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门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养已有千年

不收门票也能活 寺院以道自养已有千年

  假如你想修行,去寺院拜师求剃度,结果进寺门时却被该寺工作人员拦下买门票,你还能继续进入寺院,请求在此出家吗?

  长期以来,宗教法人资格的缺乏是寺院商业化、信仰被承包的重大原因。如果进行问责,《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法规在保护宗教庙产法人合法权益条款上的模糊不明,给“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这一诡异政策的大行其道提供了温床软土。

  当前,随着国宗局缺席国务院旅游部际联席会议,局地宗教管理部门已然不再是挟佛敛财、门票经济的积极推动力。可作为最大受害者的各大寺院,尤其是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大丛林,其门口的售票处依旧每日开张、明码标价。

宗教局都撤离了,难道寺院还在收取门票?真的如此缺乏远见?

  一纸门票让佛弟子寒心

  在佛教界,许多捉襟见肘、生存维艰的小寺院常免费开放,而收取门票的多是门庭若市、财大气粗的名寺、大寺。据网友不完全盘点,各大城市的著名寺院往往在门票榜榜上有名:

  北京:中国佛学院所在的法源寺(¥5),佛牙舍利所在的灵光寺(¥10),潭柘寺(潭柘寺景区¥55),戒台寺(戒台寺景区¥45)

  上海:玉佛寺(¥20),静安寺(¥30),龙华寺(¥10)

  天津:大悲禅院(¥5)

  江苏:南京鸡鸣寺(¥5)、栖霞寺(栖霞山景区¥20);苏州西园寺(¥25)、寒山寺(¥20);扬州大明寺(¥45);镇江金山寺(金山景区¥60)

  浙江:杭州灵隐寺(飞来峰景区¥45+寺院门票¥30)、净慈寺(¥10)、径山寺(¥5);天台国清寺(¥5)

  福建:鼓山涌泉寺(¥40)、福州西禅寺(¥20)

  陕西:西安大慈恩寺(¥50)、扶风法门寺(¥90-120)

  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10)

  山西:太原崇善寺(¥2);大同华严寺(¥80)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云居山景区¥30)

  山东:青岛湛山寺(¥8)

  河南:洛阳白马寺(¥35);嵩山少林寺(嵩山少林景区¥100)

  湖北:武汉归元寺(¥10)

  广东:广州光孝寺(¥10)、六榕寺(¥5);韶关南华寺(¥20)、云门寺(¥5)

  重庆:罗汉寺(¥10)、双桂堂(¥10)

  云南:昆明圆通寺(¥5)、筇竹寺(¥6);鸡足山(¥60);大理崇圣寺(¥120)

  这些寺院多地处经济发达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游人如织的旅游景区,可谓当今大陆汉传佛教最具影响力的“窗口”,最前沿的“形象单位”。但一直以来,这些“窗口”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门票很贵”、“拜佛拜不起”!

  一边是有识之士为抵制“挟佛敛财”摇旗呐喊,一边却是古刹名寺心安理得继续收着大众门票钱。总体来看,寺院收门票、信仰被承包是“宗教搭台、经济唱戏”政策下前无古人的怪现象,佛教界是最大的形象受害者。但长期收取以及门票收入的去向不明,委实留下了太多可供质疑的把柄。多数寺院的门票钱,作为财政外收益,流入了旅游、公司单位和地方实权主管者的腰包,但也有少数寺院在被商业捆绑的过程中参与门票分成。

  俗话说: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局地官商的一纸合同,如果寺院坚持不签,也许会有很大阻力,而寺院的“配合”则正中“挟佛敛财”者下怀——后者既可以获得利益,又有了规避风险和骂名的挡箭牌,而真正伤害的是佛教的利益和佛弟子的信仰。一旦寺院自身沾染了污点,立马变身成为挟佛敛财者的垫脚石和蹭脚布,再谈维护权益,再谈信仰纯洁,还能拿什么取信于人?怎么可能理直气壮?

  《楞严经》云:“贼人假我衣服,禆贩如来,造种种业。”贩卖如来,不仅嚣张于教外,也许禆附于教内,里应外合,天衣无缝。“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注脚早渐从“借佛敛财”、“挟佛敛财”扩充至“恃佛敛财”。

  宗教政策恢复,各地寺院重兴。当十方佛弟子眼巴巴期待能再次回到信仰家园,期待三宝所在的皈依处能展开热情的怀抱欢迎自己归家时,师父们竟然也挡在山门口,冷面如铁地勒令佛子归家必须买票。留下买路财,才能由此过——这让中国近两亿的佛弟子的信心寒凉至何种程度?

