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顺世缘明妄想

  前面我们看了《随顺世缘看世界》,知道了我们所了解的世界是被迷惑的。因为我们所拥有的对外感知的工具实在伪劣,所以不能真实地了解或说见识到我们所处世界的真实情况。在佛教里面有个词叫“妄想”,我们对外界的不正确认识形成我们的“妄想”。

  这些妄想就是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这些“抖动”不能真实观察而形成。如果能够真实观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不稳定的“粒子”在高速“抖动”着,且是时有时无;而无论是多少微小的“粒子”,只要是可测的,在理论上就都具有可继续分割的属性,而无法找到最小的粒子。这就便于理解佛教所谓的“虚妄”。这些在《楞严经》里面有很详细的描述。

  所以,我们对我们所处世界的观察是虚妄的。做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因为这些不稳定的粒子在我们的眼里产生了“余辉”。在我们的耳里面、在我们的鼻里面、在我们的舌里面、在我们的身里面、在我们的意里面产生了广义上的“余辉”。

  既然我们这个世界是由这些不稳定高速“抖动”的粒子的“余辉”组成,因粒子排列的顺序和状态不同,在我们的眼睛里面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物质世界。由这些粒子排列疏密的不同,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风大”,次而“火大”,次而“水大”,次而“地大”。

  粒子排列的紧密程度,实际上就是“抖动”频率的程度。“抖动”频率越高,排列得就越紧密。因为“抖动”频率越高,产生的“余辉”就越大。对应于我们的妄想来说,就是排列得越紧密或者说“抖动”频率越高,我们的妄想坚固程度越大。

  排列的紧密程度高到比光的波长还短的时候,光线透射不过去时,我们一般定义为“地大”,或者叫固体。排列的紧密程度比光的波长还长的时候,光线透射过去了,我们一般定义为“风大”或者“火大”,或者叫做气体、温度。这之间的排列,我们一般定义为“水大”,或者叫液体。

  比如,我们看到的桌子属于固体——“地大”,这是因为组成桌子的粒子排列得很紧密,连光线也透不过去。又如我们眼前的空气,因为组成空气的各种粒子排列得疏松(粒子间的距离比光线的波长大多了),所以我们就称为气体——“风大”。

  再比如,我们看到的水(有过海底潜水经验的人应该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那就是越往深处去会越暗,因为越往深处去光线透射的机会就越少),当水浅的时候光会很容易透过去,而多的时候就不容易透射,而是被折射回来的多。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物质三状态的情况。

  我们知道,物质的三状态还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同样一种物质,会因为温度、压力等的不同处于固体(地大)、液体(水大)、气体(风大和火大)的状态,也就是说,其粒子排列的紧密状态会产生差别,从而处于三种(科学定义)或者是四种(佛教定义)状态中的一种。

  佛教定义的世界物质存在的四种状态,与我们现代科学定义的物质存在的三状态是一样的。只是现代科学分得粗点,用气体状态包含了能量状态。而佛教则定义得细些,把科学中定义的气体状态分成为“风大”的气体状态和“火大”的能量状态而已。

  这样来看,我们的“妄想”,或者说是对我们所处世界不能真实了解,是由我们对外界感知的工具有缺陷而造成的。我们称为我们的“觉的能力”因对外感知的工具有缺陷而被迷惑。这也就是佛陀在开悟的时候叹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的原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