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可量化

  现代物质生活的丰富,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际上是科学技术中的量化,使得有可能生产出一样的产品,尽管这样的产品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对于解决人们对物质条件的需求来说,是得到满足了。但是我们往往忽略,我们在满足于这样不是最好的物质生活的时候,我们舍弃了很多最好的追求。

  比如,在只顾追求物质生活的今天,我们全部被科学所教育。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从被教育的那天起,就已经信仰科学了。这就是我们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代价,我们的自主自由选择的空间被无形剥夺了。但是,我们也不要片面地只管骂现代科学技术,无论如何,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了很多的好处。

  所以,自己曾经骂过学生说:“你们不要呆在有空调的房间里面,骂设计空调的人,这连数典忘祖还不如。”我们应该从这些科学的方式里面学到点什么,应该利用这些科学的方式来弘扬佛法;应该利用科学的方式去平等我们的观念;应该利用科学的方式……

  所以,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看科学技术是如何使得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的。比如生产蛋糕,我们自己平时做蛋糕常常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科学技术就告诉我们量化的比例,用多少水,用多少面,用多少蛋……我们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去做,就会生产出一样的蛋糕来。

  这就是所谓科学技术带来的生产力,这样就能够使得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使得我们的成本降低,当然由此带来的千篇一律我们也必须接受。小小的蛋糕是这样,大到各种复杂工程也是这样,比如大型建筑、桥梁、隧道等等。科学技术都已经进行了量化,把如何去做,每一个细节的要求全部量化了。

  我们要感谢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尽管也给我们带了千篇一律,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挥我们的个性(佛教佛性),去创造新的财富,然后有希望再被量化,提升在新领域里面的效率。

  其实,量化这个过程在佛教里面也是存在的。比如古代的祖师要求我们出家人要经过什么样、什么样的要求才能如何、如何等等。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说出家要在禅堂里面住满三冬四夏之说。因为你如果能在禅堂里面住满三冬四夏,就必然要信得及,放得下,守得住。

  在禅堂里面,经过三冬四夏,吃得了苦,耐得了烦,受得了委屈,明得了理之后,你的功夫自然就会有一个深度(佛教叫功夫落堂)。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量化,是对我们修行上的量化。因为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个人的身心,正常来说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很容易掌握的了。

  当然,这种量化比较粗略,一方面是因为培养个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量化工作没有做到位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问题。就像西餐和中餐的量化一样,西餐已经可以被量化到完全一样的地步,而中餐的量化为了保持个性,往往还是常常使用“少许”等词。

  这个在西餐和中餐的菜谱上可以看得出来。西餐的菜谱往往精确到每一种调料要多少克,什么火候,多长时间。而中餐的菜谱则往往是某某调料一勺,这一勺就没谱了,勺子的大小与一平勺还是一满勺就有很大差别。甚至常常见到某某少许,这个词就更没谱了。

  当然,精确量化有精确量化的好处,这样可以统一生产,提高生产率,节约成本,满足人们的平等心,唯一的坏处是千篇一律,个性得不到发挥。不精确量化,同样存在很多的好处与坏处,这些好处与坏处正好与精确量化相反。佛教目前处于极不精确量化之中,如果从提高整体佛教人才素质来说,还是需要量化得再精确一些。

  下面敬请关注《佛教修行要量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