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文摘36
佛法之难以言宣,真实不虚。所以有很多的比喻,比如指月,说真理是月,佛所说法如指头。在禅宗里面就有“频呼小玉元无事,只为檀郎认得声”之比喻。在《肇论》里面则说:“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斯则理为神御。口以之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圆悟克勤因“频呼小玉元无事,只为檀郎认得声”而开悟的公案以前写过,这里就不再解释。我们来看看僧肇祖师的“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的公案。
“释迦掩室于摩竭”是说释迦佛在摩竭提国开悟后,觉得自己所悟无法说,他的境界无法用语言向我们这些凡夫众生表达,更无法让我们接受他的教诲。所以三七日中掩室不作声,想直接入涅槃。后来因为帝释的请求,才出来弘扬一大藏教,广度我们这些愚顽众生。
“净名杜口于毗耶”来自《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居士在毗耶离城示现生病,引发三十二位菩萨各说不二法门。在三十二位大菩萨各自讲完自己对不二法门的精彩见解后,轮到维摩诘居士讲,结果维摩诘居士默然,文殊菩萨赞叹:“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的公案是“须菩提岩中宴坐,诸天雨华赞叹。须菩提说:“空中雨华赞叹,是何人?”释梵说:“我是梵天。”须菩提说:“汝云何赞叹?”释梵说:“我重尊者善说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说:“我于般若未曾说一字,汝云何赞叹?”释梵说:“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波罗蜜多。”然后又动地雨华。
这几则无说而说的公案,在“灯录”里面被很多地方引用。下面列出几则供养大家。
径山上堂,僧问:“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为复计较未成?为复伎俩俱尽?”师云:“计较未成。伎俩俱尽。”“有问有答,一切处风流。无问无答,还有佛法也无?”师云:“是何言欤?”进云:“未审向甚么处行履?”师云:“向无佛法处行履。”乃云:“有问有答有放有收,有主有宾有杀有活。活时无杀时道理,杀时无活时道理。宾家无主家道理,主家无宾家道理。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宾主交参,当门按剑。不见适来禅客问‘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为复计较未成?为复伎俩俱尽?’山僧答他道‘计较未成伎俩俱尽。’诸人作么生会,若也会得,全宾即主,全主即宾;全收即放,全放即收;全杀即活,全活即杀。乃喝一喝云‘这里是甚么所在?作这个语话!’”自云:“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大慧宗杲祖师语录》)
虚堂和尚云: “形声未兆,积岳堆山;言迹才彰,难寻影响。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以致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冻脓,用尽机关,无捕手处。只得平高就下,以二千年前用不着底断贯,穿天下衲僧鼻孔,谓之禁足护生,克期取证。愈见狼藉,报恩修行无力,未免随例颠倒去也。”卓主丈:“不因射雕手,谁识李将军。”(《虚堂和尚语录》)
世尊未拈花已前,早有这个消息。始从鹿野苑,终至拔提河,几曾用着金刚王宝剑。当时众中,若有衲僧气息底汉,绰得去,免得他末后拈花,一场狼藉。世尊良久间,被文殊一拶,便下座,那时也有这个消息。释迦掩室,净名杜口,皆似此这个,则已说了也。如肃宗[1]问忠国师,造“无缝塔”话。又如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之语,看他向上人行履,几曾入鬼窟里作活计。
有者道:“意在默然处。”有者道:“在良久处,有言明无言底事,无言明有言底事。”永嘉道:“默时说,说时默。”总恁么会,三生六十劫,也未梦见在。尔若便直下承当得去,更不见有凡有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日日与三世诸佛,把手共行,后面看雪窦自然见得。颂出:
列圣丛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
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槌。(《碧岩录》)
- 上一篇:《与祖师同行》文摘35
- 下一篇:《与祖师同行》文摘39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