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安心方法在哪里?禅修,从呼吸入手。
佛法的安心方法在哪里?禅修,从呼吸入手。
——清华总裁人文素养高级研修班禅修课2009年10月23日上午坐禅,明奘法师开示
奘师:先把你们期望来这儿参加这样的班,把学习内容拓展到寺院和禅这一块儿的想法,以学员的身份说一说好吗?
(与学员交流)
所以要来学习佛教还不大容易,本身它不是一个热门的东西。即使热门了,也热到旁门左道去了。该热闹的没有热闹,不该热闹的反而却热闹起来了。比如少林寺,如果每个人都会打了,谁还会谈判呀?所以不该热闹的,结果热闹的不得了。武校在一个县城里边竟然能够上百家,能够解决几万人的学业,解决十几万人的税收,解决几十万人的温饱和富裕,这是个不健康的现象。
但是该热闹的却没有热闹。什么是佛法?佛法的安心方法在哪里?却没人真正去热闹它。你认为河南三大寺(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齐名,它为什么在历史上曾经出名呢?是因为那里有过高僧。高僧干嘛呢?高僧是在那儿扛一捆香,扛得比别人高?就成为高僧了?那一定不是。是因为他的智慧,他对社会、对人心的这种利益,让他成为高僧。
17号上午,我们在上海的论坛,也跟你们一样,那个论坛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他们的论坛。许嘉璐教授讲的,我觉得特别的……一是佩服,二是震惊。佩服这个老人家,原来是复旦大学校长,然后是中国民进党主席,然后他又曾经担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但是他对儒释道的这种把握,比我们佛学院的这些讲师们,如果拿佛学院的讲师的普遍的从业水准来讲,比不上许先生,佩服。震惊,震惊在哪里呢?震惊在人家实际上很明白儒释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反而我们自己却不明白我们是怎么回事。
所以你们尽管人少,但是能走到这里来还是了不起的一个门槛你跨进来了,但是进来了是不是,那就又不一定。
禅修实际上要解决的问题非常简单。(学员A:开启智慧的钥匙。)开启智慧的钥匙,这是你认为的?(学员B:为了明白。)为了明白,明白个什么呢?(学员C:明白了放下。)放下个什么?(学员B:舍弃。)舍弃个什么?(学员B:该舍弃的。)那你说说看,什么是该舍弃的?(学员B:对自己不利的都该舍弃,暂时有利的以后没利的也该舍弃。)有利的,就都得舍,是吧?那有害的呢?(学员B:那更该舍弃。)所以“利害”、“利害”嘛,有利必有害呀,这害得舍,那利也得舍,那最后也就是你都得舍。因为你们整天不是追名就是逐利,“商人”、“商人”,商人如果不逐利,就不能叫商人。所以这个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你只以逐利为唯一目的,而忘了“利”和“益”的关系,“益”是帮助社会、帮助自己、帮助生命的,“利”是帮助生命、服务社会的一个方式,以“商”的方式展现出来。叫“利益”,两个字是不一样的。“利”要舍,那就是舍“利”而取“益”。但是你没有 “利”做基础,这个“益”也不在,是吧?
(学员B:有利就有害。)是的,因为你追了什么东西,从商人的角度,追利,最后要舍弃。从学位的角度,要追名,要舍弃。这就名和利了。那你说追权,权位,当你卸下官职无事一身轻的时候,再不能呼三喝五的意指气使的时候,你最后发现,从你出娘胎到离开这个世界,这整个的过程,跟你最真实的朋友,既不是名,也不是利,更不是权,也不是位,乃至感情、婚姻、家庭、事业,所有这一切,都是你临时的,陪你走一段的朋友,但真正从你生下来到你死去陪你的唯一不离不弃的朋友,是谁?(学员B:自己。)自己在哪里?(学员B:灵魂。)灵魂在哪里?
