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呼吸 禅修简单、真实又自然的工具
观察呼吸 禅修简单、真实又自然的工具
——朝阳寺秋令禅修营2009年10月3日上午禅修,明奘法师开示
各位打过坐的请举手。自己能坚持单盘30分钟以上的请举手。从来没坐过的请举手……咋办呢这课?一半坐过的,一半没坐过的。你们坐过的坐下来用功的方法是什么?如实的说。你用功的方法是观呼吸、是数息、还是随息,还是念佛?(学员们:观呼吸,观像,觉受,念经,数息,无所事事,念佛号……)有念咒的吗?还行,不是太杂。本来我以为是八宝粥似的。我们教的禅修方法比较简单,它是从呼吸入手。我们看人类生命的饮食分固体、液体和气体,大家说哪个状态的是最重要的?气体的,是吧?有持不同意见的吗?固体的,七天不吃人饿不死,是吧?液体的呢?三天不吃,差不多了。气体的呢,多长时间?两分钟?试试?一呼一吸不来,就死。特殊训练潜水,我们游泳,小孩子在河里狗刨儿、扎猛子,30秒、45秒,超过一分钟的也不多。一呼一吸之间,所以气体的饮食最重要。并且气体它通过呼吸作用,进、出,这个工具简单。你观像,观像要怎么样?你得把它观出来是吧?无中生有。本来我们的脑子里的无限的想法就很多了,胡思乱想,再生出这一个来。等于在乱中再加一个更乱。但是不是说这个方法不好,这个方法是在乱中加一个更大的乱,最后用这个大乱取掉那些小乱,这是观像的方法。这个我们今天不大适合,因为今天这个环境叫“心粗境细”。心,我们觉知力很粗,但是外在环境很细,变化多端。所以用一个很粗糙的心观察这个很细微的,观不起来。李洪志他说他也创造一个*轮世界,他也顶着光环,坐着莲花,取代了极乐世界,你这一观想出问题了。因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观想只适合极少数人,并且一定要跟在师父身边,在一个特定的修行环境里,才适合。这个方法不是不好,是不具备普及性。
你说诵经,也不容易。你坐下来能诵多久?因为你的嘴巴是个机械动作,对吧?心、嘴、眼、耳四个东西是一个机械动作,那么打坐,只要你盘腿诵,一定是盘腿,是收敛的,而不是外放的。你诵经的是要机械的往外放,放一会,你就再也跟不下去了,没劲儿了。那没劲儿了你坐下来干嘛呢?又不知道把心搁在哪里。实际上诵经的方法跟念咒的方法、念佛的方法,这三个方法相近,就是让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累的死去活来,再也没有精力了。就是让你的六根彻底已经就相当于筋疲力尽,眼根什么都看得不想再看了,没有想法了。所以这种定来的很短暂,来的过程很漫长。持久的时间很短暂,它就消失了。有点儿像麻醉。所以真正的禅修,既不念经,也不念佛,也不诵咒。
有些人问我,奘师你的早晚功课是什么?你为什么不像佛教徒那样子,鼓励大家诵经、诵咒、念佛呢?我说,请你告诉我,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念的哪尊佛?你告诉我。你告诉我,我就念。他诵的哪个经?你告诉我,我就诵。他念的哪个咒?你告诉我,我就念。谁也不敢给我答复。因为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是向内省察恣询内心,洞见苦集灭道自然法则,发现了生命运转的十二缘起规律,才让他成为一个觉者。
因此禅修,找到一个所依的条件,这个条件超乎宗教、超乎信仰、超乎男女、超乎文化、超乎一切,在人人面前平等的方法,才具备普世的价值。普世,这个观念本来来自基督教,就是谁都能够用。我们慢慢来体会,呼吸,是我自己的,不用想象,不用创造,也不必要去引导,它就本来的在这儿,所以我们要做的禅修非常简单,就是让这个原本存在的呼吸,你来观察它。这个呼吸不是创造出来的,是原本就在这儿的。所以这个工具简单,很真实,又自然。
