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比丘二
显 根
显根,浙江温岭人。不识字,中年出家。初嗜烟酒,后净戒行。居天台山灵峰庵。凡国清、华顶、高明诸大丛林,有经忏佛事,必请根参加。人只知其善梵呗,不知其精修梵行也。根每逢人,只称一句阿弥陀佛而已。一九三九年春,忽向山中诸庵僧告假云:‘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适国清寺住持显莲居必明庵,问之曰:‘生西方有把握否?莫贻笑于大家。’根答:‘一句弥陀,生西不疑。平时打包,佛不欺我。’初,根恒蹀躞于庵前山后,自告假后,足不出庵门,终日趺坐,念佛不辍。二月十五日,有沙弥至灵峰庵,见根于庵门外,面西趺坐,合掌当胸。庵门已锁,而钥匙则斜插右衣襟上。呼之不应,气息全无,唯顶尚热。沙弥奔走惊呼,各庵四众咸集,交口赞叹,敬仰不已。年七十五。□□
晴 朗
晴朗,湖北安陆府钟祥县人。俗姓鄢。十九岁,以童身披剃,法名寂效。遍朝名山,远赴印度,请舍利于释塔。至西天目山,驻锡禅源寺,为首座,阅藏七载。建舍利殿于寺左。住养老院。一九三一年,众举任方丈,辞不受。日夜诵经坐禅。四众来请开示者,座常满,无不如愿而返。一九三七年,抗战军兴,设浙西行署于寺内,朗乃迁至枫岭乡上骆家,请骆友祥代建兰若。朗宗说兼通,性相圆明,一以净土为归宿。道行高超,辩才无碍,为民国以来浙西大善知识。著有《八识规矩颂解》、《阅藏随笔》。一九四四年春,皈依弟子施友烟、方幼壮同往拜谒,朗预示本年十二月十四日午时往生。届期,命笔成偈云:‘此去不寻常,身心已两忘。净光慈摄我,当下即西方。’午时正,嘱助念,面向西方,趺坐而寂。体软如棉,顶门一日夜,尚不退温。世寿七十一。建塔于西天目山大树王侧。
澄 舟
澄舟,广东饶平黄岗金氏子,幼失怙。稍长,即萌出世志,持不杀戒。屡白母求出家,母许以终养后。一九三五年春,母丧成礼,乃航海至南澳叠石岩,礼纯寂和尚求落发。寂和尚见舟诚朴耐劳,翌年秋,为之祝发。冬十一月,赴潮州开元寺受具戒。一九三七年孟春,南归叠石岩。樵汲炊舂,独任之,数载,不少懈。暇则趺坐念佛。有布施者,则以供佛,或贝周给贫苦。平日不蓄钱,鹑衣百结,生活虽苦,甘之如饴。一生不妄语,无贪欲,不□恙。尝语人云:‘出家人为了生死而来,吾颟顸,自惭不能利他。然念切安养,得往生足矣!’庚辰仲秋,自叠石岩趋黄岗,侍寂和尚疾。匝月,胁不抵席。重九日,寂和尚西归,舟亦积劳成疾,月余方瘥。深悟娑婆之苦,益切生西之愿,日课佛号数万声。壬午,发愿参礼曹溪南毕,依虚云禅师座下,期年。禅师以其诚实,使职堂主,再命再辞,强之,愿充夜巡。如是年余。所得新油,尽供佛前灯,分厘未敢自给。同修多重之。丙戊春杪,由韶返开元寺,途次略感风寒。抵潮后,病虽亟,仍日持佛名数万不辍。季夏初某夕,曾三见观世音菩萨现身,知生西时至,念佛益力。语素知弘嘉曰:‘祈子于十三日晨邀集众师念佛,助余往生。’叩之至再,乃举是夕所见对,并戒勿泄。于是自理所有,备生西必需外,余则一针寸缕,均以散众结缘。并书偈云:‘入门十二载,常礼阿弥陀。今得因缘满,回见阿弥陀。’及期,晨七时,众集舟室助念。舟起趺坐,精神焕发,若无疾然。众有贺其生西者,辄合掌致谢,与众以西方为期。当午,尚进餐。及晡,忽西向注视,谓观音已至。且高诵观音圣号,众和之。约食顷,向众作礼曰:‘舟行矣!’端坐而化。晚八时入殓,肢体柔软,顶门犹温。时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三日。世寿三十七,僧腊十。