  当前经济发达,佛弟子或许并不在乎这一百多块钱,然而,佛弟子最在意的地方,法师们真的不懂吗?佛弟子购师父售的门票,意味着师父不再是宗教师的师父,而只是商人了。这种令教外失望、教内寒心的身份转变,如何能不让近两亿中国佛教徒伤心绝望?作为人天师表的师父们,这种绝望你能选择无视吗?即便精明些的商人也会知道“生意要靠常往常来”,当信众不再踊跃护持寺院时,法师们就可以这样无视“信仰生态渐渐离散”的现实吗?

  更何况,这些寺院的住持都是受持比丘净戒的僧人,绝大多数人的身份更是中国佛教协会、各省市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及会长。身居中国大陆佛教的要职,怎能忽视“信众留下买路钱、够了门票才能归家礼佛”的非佛教姿态?所得钱款据说要用于“维修寺院或造像等”,可这种“以垄断资源强迫信众掏钱”的手段,正是佛脸刮金的劣行。已然毁佛尊荣,两害相权,还有几分维护常住、建设丛林的功德

  佛教协会是统理当代大陆佛教健康发展的核心机构。虽然只是民间团体,却是国家唯一承认的合法佛教团体,肩负传承中国佛教文化的使命,承载着党和国家所赋予的重大期许。若如今,其成员允许甚至带头参与“门票经济”。护法未见得力,毁誉已见实行。如此团队,何以形成展示佛教正面形象的统领力量?如此领导,要带领大陆汉传佛教去往何方?如此有伤甚至颠覆佛教正面形象的作为,协会各层级机构打算何时开始反思?

僧人折腰五斗,违背佛戒精神

  或许有寺院和法师为此喊冤:门票的收取实属受到官商钳制而不得已而为之,参与门票分成也是为常住做实际考虑。

  是否真的委屈?是否真的毫无退路?可做两点分析。

  首先,寺院收取门票当然是被迫之举,但“被迫”不是主动放弃维护权益的理由。面对此种困境,有心之士自当认明三个方向:

  第一、长期与官商“拉锯”的寺院,应有勇气单方面宣布免门票,以昭示立场;

  第二、受钳制而较被动的寺院,也应尽一切可能做出努力,使其落实;

  第三、自主性较强、经济独立的寺院则应主动成为撤销门票的表率,以维护佛门形象。

  如有勇气,无论何种处境,收门票的寺院至少应该拿出“取消门票”、“让佛弟子免费回家”的表态和勇气。即便不成功,也至少表明了意愿。可如果连丝毫的争取都未曾付出,那么“收门票”就不再是被动的无奈,而成了主动的助纣为孽!

  更何况,上述诸大寺院多数经济独立甚至“财大气粗”,取消门票并不见得会影响寺院的生存和运转。若是身处繁华省会或都市,寺院更有空间上的独立优势,并不一定存在被景区包围、受管委会裹挟钳制的难处。这样的寺院,为何迟迟不肯放弃门票?

  原因或许是——寺院和僧团已经为五斗米折了腰!如果是这样,“为常住实际考虑”就成了对常住的损毁。因为这显然违背了佛教的戒律精神。

  据《四分律》比丘戒本,受持过比丘戒的僧侣不得私自积蓄金钱。作为正在受持此种戒律的僧众们,难道真的完全无视戒律的存在吗?不过,因为大乘《梵网经》菩萨戒的倡导,修行人必须以资生事业来利乐群生、教化信众,所以执持和积蓄金钱,渐渐地变得合法了。

  但《梵网经》戒律始终有一个大原则,即执持金钱必须要为度化众生发挥作用,而且金钱的来源必须是净财,决不允许“门票打劫”。否则,那将是既违背比丘行,又违背菩萨道的双重贪婪作为。

  当然,如果收取门票不是为个人,而是为常住,那也要看常住基本的经济能力。在如此富足时代的大都市中,一个僧团真的会困难到必须要收门票才能维持生活吗?