那我们来调试一下。用左手的食指堵住左鼻孔。你来感知,吸——停留——出,吸——停留——出,你来感知。别用力,不要用力,你堵住左边,无非是让你加强你原来根本就不知道,或者说你随时都在使用呼吸,但是你从来没有觉知到呼吸的存在。现在透过这一个方法,你慢慢体会呼吸真实的存在。
换一个,右手的食指,用食指的指肚,别用指甲,抵住右边,体验左鼻孔。
现在放下来,看能不能观察到两个鼻孔同时的有气息进、停留、出……
能感知到吗?能感知到的请举手。没有任何感觉的请举手。那我们就好往下走。那么这个呼吸它是很真实的、很自然的、原本的在这儿,我们不需要创造它,所以我要做的是什么呢?仅仅是观察。观察和观想是不一样的,观想是创造出来的,观察是如实的“看见”。那这个“看见”,现在我们是看不到,你拿眼睛看,也看不到,这个“看见”,就是如实的感知到,如实的感知气息的进——出——进——出。中间有时候会进——没了,什么时候再出的,你也不知道。但总归进——停留——没了——出,这个循环往复,它就一直在,把你的注意力就放在这一件事情上,非常的单纯。能明白吗?
当然做这个动作会容易让人一开始有点绝望,绝望怎么来的呢?原来我想象的那些禅修,可以在空中浮着、云彩上打坐,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可以这样可以那样,结果发现是仅仅这个禅修是我自己的呼吸,并且啥也没做,坐着观察它。你会有点儿绝望,跟你的想象的禅修完全、截然不同。然后,但是第二个不良的干扰因素,这个心态会产生:坐了一会发现这件事儿并不是那么容易做。你刚观察一下,要不就困得,就想睡觉,瞌睡。要不就是观察一次可以,观察第二次可以,第三次一定开小差。脑子里的想法根本就不在呼吸上了。脑子里的想法想:中午吃什么?下午听什么?昨天干什么?前年干什么?不是想过去就是想将来,总归你就是不观察这儿。心里会很沮丧。你在商场上可以叱咤风云,你在情场上可以如鱼得水,你在个人的种种人际交际中,你都能做主。但是你竟然发现,这个呼吸,是你自己的,却做不了它的主。那沮丧的,很厉害。
这是第二个拦路虎,第一是困倦。绝望,它是交互的,因为你绝望,所以你很容易就困倦了。因为你困倦了,所以也容易让心智没有激情。所以对治,就是把这个禅修做成一个很快乐的很快乐的游戏。玩,玩的心态来观察自己的呼吸。简单,简单的快乐最持久。明白这个道理吧?所以我们就是高度的热忱、高度的激情,又平常的来玩这个游戏。用我自己的觉知力,来觉知我自己的呼吸。进——出……万一觉得我抓不到它了,怎么我觉知不到呼吸存在了?你就这样,拿起一只手堵住一边,随便。觉得失去了,你就拿起手,所以这个手可以自由一点。平时可以交叉在小腹前。甚至你不想动手,觉得动手会影响你,那你就故意的(加重呼吸)提升几次,有点力气,你感受一下。那我贴近它(话筒),连它的味道都能闻到,胶皮的味儿都能闻到。加重个三次、四次,就好。然后再平静的来,高度的热忱、高度的激情,来认真的、平常的来玩这个游戏。让自己的观察力、觉知力观察、觉知自己的呼吸。
绝望、沮丧、困倦,这是三个,没关系,它仅仅是科学实证体系里的一个人人都得经过的阶段。任何人,只不过有人经历的深,有人经历的浅,有人经历的早,有人经历的迟,差别仅此而已。但人人都会经历这些。所以它符合科学实证,这个逻辑。
怎么样?没有问题我们就开始,好不好。有问题可以现在说说。
坐姿?我自己带禅修课,我基本上不强调坐姿,随便你怎么坐。舒服是第一位的。但这个舒服,你说躺着舒服,那也不行,还必须坐着。脊柱自然垂直,别硬挺,硬挺你坐上五分钟可以,超过十分钟你一定腰这儿受不了。这样(弯腰驼背)舒服,但是用不了五分钟你也睡着了。所以脊柱自然挺直。这个圆圆的黑蒲团,不是整个屁股全坐上去,只坐上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然后把裹腿布裹上膝盖,和后腰。最关键是膝盖和后腰,裹住它。然后两个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叠着,然后大拇指轻轻的抵住。舌头,舌尖轻轻的放在两个上门牙缝这个地方,上门牙的缝儿,轻轻的放那儿,别用力。任何一个地方不能较劲儿,一较劲儿就纯粹跟身体的姿势去抗争了,跟修定,跟禅修不搭杠。所以让任何一个地方都放松。
