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顺世缘守戒律

  随顺世缘守戒律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持戒律》,讲了为什么要学习戒律。因为受戒、守戒有很多的功德,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要下决心守好戒律,即使在没有受戒之前,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也会有很多的功德与好处。当然这样的好处不如有仪式真正受过戒律的人,所得到的功德与好处。但是这样一来也能更好地学好佛法,更好地随顺世缘。

  要知道用好惭愧和忏悔这两个守戒的有力武器,守好我们的功德戒衣。比如对于尊重生命杀生戒,如果事先知道自己实在守不住不杀对自己不利动物的时候,要发惭愧心,并且跟听得懂自己话的人说一下,自己放弃守持不杀对自己不利的动物这条戒。这样就不算犯戒,同样也不会有这些问题。

  同样,如果杀了虫蚁等小动物,就好比穿的时装脏了、破了、过时了、不保暖了。但是不管怎么脏、怎么破、怎么过时、怎么不保暖,你里面还穿着棉布的衣服啊……如果杀了人了,那就没有衣服穿了,一定很羞愧吧。那就谈不上惭愧了,就连忏悔的机会也没有了,只有自己去品尝自己酿下的苦酒了。

  同样,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也和衣服一样,没有穿的要穿上,穿上了的要想穿更好的,不要让我们的衣服有损坏,更不要让我们的衣服脱掉。我们所守的戒律这件功德戒衣也是一样,没有穿上的要穿上,穿上了的,要保护好,不要让它有污损,更不要让它被脱掉。

  当然在这样做的时候要知道,你每当增加一个守戒档次的时候,能否得到的相应的功德,必须要有受戒的仪式才会得到。而放弃一个档次的时候,却只要跟听得懂自己说话的人说一声就可以了。这就是戒律放弃容易得到难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这件难得的功德戒衣。

  在佛陀的时代,优波离尊者就是一位持戒最精进的人。因为他出生在最低贱的首陀罗族,是一位剃头匠。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身心安稳,就非常严格地护持戒律,后来成为佛陀的弟子中持戒第一精进的人,也成为持戒最完美的人,被我们认为是戒律的祖师。

  僧团中一些不持戒的人,对他很不以为然,看到优波离来了把门关起来,不予理睬。偷兰难陀比丘尼竟当面骂优波离,认为优波离在僧团里兴风作浪,提倡什么戒律,给他们的生活上增加了不少困难和苦恼。可见要想持好戒律是多么的困难。

  反过来,六群比丘里面的迦留陀夷则是受到规矩最多的一个,很多的戒律是因他而开始有的。当然我们现在的人可千万不要小看六群比丘,我们现在持戒的情况远比他们要来得差。尽管一部分是因为环境条件的不同(这也说明我们的福报有限),但是应该知道我们做得很差很差。

  佛陀制定了许多的戒律,把那些对优波离无礼的比丘、比丘尼规矩起来。佛陀对持戒的比丘大加赞赏,把戒律提高到与佛同等重要的高度。同时,把优波离尊者的地位提高,让他处理许多有关戒律的纷争。从而优波离尊者成为戒律的祖师。

  因为,僧团扩大后,依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犯戒的人也不少。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提婆达多等,比丘尼中的修摩,婆颇,偷兰难陀等。这些人常在僧团里挑起争端,制造矛盾。这个时候需要有人出面去解决问题,佛就派德高望重,能辨别是非,主持公道的优波离,到各处调解纠纷。

  比如,佛派他到拘单弥国,沙祗国去息诤。优波离息诤的原则:“彼处诤事彼处断”。意即那里的是非那里了,不把争端的事扩大,不将争端的话传播。优波离调解纠纷的方法,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从不偏听偏信。从而得到大众的认可。

  优波离尊者的一生,就是在处理僧团的纠纷,为犯戒比丘忏摩,向佛陀请问戒律中度过的,堪称为戒律权威。佛入灭时,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王舍城结集,公推他结集律藏。当他诵律时,每一条目,都说明佛于何时、何地、对何人、以何因缘而制。犯了此戒,得罪的轻重程度等专案,都说得清清楚楚。

  下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先学戒》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