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眼看台湾》“拜谒”印顺长老
印顺长老以其出色的治学成就、出众的道德楷模和大量的学术著述,誉满海峡两岸的学、教二界,几十年来无人出其右。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思想,还一直滋润着我们的菩提法苗。
作为后来学子,长期蒙受法乳之恩,来台湾能朝拜一下长老所生活、执教过的地方,不啻一件无上欢欣的事情。幸运的是,我不但得如所愿,而且接连“拜谒”两次。
第一次是在弘誓佛学院,弘誓是长老的弟子昭慧法师所创办的,长老在世时,曾应邀到这里为学生们讲学。他不在之后,弘誓佛学院也依然使用他的著作作为教材。因为这些因缘,长老圆寂之后,昭慧法师就在弘誓设立了长老的纪念堂。
印顺长老的纪念堂在佛学院的二楼,地方不大,只有一间,但是颇整洁,也有几件值得一看的“圣物”。纪念堂左边的过道边,是一尊长老的仿旧铜铸像,神态惟妙惟肖。纪念堂的正中是一张供桌,上方悬挂着长老的大幅照片,桌面上供奉着长老的另一尊雕像与舍利、遗骨。舍利与遗骨色泽鲜明,晶莹剔透,让人敬仰。纪念堂左右两侧是长老的遗墨与著作展示区,兼有一些大德高僧的题词。这是首次见到长老的毛笔书法真迹,叹为稀有。长老不但著述丰富,书法也写得极好,沉着、稳重而且洒脱,既有文人学者的儒雅之气,又有高僧大德的出世精神。
第二次是在新竹的福严佛学院。福严建在一座小山边,左右及背后都是茂密的山林,郁郁葱葱,景色极好。长老做过福严的院长,就在这风景秀丽的福严佛学院,长老多年亲执教鞭。今天的福严,是台湾重要的男众佛学院之一,也是台湾佛学研究的重镇之一。福严就是在长老的带领下,一路成长起来的。
福严的印顺长老纪念堂在大殿右侧的二楼上,地方比弘誓稍大,长老遗物的展示也较多些。除了舍利、书籍、墨迹外,还有他穿过多年的衣袍、大褂及挂过的珠子等。虽然长老离世不久,可它们却已非常陈旧,从中可见长老的简朴生活与节俭精神。
这两次拜谒印象深刻,虽然无缘亲聆老人的教导,可是那种精神的感召力依然震撼心灵。长老的行谊,似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促着我在弘法利生的菩提大道上永不驻停!
遗憾的是,本来与昭慧法师商议好,要请一份长老的舍利回大陆供养,可是由于后来一直抽不出时间再去弘誓,也就没能达成。相信,我还会有机会再来“拜谒”长老,机会留待那时也好!
- 上一篇:《僧眼看台湾》隋唐风度
- 下一篇:《僧眼看台湾》法鼓山的居士培训体系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