然后坐起来了,先这样一个姿势,吸气吸饱,吸到胸部,然后让两个肩往后走。手不动,你吸饱了,两个肩往后扯,胸会扩开。然后把气用嘴巴慢慢吐出来。这样做三次。
(学员提问关于守窍的方法)守窍的方法也是只适合小范围,一定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师徒,老师要随时是不能离开的。只适合小范围,小众,极小众极小众,不具备普及的。因为守窍来的快,它出的问题也多,那么一个老师不可能带很多的学员。所以只有精进班会用这些方法。所以在普及班的时候,不大可能用那些方法。越简单越安全的,越具有价值,在普及班的时候。
然后臀部这样左摇右晃,不要用力,前仰后合的都可以,让自己放松了。然后眼镜摘下来,手表摘下来,念珠摘下来,让你很放松。安静的开始坐,觉知自己的呼吸。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听到我打这个(木鱼),就是不准再说话,有手机都要现在就关掉它。
(学员:腿呢?)腿,你要觉得好玩,你就单盘,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叫单盘。如果觉得太痛,你就像高射炮似的两边一架,也行。如果你有一定的基础,你就双盘,双跏趺。这个腿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自己带课程我会发现。包括我自己突破这个腿的障碍,也是打坐了三年多之后,发现自己,我到底是在降服其心呢,还是跟腿子打仗呢?最后,唉,我打坐目的不是为了坐得标准、坐得正、坐得像尊佛才是打坐,那样我的内心跑火车,没有用的。这个观念一改,马上腿照样很痛很痛,但是它已经不影响我的心了。所以现在随便坐。有时腿要坐久了那也是,有一条腿,那个麻得,麻得没办法形容那个麻。你说没知觉,它又有知觉。说有知觉,又没知觉。但是你又知道有一个很不舒服的知觉在那儿搁着呢。那个滋味儿很不舒服很不舒服,但是不大影响心了。所以很多人以为这个禅修是一动不动就是禅修,不是的。所以腿子你自由一点,但是我说的自由是盘着,而不是伸着或卧着,还是把它盘起来。裹严一点,一开始有助于,你们这个裹腿布裹得紧一点,你会能坐的久一点,起码把这个痛劲儿能给抗过去。好,准备好我们就开始。(三声木鱼)
- 上一篇:明奘法师:怎能成为我的弟子?
- 下一篇:让心灵平静下来 观察呼吸的实验
- 明奘法师 :佛弟子和佛教徒不一样
- 明奘法师:禅修小贴士
- 明奘法师 :禅茶无非一味
- 明奘法师:禅修开示
- 明奘法师:第十二届禅修开戒
- 明奘法师:六祖坛经说什么
- 明奘法师:佛教的生命态度是智慧慈悲
- 明奘法师:宗教让人敬畏 佛法让人站起
- 明奘法师:素食馆吃素成了我的痛苦经历
- 明奘法师:生命是一条无尽的长河
- 明奘法师:壶踪茶影
- 明奘法师:“佛教与气候变化”研究项目访谈录
- 明奘法师:不及时的答复-关于思与不思
- 明奘法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 明奘法师:企业家的心灵环保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 明奘法师:也许会引发争议的答问
- 明奘法师:与新浪网友的问答
- 明奘法师:最优秀的人才来做和尚
-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开营
-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