自己在哪里?灵魂在哪里?你得知道你自己在那里才知道自己,对不对?你得知道灵魂在哪里才可能知道灵魂。所以佛法的禅修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凡是不是你的,凡是阶段性陪伴你的,都不是你,都必舍。都必须得舍,也不可能不舍。所以,都不是你的。那么从生至死陪伴你的是什么?(学员D:思维、思想。)思维、智慧?那植物人,躺20年他也不死,也没有什么思想。(学员E:生命。)生命?孔子死了,但是《论语》现在这么热,所以肉体虽死、精神犹在。(学员E:精神。)精神没个载体,靠什么?
所以从生到死,到底是什么跟我们不离不弃,陪着我们?知道吗?离开了一分钟你就必死无疑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气。所以这就是释迦牟尼他最厉害的地方,找到了跟任何人都直接挂钩的一个手段、媒介——呼吸。离开一分钟,就必死。所以你说你再尊贵的东西、再宝贵的物品、再什么样最后都可以跟你分开,唯有呼吸不能离开你,离开了你就死了。因此佛法它找到了一个对任何人都实用的一个禅修方法。这个禅修方法跟你是什么人没关,你这个人是打上任何的标签,无关紧要。这里(额头上)贴个“总理”,你也不能离开你的呼吸。这里贴个标签,是“经理”,你也不能离开这个呼吸。你这儿贴个“俄国人”,你还得呼吸。这儿贴个“澳大利亚人”,你仍然得呼吸。所以它人人实用。(学员B:还不要钱。)对了,它又最简单。人人都有,人人都实用,同时它又最简单。它不需要你每个人像王石一样,爬到珠穆朗玛峰去,或者像某些人登到月球上才能禅修、打坐,不需要,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场合,只要你愿意,这个前提——只要你愿意。你不愿意,谁也没办法,即是把你捆上了,像刘胡兰、像江姐,被斩头了,但是你不来观察这个呼吸,也没用。那这也就是前提,只有你自己愿意,回来寻找它,安心。你才会发现原来呼吸须臾不能离也。离开了生命就没有了。那么承载你思想的,承载你财富的,承载你智慧的,承载你生命体的,乃至你的灵魂的都不存在了。所以它上来就让我们从呼吸入手。
知道不的呼吸在哪里吗?读过庄子吗?你们上这个总裁班,开没开老庄的课?凡夫呼吸以喉,夜里打鼾,喝点儿啤酒之后你们睡觉,那个呼吸哪发出的声?圣人呼吸以踵,哪?脚踝子骨、脚丫子,圣人在这儿呼吸。那怎么样才能找到那儿呢?80年代末90年代初气功热的时候,严新也好、田瑞生也好,叫“全身无处不毛孔”,说的什么意思?到处都可以呼吸,这个道理。但是这些,全身无处不毛孔,那到底哪个毛孔才是决定我呼吸的呢?这些仍然让人家无可把握。
但是佛法至简、至易,任何人,这个最真实的、最本来的。哪怕我是豁唇、兔子嘴儿,哪怕我是《岳飞传》里边没鼻子军师哈密赤,没鼻子,他呼吸仍然靠这个,因此,把我们的观察力,把我们的觉知力,放在这个地方,很简单。你尝试一下,现在我说,大家开始练习,体验这个呼吸。
(长吸气)堵住左边的,你体验这吸气、吐气,体验一下。尽可能拉长它,体验一下。左鼻孔有没有?有没有呼吸?那换这边,堵住这边(右边),吸气拉长,吐气也拉长。能感知到吗?啥样?是冷、热、凉?这个天气,一定是凉,是吧?那这次别堵住,两个鼻孔同时的,看你能不能同时观察到两侧的。把吸气拉长一点,这回不要手帮忙。能感知到吗?(学员:能感知到。)这个感知在哪里能找到吗?感知本身在哪里,能找到吗?(学员:在鼻腔上头这块儿。)这是被感知的呼吸,气息和鼻腔的摩擦被我们感知到,但是能感知的那个东西在哪?知道吗?所以现在我们先不要找,能感知的,是从哪里发生的,我把心脏派出一个卫队感知呼吸,是这样的吗?不是。但是尽管没有从这里派出一个力量来观察这个呼吸,可是“啪”(击掌),是心脏派出一个千里眼或者顺风耳,来搜集这个声音反馈到耳朵里吗?是吗?这些现在还不是我们要观察的,这是随着我们禅修的深入,我们就会来把我们日常的认知的方式、认知的手段全都是一种颠覆性的,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恰恰是我们所不了解的。而我们最应该了解的,恰恰我们是最无知的。因为从生至死,唯一不离不弃,唯一陪伴我的,就是我的呼吸。所以我们的禅修就从这里开始,从呼吸开始。
