从竹的旁边咬一个洞,洞一咬穿,就能够出来了。关于这两种了脱生死的方法,还有一个譬喻;竖出三界,如蚁子上於高山;横超三界,如风帆行於顺水。一难一易,比较可知。
虽然念佛是横超三界,要了脱生死,比其他法门容易得多,但是念佛的人,对於了脱生死的心,必须要切;唯有生死心切,才能放下万缘,一心精进念佛。
从前有个读书人叫李祖留,常到寺里去找一位法师讨论文学,因受了这位法师的薰陶,他对佛法多少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於念佛法门感到兴趣,因为相处的日子久了,法师看他颇有善根,就劝他放下万缘出家念佛。法师说:“李居士!你的年纪也不少了,应该为自己的生死大事打算,把家事交给你的儿子去管,息心出家念佛吧!李居士回答道:“我很想出家修行,放下万缘息心念佛,只是因为家里有三头事情未了,所以一时还放不下啊!”法师问:“到底是那三头事情呢?”李居士说:“第一、我父母亲的坟墓还没有做,第二、我的儿子还没有娶媳妇”第三、我的女儿还没有出嫁。等我把这三头事情办妥了,就可以出家修行,专心念佛了。”过了一个时期,法师又劝李居士出家。他的答复还是:“三头事情未了,不能出家念佛。”可是有一天早上,忽然间一个人来向法师报告说:“你的好朋友李祖留居士,昨晚去世了。”法师听了这个消息,感到很难过。他到李居士的家里去,替他诵经念佛。回来不胜感叹,做一首诗悼念他:“我友李君名祖留,劝他念佛说三头;可惜阎王无分晓,三头未了便来勾。”
各位!李祖留不是不懂佛法,也不是不要出家,更不是不要念佛,只是因为生死的心不切,所以他放不下那三头事情,一延再延,结果出家出不了,念佛也念不成,就这样的去世了。所以我们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今天不念佛还有明天,今年不念佛还有明年,少年不念佛要等老年。要知道,光阴迅速生命无常,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一息不来便成隔世;切勿磋跎岁月,应该要把生死大事,常常记在心头,那么,你就会不怠不惰,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了。
从前有个国王,他看见出家人整天没有事做,只是不断的念佛,觉得不以为然、有一天,他问出家人道:“我听说修行的人,必须刻苦,方能成就道果,你们整天清闲没有做事,只是念佛,那里会有成就?”那出家人说:“修行并不在刻苦不刻苦,而是在生死的心切不切;出家人虽然整天清闲,只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是他求了脱生死的心很切;因为生死心切,所以虽整天六根对境,但他眼不见美丽的色相,耳不听宛转的声音,鼻不嗅芬芳的香气,舌不尝可口的美味,身没有适意的感触,意不起胡思与乱想。”
国王听了这些道理,将信将疑,他对出家人说:“你的话虽然说得有理,但是你能够用事实来证明你的话吗?”出家人说:“可以!请国王明天派两班能歌善舞的宫娥彩女,一班在东街跑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外从监牢里面放出一个判死刑的犯人,拿一个罐子盛满着油,叫他小心拜着;告诉他说:“你的罪本来是判死刑的,现在给你一个求生的机会,你捧着这一罐油,绕过街道一周回来,如果罐里油没有倾溢出来,就赦你无罪。”此外,又命令四名兵士,拿着大刀随行,吩咐他们说:“注意那犯人手上所捧的油,如果油在那里倾出,就在那里立刻斩首。”大王这样一试,便能得到证明了。”