松 月
松月,名仁和,安徽桐城人,落发于本省贵池县南泉塔能发座下。一九二九年春,至南京宝华山受戒。后云游参学,诣天童,亲近圆瑛,参禅不契。慕灵岩念佛道场,于一九三三年正月到山。方丈妙真许其进堂念佛。不久,嘱司如意寮香灯,照应病僧。月不辞辛劳,黾勉尽职。凡进寮养病者,不分亲疏厚薄,一视同仁,悉心照料。见有经济困难者,大则代为设法,小则自行布施。遇病人污秽不洁,一一代为洗涤,如见病势沉重无望,即时时开示策励,使其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若神志昏迷,不知念佛,则从旁连称圣号相助。有时病人过多,月日夜侍候,不暇睡眠,以致双目发赤,仍不休息。夏季久旱,寺中井涸,月则逐日于他处挑水供众。在运水时,一面行走,一面念佛。妙真念其执劳已久,且患肺疾,于一九四六年正月,请其任书记,嘱静养修持,不必随众作务。月以此默持佛号,求早往生。旧历九十月间,告坐关僧了然,即欲往生。至十一月十一日,又向了然告假说:‘今日见后,恐不复见,最多再留七天。’所有财物,安排分散妥当。十六日,有莲友来问疾,并供面食。月略尝,且言:‘此是我最后进食。’问:‘有何痛苦?’回说:‘没有。’‘能念佛否?’回答:‘历历分明,明天佛诞,我当往生。’问:‘可有把握否?’答曰:‘我自明了。前念气断,后念即生。’又说:‘用功要在平时。如定时钟,绵绵密密,不间不断。信深愿切,命终决定往生极乐。’十七日上午,库房执事慈海至,月向其合掌说:‘我今日往生,以后西方再会。’又道:‘方丈和尚外出,今天不回,不再等候,请你代致谢意。’遂右胁卧,不复多语,少顷,安祥而逝。弥留时,尚能张口念佛。平时多痰,去时全无。隔日装龛,口唇转红,笑脸如生,手足柔软,光润异常。世寿四十六,僧腊十七。
戒 尘
戒尘,俗姓邱,字涤吾,湖北汉川人,年十九出家。与虚云禅师结为禅侣,住终南茅蓬。栖心禅悦。曾患病。在梦中念往生咒不辍,忽见茅蓬都作金色,光明遍照。醒后,病苦全消,方知缘在净土,于是专修念佛。清光绪末,至云南鸡足山,掩关三年,修持般舟,两足尽肿,坚持不懈。旋赴杭州,入华严大学,深入教诲。著《华严一滴》,及《华严五周四分七处九会图》。更赴常熟佛垣寺,掩关三年,笃志净业。编辑《莲社明训》、《净宗要语》等书。返云南,建立净业莲社。尘性行笃实,戒律精严,熟谙教典。有来请益者,解答皆能使之满意。皈依者数万人。当地筇竹古刹,颓废已久,尘任住持,领众操作,不辞劳瘁,寺宇一新。旋诣云栖(云南)讲《四分律》。一日早起,忽倾跌,遂卧病。侍者进粥,尘说:‘太阳已经过午,我持律数十年,何可在最后犯戒?应即为我助念。’至晚,气息渐微,遂示寂。时为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一日,世寿七十。入龛,容颜如生。七日荼毗,四众齐集,念佛声动山谷。薪尽,得舍利百余粒,藏海会塔内,遗命也。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