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11 涅槃寂静

涅槃寂静

一切众生不知生死之苦,不畏因果,以世间之乐为乐,不知此乐其实是苦因,若断了世间之苦乐,不再流转三界,便无苦无乐,此境界称为涅槃。故佛说无常苦空、涅槃寂静法,以出离生死之苦,得金刚不坏之身,进入涅槃寂静乐。

涅槃寂静是三法印之一。涅槃又称泥洹,与灭度、入寂、解脱等同一意义,是指吹灭或灭尽烦恼之火,完成悟智菩提的境地,超越生死之迷界,进入佛教终之实践目的地之悟界。

1. 四种涅槃

法相宗对涅槃分为四种。即:(一)自性清净涅槃:即为眞如之理。一切法是因为被客尘烦恼所覆障,虽然本来自性是清净,不生不灭,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又离一切相而无有分别,且言语、思虑皆泯绝,是圣者内证之法。(二)有余依涅槃:即已灭除一切烦恼障,但仍有色身住于世间,仍需要吃饭穿衣,仍然有生老病死。如释迦牟尼佛成正觉后仍住世间,依住于凡夫的色身,但没有凡夫的烦恼,这宁静的境界称为有余依涅槃。(三)无余依涅槃:是烦恼已断尽,色身亦灭,如释尊世缘终极时,进入大般涅槃时,称为无余依涅槃。(四)无住处涅槃:即断除所知障所显现的眞理,得到生死与涅槃无差别的智慧,对于涅槃或生死没有欣厌,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常以大智大悲利乐有情,悲智虽起用,但体性却是永恒寂灭,称为无住处涅槃。

2. 涅槃相

涅槃相是指佛陀辞世进入大般涅槃时的情境。释尊住世八十年,说法四十九年教化众生,世缘尽时,在中天竺拘尸那迦罗城跋提河边婆罗双树间,于一日一夜说完《大般涅槃经》后,头北面西,右胁而卧,从第四禅定起,然后入灭。那时,四边双树开白花,白鹤群集,即以转轮圣王之荼毗式,移置金棺,诸力士及族人等奉金棺至荼毘所。七日夜,投放大栴檀香及烛焚烧,但不能着火。阿楼驮说,要等迦叶尊者来。那时,迦叶与五百弟子在耆阇崛山,知道如来涅槃,欲拜如来最后身。经过七日,来到荼毘所,如来自金棺中露出双足,使迦叶见。这时,诸力士及族人,投七宝火炬,亦不能燃烧,世俗的火,不能烧佛的金身。后来,如来以大悲力,自入火光三昧,由心胸中火踊出棺外,渐渐荼毘(火化),经山日才全部焚尽。各国的大王分别取得舍利,各起宝塔供养

3. 涅槃城

「涅槃城」一语,就经论所载,可归纳为二义:(一)譬喻之语,因为涅槃乃证得不生不灭,到达安乐解脱的圣者居所,所以称为城作譬喻。《楞伽经》卷三载:「缘自觉了,向涅槃城。」《大智度论》卷二十载:「三十七品是趣涅槃道,行是道已,得到涅槃城。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证悟后之境地称为涅槃城。表示空、无相、无作为涅槃因,能以智慧观此三门,或由三十山道品观诸法,即得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中,渐渐得成一切种智。(寺院大门也有三门,正中的是空门,左边的无相门,右边是无作门,都是根据涅槃城而来。)(二)指极乐世界,极乐是无为的涅槃界,故为证涅槃寂静妙果之都城。如教内称「毕命直入涅槃城」,是指命终后,往生极乐世界。

偈曰

五浊恶世学修禅

杂恶之处尽攀缘

心猿意马难把捉

犹如大海颠簸船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