到了第二天,国王照出家人的指示去做,那犯人心里想:“今天是我生死的关头,我必须一心专注这罐油,不可让它溢出。”果然,那犯人绕过了东西街道一周,丝毫不敢疏忽,手上所捧的油,一点也没有溢出来;回到国王的地方,国王实现诺言,赦他无罪。那出家人请国王问那犯人绕街一周的所见所闻。国王就问犯人:“你在东街所看到的东西,什么最好看?”犯答道:“大王!我什么也没有看到!”国王又说:“你在西街所听到的声音,什么最好听?”犯人答道:“大王!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国王骂犯人说:“你胡说八道!东街彩女跳舞,西街彩女唱歌,你既不是瞎子,又不是聋子,那里会不见不闻?”犯人答道:“大王!今天是我生死的关头,我一心只顾着这罐油,那里还有心去看跳舞去听唱歌呢?所以绕过了街道一周,真的是不见不闻。”国王听了这些话,才领悟到那出家人所说的话,一点也没有差错!念佛的人,因为生死心切,虽然六根对境,不被六尘所迷,等於不见不闻,这是事实。
各位!我们念佛的人,每个人能够像那犯人的生死心切,对外境不见不闻,那样的念佛,才是真正的专心。专心念佛,就一定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七”也叫“打佛七”,“打佛七”的“打”字,我前次已经跟各位讲过了,就是“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的“打”。但是“佛七”又怎么讲呢?为什么不叫“佛六”,又为什么不叫“佛八”,一定要叫“佛七”呢?这是根据《阿弥陀经》的一段经文而规定的,经文说:“若有善男子,善女子,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经文到“六日”的下面还有“七日”,所以不“打佛六”;而且经文到了“七日”为止,并没有继续到“八日”,所以,“打八佛”。念佛的人,在这七日期闻,如能生死心切,认真的念佛,一定会得到一心不乱。但是,什么是一心不乱呢?我们证得一心不乱的时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境界呢?所谓“一心”,就是只有一个念佛的心,更没有别的任何心念了,“不乱”,就是不散乱,也就是心没有攀缘其他的境界。我们专心一意,注意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上,不攀缘其他的境界,这个时候,一切的妄想杂念不起,只有一个佛念现前,就是一心不乱的境界了。我们普通的人,时常心随境转,从朝到暮,从生到死,都是对境生心,念念分别,眼见色被色迷,耳闻声被声迷,鼻嗅香被香迷,舌尝味被味迷,身感触被触迷,意缘法被法迷;如果专念於佛,心不攀缘外境,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这个时候,心念於佛,佛不离心,那么六根虽对六尘,它不被六尘境界所摇动了。
那么佛七期间,到底是要念到几多日才能一心不乱呢?关于这个问题,明朝?益大师有两种解释,第一种的解释是:“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第二种的解释是:利根,能七日不乱;钝根,仅一日不乱;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这两种解释,刚刚相反,但是并没有矛盾;为什么?因为第一种的解释,是对一般初学念佛的人说的 ,初学念佛,应该要克期求证。第二种的解释,是对时常念佛而已念到“如入禅定”的人说的,这一日、二日的文句,被解释为一次入定的时间有一日之久;或一次入定的时间有二日之久等。我们这次的念佛七,应该用第一种的解释才恰当,那就是说:如果是上根的人,则念佛一日,已证一 心不乱;如果是中根的人,则念佛二日或三日或四日或五或六日,才能证得一心不乱;那么今天是我们佛七的第六日,我们这八十多位莲友,不知道那几位已经证得一心不乱?大家要问问自己,因为这只有自己才会知道;如果你还没有证得一心不乱的话,那你可能是属于下根的了;但是不要紧,明天是第七日,要是你能够认真的放下万缘,生死心切,专心一意地念去还是可以证得。我希望各位珍惜明天最后一天的难得机会,大家一定要勇猛精进,加倍努力,以求证得。!
