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比丘六
宏 慈
宏慈,号妙觉。本名喜生,俗姓张,陕南安康人,汉留侯张良后裔。师幼时即与常儿异,秉性沉默,不好嬉游,有出尘之志。稍长,投南山礼大行尊者为师,剃染离俗。壬午年春,至西安卧龙寺,从朗照法师受具足戒。因闻善知识教,深信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九界同归,诸有顿超,一生成办。乃往翠华山净业院,专修持名念佛法门。日夜翘勤,用功不辍,历时五年,众来请益者随机酬答,要言不繁。师虽为大众所景仰,但居常卑以自牧,无骄矜之色。丁亥年夏,预知无常时到,起精进七,禁语不眠,专诵大悲神咒。九月廿五日佛七圆满。是日午后,诵大悲咒毕。回向,即面对西方。瞑目趺坐,如入禅定。众见师颜如朝霞,唇似渥丹,以手探之,则全身冰冷,惟顶热如沸。于是大众齐集称扬圣号,为师助念。寂后依法荼毗,遗灰中,检得金红紫白蓝青灰七色坚固子二百余粒,师示寂之期,乃一九四八年九月也。
弥 高
弥高,俗姓仲,江苏如皋北乡戚家庄人,兄弟三人皆舍俗为僧。师年十九,在如皋西场镇观音庵剃染,庵乃如皋定慧寺下院,定慧寺为如皋驰名丛林。师年五十余至定慧寺,六十多岁选为方丈,前后住寺三十多年。宏法利生,不遗余力,为地方人士所称道。平日修持专诵法华。一九五八年旧历六月十九日,观音圣诞日,念佛坐化,终年八十四岁。
寄 莲
寄莲,俗姓黄,浙江黄岩人,十六岁出家。天台静权法师,师之法兄也。师后至苏州仓米巷隆庆寺,依静观法师座下继承衣钵,住持隆庆寺,达数十年之久。曾开过三次大戒,最后一次在一九三四年。师为人正直慈悲,经常劝人老实念佛,持诵金刚经、大悲咒、普门品,始终不辍。一九五六年农历十月初十日上午九点,了无病苦,念佛坐化,世寿八十有六。
虔 法
虔法,安徽人。四十岁时,在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四十余年,热心常住工作,艰苦朴素。精进用功,老实念佛。历任饭头、园头等职。师深信净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日(农历七月廿一日),师当众宣告:‘我将于三天内逝世。’普亲自在一块小木板上预先写明生西之日。农历七月廿四日(八月廿三),嘱管库房师父,将寮房内的常住物品,悉皆搬出。师胁不沾席,唯坐在一张椅子上休息,日夜如此。八月廿二日,即农历七月廿三日晚上七时,寺内几位小沙弥为之助念。翌晨,师神智清醒,就饮少量开水,问:‘现在是几点钟?’是时适八时正。十时左右,师挥手示意,令助念者吃中饭,大众换班助念。至午后一时零五分,身无病苦,在念佛声中,安祥坐化矣。年八十四。
品 兴
品兴,初名青福,俗姓郑,福建福鼎前歧公社人。一九二九年,年二十四,投福鼎硖门凤山瑞云寺,礼见山和尚为师。移赴普陀参学,充园头、饭头,历经三载。二十七岁,受具足戒于普济寺。同年朝礼五台碧云寺,担任行堂、寮火等职。一九五○年,师年四十五,返福鼎礼太姥山白云寺步德老和尚为次师,改今名。五十八岁,驻锡南溪马槽庵,又至鳌岭昭明寺、枯岭栖林寺。师在寺,不辞劳苦,起早摸黑,披星戴月,为常住操劳。五十九岁,到平兴寺。担任生产骨干,开荒种茶,任劳任怨,爱寺如家,怨亲平等,历尽辛勤,福鼎广大寺众均谓师为末法生产修持之好模范矣。师一生崇仰净土法门,遵循印光老法师教导,专心念佛,求生净土。不做当家,不做经忏,不广收徒众。行住坐卧,念佛不断。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初一,师早起觉不适。初十日向全寺告假,说:‘今晨五时,见弥陀亲来开示。五日后,上午八时当生极乐。’即将平日积蓄及衣物,交当家世行师,与寺僧结缘。命人致电家乡前歧公社,言七月十五,八时生西。至十四日下午索清水一盆,沐浴更衣,端坐念佛。十五日上午,准时安祥而逝。世寿七十八,僧腊五十一。荼毗后,于骨灰中,检出坚固子多丸,精彩夺目。遵遗嘱散于大海中,与水族结缘。
性 寂
性寂,俗姓关,辽宁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外语系。九·一八事变南来,拜见印光大师,蒙开示,即发心出家,时年二十六也。其后五十余年,常住灵岩山,一心念佛,精勤无间。一九八三年农历十月初八时,畏寒卧床,连睡四日,体力渐弱,饮食减少。朱智超居士往访时,问:‘要否请众助念?或用录音念佛磁带?’答:‘不需,我自有把握。’自是闭门不接访问,一心念佛。于第七日,即十月十四日上午十一时零八分,吉祥而卧,身无疾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安祥西逝。年七十七,僧腊五十一。往生后,按灵岩饬终规定办理,由常住委派八名寺僧,日夜轮班助念,于次日下午四时入龛,面目如生,四肢柔软。师于病终前,将生平积余三百圆,助印净土十要,余款供众结缘。并预写遗书四封,嘱于身后寄发亲友。书中有云:‘境界现前,我要去了。’火化后,于骨灰中捡出大小不同之各色坚固子、舍利花、琉璃珠等数十颗,有大如花生米者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