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女居士一
邹妙顺
邹妙顺,居士华融海之母,无锡后宅镇人也。住上海新闸路福康里四十八号。四十六岁后,因右臂风瘫,不能举动,经中医治疗无效。翌年,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一素信佛教之女戚,邀同至局门路净土庵敬礼大士。时兴慈法师卓锡是庵,见妙顺在炎暑中,犹臂缠大毛巾。问其故,具告所患。法师说:‘有僧善治斯矣,但略有痛苦,何妨一试。’遂诣僧求治。经细察病情,数施针灸,果获痊愈。从此发心皈依兴慈法师,赐名妙顺。因不识字,由好女戚教诵大悲咒及弥陀经,早晚功课无间。归心净土,念佛不辍。至五十七岁,忽患胃癌,冶疗无效,但无甚痛苦。时值夏季,天气炎热。忽告其子:‘三天内将别。’嘱在家住宿,不可远出。次日深夜,神态如常。索水沐浴更衣,说:‘明日九时,我欲去矣!’翌晨,子女齐集。妙顺端坐念佛,并嘱家人,去时勿哭,可齐跪下念佛,于是家人遵嘱环跪,称阿弥陀佛。己欲随念,已而音渐低微,准时往生。时一九二九年农历闰七月初二日。净友竟觉为之赞曰:‘十年精进一朝归,不念弥陀更念谁?莫笑庸愚无所识,预期舍报赴莲池。’
张莲觉
张莲觉,名静容,广东新安县人。生而窈窕,有宿慧。父某,任榷署象胥(注),故莲觉亦娴译事。幼信佛教,善根宿植。既长,嫔同里何晓生,精懋迁术,成陶米业。鸿案相庄人,人以福禄鸳鸯目之。富而不骄,孳孳为善。每值饥馑兵燹之年,辄请于夫,斥资巨万,广济灾黎。其用于佛教也,数亦相埒。锓梓释典,建筑梵刹。创建香港之东莲觉苑,绀宇金容,备极庄严,为诸净侣研学之所。育材甚盛,远近闻风,多负笈从之。莲觉丰神隽朗,颀颀玉立,雅慕吟咏。于归后,慎苹蘩而疏铅椠,故平生以德称,而不以才显。其著作《名山游记》,文笔遒宕,为众所称。莲觉学佛,锲而不舍。临终瑞相彰间,有足述著。东莲觉苑,旧例,每年于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始,念佛七日。岁丁丑,莲觉忽嘱全苑净侣,是年佛七展缓十日,于十一月廿七日开始。佛七甫圆满,莲觉竟以微疾逝世,恰值礼诵藏事半时之后。盖预知时至,从容计算以就之也。弥留之际,一片红光,起于足下,旋变为白,笼置全身,向西而灭。百余人在侧,目所共睹。莲觉生于乙亥,殁于一九三七年丁丑,享年寿六十有三。生三子七女,多卒业瀛黉,赝学士位。
【注】榷署象胥:即约今税务署之翻译员也。
赵李氏
赵李氏,河北省邢台人。一生专修净土法门,深信功愿,念佛精诚。一九三八年仲冬示疾,全家念佛相助,求生西方。弥留时,谆属其子修德:‘好生念佛,三年之内,勿拂勿辍。’嘱毕,吉祥而卧,泊然化去。三时后,体软顶温,面露红光,盖已如愿往生。其子修德,能遵母命勿替。三年后,亦得生西。时人皆称道之。
朱智馥
朱智馥,江苏崇明人。年十八,于归宋氏。宋本不裕,助夫经营香业。含辛茹苦,勤劳不倦。事姑以孝,处妯娌以和。亲邻中有病者,辄为求治,馈送饮食,寒暑不辞。济人之急,无分彼此。中年后,感于人心习染,遽怀归佛之想。一九三七年春,专赴吴垣,皈依印公,自后,辟静室为佛堂,长斋念佛,礼诵不衰。仍不废世事,终日栗碌,处理家务不稍息。人或止之曰:‘我因业受生,当事劳苦,以消宿愆。’暇则普劝戚属邻里,止恶行善,斋戒念佛,广行功德,息除贪痴。一贯以身作则,被化者甚众。一九三九年,与地方善信创设祟明佛教居士林,以资弘化。并邀请法师,于当地寒山寺讲弥陀经。劝众参与法会,一时佛声,闻于道路。更就草创之林宇,募化巨金,装塑大士像。昕夕督工,劬劳佛事,鞠躬尽瘁,卒底于成。释迦如来诞辰,大开法会,缁素咸集,盛极一时。而香积厨中,馥独任之。内外杂务,丛集一身。心虽怡悦,体力已疲。农历八月十一日自林归,即感不适,略患吐泻。医言无虑,但馥自知不起,对人言:‘余将与尔等诀别矣!’及中秋节,时当正午,起床正坐,于念佛声中安祥而逝。存年五十有六。
方圣照
方圣照,居士方子藩之母。三十余岁,发心学佛。皈依谛闲法师,法名圣照。又皈依印光大师,法名德裕。平生待人以仁,临财以义,心甘淡泊,不慕纷华。境缘顺逆,不动其心。但思己失,不见人过。凡弘法利生之事,皆尽力赞助,一掷千金,略无吝色。慈溪名刹净圆寺及放生园,主要由圣照布施兴建。印送经书,周济亲友,乐之不倦。晚年,维护道场,更为殷切。有发心写经者,恒随喜助成,供给纸笔。每日未明即起,精勤课诵。卧铺长不过四尺,未能伸足。衾薄,则和衣而睡。问其故,答说:‘被暖榻宽,当然舒适,但易令人贪睡,不肯早起。榻小被薄,卧常不安,利于早觉,不致影响课诵。’其精进有如此者。曾手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二部,以及法华、楞严各数部。平时以华严、法华、楞严诸大乘经为常课,余则轮珠念佛不绝。又尝燃手灯供佛,所有功德,悉以回向西方。六十一岁秋季,腹部病淋巴腺瘤。八月初,尚能强起礼佛。后因延及肺部,不克支援。迨九月二十三日,病势陡重,请兴慈法师就病榻开示。师至,圣照即合掌致敬,并向师说:‘病逾数月之久,为何业障如此深重?’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当观此身如空。身为无始以来业障所生,业障由于妄想而起。正念生,妄想灭,业障除。身且不实,病从何来?故当提起正念,忆佛念佛。忆佛以能观想最佳,或单观‘佛’字。念佛六字好,四字亦好,乃至一字亦好。’更为说道:‘以前金山寺有一僧,习禅定,后膺他寺住持,因此心分道弛。忽病,却为境缘所转,作不得主。有昔年道伴来视疾,问彼何不将昔日功夫拿出来。此僧经人唤醒,即提起正念,禅定现前,安祥往生。故知临终正念,最为紧要。倘不遇善知识,仍恐轮回六道,真太可怕。’圣照颔之。次日天明,忽连称:‘观世音菩萨来矣!观世音菩萨来矣!’随即合掌,厉声念佛。逾一小时,嘱侍疾者扶之起坐,面向西方,安祥而逝。时为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也。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阿弥陀佛的故事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地藏经感应
- 金刚经感应事迹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念诵《心经》,心想事成
- 念诵地藏经的真实感应六则
- 佛咒感应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心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