说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并不太多,在结束今晚的讲述之前,我要给各位讲一个很有趣味而很有意义的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因为肚子饿得不能忍耐,便在更深夜静之时,跑到人家的厨房去偷食,刚好这家主人那晚剩下的菜很丰富,狐狸吃得津津有味,可是它吃得太饱了,感到很疲倦,它心里想:“吃饱走路,多么辛苦,而且我现在很累,很想睡一觉,反正现在时间还早,不如就在这厨房里睡一觉才走吧!”狐狸想到这里,真的就在厨房里睡着了。那里知道它太好睡好了,一直睡到天亮还不知道醒来;等到主人开门的声音响了,才惊醒它的美梦,这时,它张开惺松的睡眼一看,刚好看到主人,它心里想:“糟了!我为什么这样贪睡?现在要逃也逃不了,只好假死。”它这样想好,就索性闭起眼睛 ,假装死了。主人进来厨房,看到狐狸,吓了一跳,可是仔细再看,原来是一只死狐狸,他就自言自语说:“人家说狐狸的尾巴,拿来做衣领很暧,这只死狐狸的尾巴,我应该把它斩下来,给我做衣领吧!”那假死的狐狸,听到主人这些语,惊慌起来!但是它转念又想:“他没有把我杀死还好,斩尾巴虽然会痛,但还比死好,我只好忍痛让他斩吧。”於是,狐狸的尾巴被斩掉了。接着,又有一个人进来,主人指着那假死的狐狸对那个人说:“这只死狐狸,我斩掉它的尾巴,来做衣领。”那个人说:“狐狸的耳朵皮也很 有用,再把它的耳朵皮割下来吧。”狐狸听了,更加害怕起来,不过又转念一想:“还是需要忍痛一下,割下耳朵皮虽然会更痛,但还不会致死,我还是再忍着痛吧!”於是,狐狸的耳朵皮,又被割下来了,——狐狸因为假死,所以尾巴被斩了,耳朵皮又被割,虽然痛得要命,可是也不敢叫一声,也不敢动一下,为的是怕给人家知道它假死呀。过了一会儿,又有一班人进来,大家都看到了死狐狸,其中有人说:“狐狸全身的皮,很有价值,应该把它身上全张的皮剥下来。”狐狸听了这些话,怕到发抖起来!它心里想:“斩尾巴和割耳朵皮,我还可以勉强忍痛,如果剥去我全身的皮,我的老命完了。於是,它奋起精神,不再装死,趁人家不备,猛力一冲,就逃出死门关去了。
各位,这一则寓言故事,刚好警策我们念佛的人:人的一生,少年时不念佛,好像狐狸忍痛被斩尾巴;中年不念佛则如狐狸忍痛被割耳朵皮;要是到了老年,还是因循不念佛,就像狐狸准备让人家剥去全身的皮,老命完了也不想逃走,这真是世界上第一号的大傻瓜。各位!我们一定不会那么傻吧!我们的少年莲友、中年莲友以及老年莲友,大家都不愿像狐狸假死,让人家斩,让人家割;大家都知道念佛是横超三界,了脱生死的殊胜法门,所以,大家一定能够勇猛精进地念佛,冲出生死牢关,往生极乐世界!
最后,我敬祝 各位莲友勇猛精进念佛,证得一心不乱!?
- 上一篇:佛陀的教育 七 念佛要三业清净
- 下一篇:佛陀的教育 九 学佛的三步骤
- 学佛的好处,把缺陷人生改造为美满人生
- 学佛的好处 净化庄严你的人生
- 佛陀的教育 一 学佛的好处
- 佛陀的教育 二 怎样求到平安
- 佛陀的教育 三 略谈四摄法
- 佛陀的教育 四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 佛陀的教育 五 实践佛法的六大法门
- 佛陀的教育 六 如何放下万缘专心念佛
- 佛陀的教育 七 念佛要三业清净
- 佛陀的教育 九 学佛的三步骤
- 佛陀的教育 十 信智合一是佛教的特点
- 佛陀的教育 十一 苏东坡与佛印
- 佛陀的教育 十二 佛陀的教育
- 佛陀的教育 十三 米商的奇梦
- 佛陀的教育 十四 漫谈疾病与医药
- 佛陀的教育 十五 修福与修慧
- 佛陀的教育 十六 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
- 佛陀的教育 十七 什么是真正信佛
- 学佛的好处把缺陷人生改造为美满人生
- 怎样求得平安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