  再者,如果取消门票的做法不能获得同寺僧众的多数赞成,作为一寺之主,依两种戒律精神的条款要求,真的不能说服僧团吗?都在受持和奉行这两种戒法的僧人,对于寺院不能向外展示“谋蓄钱财形象”的要求,自当最能心领神会。那么令人不解的是,到底还有什么让这些大法师、佛协会长们放不下门票?

  既非被动到毫无退路的空间,又违背了佛陀“不得禆贩如来”及双重戒律精神。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死死把住门票不撒手,那么,寺院恐怕就只是在为放弃原则、逾越底线而寻找借口。

  门票成门槛,佛教信仰生态严重受损

  上述分析并非夸大其词,以沪杭几座寺院为例便可知一二。

  旅游是杭州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杭州旅游一直以开放的姿态走在前列,西子湖畔的多数景点已经向游人免费开放。但为数不多的收费点中,寺院竟占了大多数,甚至连本地人都要购买“寺院年票”才能获得日常去寺院的门票优惠。西湖都不收门票了,寺院的售票处却一天也没有停业过!

  古刹灵隐可谓杭州寺院的标志,但铁打不动的两重门票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外地游客因为慕名而来尚愿掏腰包到此一游,但很多本地民众往往选择其他票价较低的寺院作为日常礼佛的去处。甚至还流传着“本地人不去灵隐,外地人才去灵隐”的极端民意。如此下去,寺院出了收取外地人的票钱,还哪有机会度当地的众生?这样一来,只怕弘法空间无存,佛教信仰生态已然摧毁殆尽。

  始建于东晋的灵隐寺千年来造福着这片“人间天堂”,可这份深厚的历史积淀却被区区75元的“买路钱”所毁坏。凭借着千年盛名和佛祖福慧庇佑,灵隐山门长年兴盛,寺院理应珍惜善缘,善护形象。可是小小门票却把寺院推向靠“掏外地人腰包,伤本地人感情”来立足的庸俗之道,这让祖师大德颜面何在,让汉传佛教尊严何存?

  化度一方是寺院天然的义务和职责,但门票成为横加在寺院和大众之间的重重阻隔。它障碍佛弟子亲近三宝获得智慧,斩断大众与佛法的关联,更切断了寺院与地方的善缘,严重破坏佛教信仰的生态环境。寺院一旦俗化成经商牟利的景点,哪里堪当寺院的圣名?

  在上海,当地著名的三大寺(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早就实现了经济自养,实力雄厚。如此富足,如此有社会影响力,如果收门票真是受到旅游部门的强迫,这些寺院完全有能力、有底气单方面宣布取消门票,难道,真如世人所讥议的那样: 一面“拿他人金钱,做自家慈善”,一面却迟迟不肯放手门票,双重“偷心指引”,一片“名利双收”。这恐怕不是两不误,而是两错误。勿忘世上苦人多,事实上很多时候,世上苦人首先嫌恨敛财者的机心,然后嘲笑和尚施的红包……至于若问为什么,答:不要忘了身份,你是干这个的吗?比丘,是乞士,乞食自活,以养慧命,度化生死众生。施主眼见师父变作了施主,谁不诧异?以世俗经营和过分世间慈善来“顺应时代需要”,将世间名利作为立足根本,还要标榜为社会做贡献,这显然背离了僧团布施佛法的主业,而不务“引领众生出离娑婆”的正业。

寺院应以道自养,警惕佛陀“狮子身中虫”的遗训

  利用门票创收、捆绑寺院经商是官商共同挟佛敛财的产物。但若寺院侥幸之下也为此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推波助澜,甚至已经依赖上门票经济,从而败坏三宝形象,那难道不是佛说的“甘为狮子身中虫”的佛法败相、末法潮流!

  寺院门票是颠倒一时的非常现象,寺院对大众免费开放必将成为眼下文明进步的趋势。近年来各方对取消门票的反复呼吁,去年年初湖南29所寺庙主动取消门票,以及近期内假日办撤销、国宗局撤出旅游事务的调控,都逐渐说明寺院收取门票的临时现象,终将成为历史。

  寺院唯应以道自养,才能保佛门清净庄严;唯有以法施众,才能护众生法身慧命。佛教界在“挟佛敛财”的恶潮下已经被动万分,这一次更应及时反思,克服对门票经济的侥幸、偷心和依赖,主动宣布取消门票,使寺院建设的重点回归弘法利生的核心,使清净的三宝门庭真正回归到大众的面前!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