好,把手表、念珠都摘下,让自己尽可能的放松,先来体验禅修。摘掉它,让你没有负累,没有牵挂。把腿子盘起来,左腿在下,右腿在上。慢一点,先不能急。不要来硬的,万一上不去就散盘。但是不是你们高射炮似的散盘,先把左脚脚跟尽可能的往里收,不要垫子,脚跟抵住会阴穴,左脚抵住,然后右脚贴住,就平行的,这样的坐姿,仅次于双盘,它更稳。所以你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它不会太痛,但是坐的也会很稳。尤其胖一点的,你们当老总的,一定要用这种方式。你指挥别人、收拾别人惯了,没人收拾你,现在让自己的腿收拾收拾自己,知道有所敬畏,我不是万能的,我连自己的腿还得听它的。好,就照这种方式把腿盘起来,用裹腿布把膝盖一定要围得严,两个膝盖。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轻轻的放在肚脐上,贴近身体。坐直,但是不能挺直。坐直是自然的生理弯曲,硬挺不对的。硬挺你腰椎的三节、四节大概五分钟就会酸。所以坐直是要自然的挺直,而不是强行的挺直,放松它。舌头尖轻轻的放在两个上门牙的后缝,轻轻的放在那儿。眼望正前方,别仰头看,仰头也会累。也别低头,低的过分必然要睡着。所以正前方,略往前低一点点。你们慢慢找那个姿势。
禅修是一个让自己远离所有束缚的一个方式,当是禅修的下手的恰恰是先让自己身体不自由,被束缚,它是一个悖论。禅修的终极目的是让我们从一切束缚中解脱,从而自由,但是它的入手恰恰是从先让我们这个身体不自由开始。
两个大拇指别用劲,轻轻的相抵。眼睛微闭,睁两份到三分,闭上七分到八分。面带笑容,好像看着你最亲爱的一个小宠物、小狗在眼前跑来跑去那样的笑容,这样的笑容你保持。坐下来,开始,唯一的工作就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这儿。你不要管左鼻孔,不要管右鼻孔,你只要知道鼻孔有气息进,有气息出,进、出、进、出……你唯一要做的是这件事。面带微笑,全身放松,无所事事地去进行对于呼吸的观照和觉知。呼吸它从来就在,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认知到,不知道它在,现在我只是放回来。好,听到这个声音,我们就止静,止静了就再痛也不能动,要忍着。直到听到我敲这个金属的时候,才可以把眼睛睁开,才可以腿子动。我们现在开始,禅修一小会儿。(三声木鱼)
- 上一篇:禅修的规矩 痛与忍,从打坐中真实获益
- 下一篇:禅,直指人心的管理
- 仁德上人:体会体验落实实践佛法的道理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净慧法师:修学佛法的关键就是从自身烦恼入手
- 星云大师:佛法在哪里?佛法遍在虚空之中
- 如瑞法师:修学佛法,要大胆的亲近善知识
- 仁德上人:世间法与佛法有什么不同?
- 梦参法师:护持佛法功德无量,人人都能弘扬佛法
- 如瑞法师:人命无常,人身难得,听闻佛法要及时
- 仁德上人:四首通达歌
- 体方法师:佛法是要铲除欲望破除我执
- 仁德上人:佛法的根本宗旨是为了明心见性
- 本源法师:如何得到佛法的智慧辩才?十种修持方式
- 静波法师:心态决定命运,不要把法当作定法
- 正慈法师:大足石刻,将佛法的真谛讲述给一代又一代人
- 仁德上人:为什么佛法要以戒为师?
- 仁德上人:佛法的根本是让众生都能明心见性
- 静波法师:“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是什么意思?
- 梦参法师:听闻了佛法需要去修才有用
- 仁德上人:什么是佛法的称性妙用?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