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忏》法特点九
《药师忏》法特点九
前面在《《药师忏》法特点八》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八个特点是“很多人通过修《药师忏》法门,把自己修得百福庄严”。因为忏悔这一方法不但能够消除我们的业障,还能培植我们的福报。所以,专业使用这一法门的人往往把自己修得百福庄严。
下面我们来讲讲《药师忏》的第九个特点:“还有很多很多的特点,说不完道不尽”。因为《第十二、诸佛甚深行处》诸佛行处甚深,我们一时还无法理解。所以我们无论如何去总结,去归纳也是徒劳的,不可能把佛陀的本意完全表达出来。所以,这里就把这个特点归纳为《药师忏》的第九个特点。
因为佛陀的能力不可思议,比如神咒加持,利乐我们有情众生;比如《第五、净琉璃世界》清净光明等等都是我们一时难以理解的。但是不管如何,我要知道一切法空,这就是要我们做到祖师们常常说的:“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具不受”
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就必然有坏。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带来好事的功德天与带来坏事的黑暗女的关系,功德天后面紧跟着的就是黑暗女,他们本来就一对形影不离的兄妹。所以祖师对这样的事情采取的措施是:“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具不受”的方法。
很多人都是只希望有功德天,不希望有黑暗女。这是我们俗话说的“缺心眼”,应该知道他们俩是从不分开的。换句世间的话来说叫“有得必有失”,不可能好事全被你占了。我们修行的人,应该知道一切是平等的。所以要功德天干什么?怕黑暗女干什么?有智慧的主人二具不受。
所以永嘉大师说:“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明白了这一切平等,自家的宝藏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出,就能大行菩萨之道。
这在祖师的语录里面也很多见,不管是禅宗的祖师还是净宗的祖师都这么说。下面我们列出几例看看。我们先看看净宗的《乐邦遗稿》中《生死本无随妄而有》是怎么说的:
孤山闲居编云。夫枝必有根。流必有源。生实死之根源也。既有其生。安得无死。故大经曰。功德黑暗姊妹相随。有智主人二俱不受。此则不受其生故无其死。若夫天理寂然曾无生灭之朕。妄情纷动遂见去来之迹。譬以清净目观晴明空。都无瑕翳。苟瞪目劳视。则狂华乱生。华既有生。而亦有灭。愚者好华生而恶华灭。而不知华本自无也。故楞严曰。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流转。
《宗镜录》里面是这样说的:生苦。则众苦积聚之因。六趣受身之本。如食粪中之果。犹餐毒树之根。取甘露而堕坑。买上食而致死。功德黑闇。二女相随。有智主人。二俱不受。对法论云。生苦者。众苦所依故。众苦逼迫故。九月十月处胎藏间。如在粪秽坑中。长受寒热等种种众苦。生熟藏间。如两山迫逼。趣产门时。其苦难堪。乍出风飘。如刀割锥刺。不觉失声。废忘已前所有事业。名为生苦。
禅宗的黄龙慧南禅师是这样说的:师上堂。云有一人朝看华严暮看般若。昼夜精勤。无有暂暇。有一人不参禅不论义。把个破席日里睡。于此。二人。同到黄龙。一人有为。一人无为。安下那个即是。良久云。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禅宗的智海平禅师是这样说的:师上堂:“一念心清净,佛居魔王殿。一念恶心生,魔王居佛殿。怀禅师曰:“但恁么信去,唤作脚踏实地而行。终无别法,亦无别道理。”老僧恁么举了,祇恐你诸人见兔放鹰,刻舟求剑。何故?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禅宗的道颜禅师是这样说的:师上堂:“元宵已过,化主出门。六群比丘,各从其类。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麒麟不为瑞,鸑鷟不为荣,麦秀两岐,禾登九穗,总不消得。但愿官中无事,林下栖禅,水牯牛饱卧斜阳,担板汉清贫长乐。粥足饭足,俯仰随时。筋笼不乱搀匙,老鼠不咬甑箄。山家活计,淡薄长情。不敬功德天,谁嫌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良久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所以,我们在拜《药师忏》的时候,不管有多少的利益。我们一定也不能被表面的现象迷惑,不要忘记我们学习佛教的目的,更不能失去我们学佛的初发心。要牢牢记住我们学习佛教是为了了生脱死,不是求玄寻妙。如果我们把时间花在求玄觅妙的事情了,我们就失去了对了生脱死的追求,失去了我们本来的心念。
后面敬请关注《《药师忏》法特点十》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